海信終于對“夏普回購美洲夏普電視品牌使用權”的傳言有了回應,在此之前有媒體稱夏普被鴻海精密工業收購后,曾向海信方面多次提出過回購“SHARP”品牌使用權的想法。彼時該消息被海信認為是對其海外戰略別有用心的猜測,未置可否。
郭臺銘重振夏普的決心是決絕的,鴻海入資后指派的新任社長戴正吳以零薪籌在夏普展開了一系列內外改革。為了讓夏普盡快回到復蘇軌道,先后完成了對劣質利潤業務的剝離重組、人力包袱的清退、總部物業的回購以及向在歐洲獲得夏普品牌使用權斯洛伐克UMC(Universal Media Corporation)供應更高品質的面板。與海信和夏普在北美的交集經歷相似,2014年夏普在結構調整改革中將歐洲電視業務出售給了UMC,2015年將北美電視業務出兌給海信。
作為歐洲主力家電廠商,UMC所經營的液晶電視面板一直采取向全球競價混采的成本優先策略,今年十月夏普說服UMC提高高端電視產品配比,增大了向UMC供應高品質面板的供應量。這在一定層度上能滿足歐洲用戶對中高端電視日漸提升的需求,同時擴大UMC產品競爭力。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該舉措亦會拓寬并消化郭氏裙帶面板企業開工率提高而富余出來的產能。日媒預計UMC在2017年向夏普(及鴻海系)采購面板的比重將超過50%。
事實上這只是郭臺銘放出的第一根“釘子”——投之以桃報之以李,鴻海期望在其管控和治理下的夏普能夠在世界范圍內與三星重新同臺競技。提高向UMC面板供應比例實際上也提升了鴻海在UMC未來的話語權,UMC是否能在歐洲重新擦亮夏普品牌難以預料,鴻海內心仍然期望能把拱手讓出的市場迂回收復回手中。
類似的狀況也發生在中國海信身上,去年海信出資2370萬美元收購夏普位于墨西哥工廠全部股權以及資產,并獲得夏普電視在巴西以外的美洲地區品牌使用權。鴻海管理層介入夏普后曾通過多方渠道向業主海信表達收回品牌權授的想法。日前海信集團在向媒體集中展示“海信B面”的戰略說明會中,總裁劉洪新不再回避“猜測”,直接回應稱雙方需要重合約守信用嚴格按照當時的合約來辦事。
與歐洲品牌UMC一樣,雖然海信在智能電視市場擁有不俗的口碑,但與同在中國市場表現優秀的TCL和創維相比較,海信缺乏在液晶面板制造業的資本投入。
TCL集團旗下的華星光電擁有多條中大面板產線,并且也引入三星的資本層面投資,值得注意的是,較早前三星已經從夏普堺工廠清資退股;而創維也擁有剛剛注入到A股創維數碼的創維液晶業務。
今年下半年來以美元計價的液晶面板出廠價格飆升,受到匯率巨大單邊走勢的并集影響,以往甲方頤指氣使的話語權也漸漸被稀釋,在側面證實了匱乏上游產線布局的“偏科生”未必不會接受夏普的綏靖政策。
業內人士告訴家電網,作為液晶面板及模組采購大戶的海信也是采取混采方案,但是對高端液晶面板的采購,如果放棄增加鴻海系的比重,海信的決策還要看三星體系產能的臉色。
據HEA了解,由LGD戮力驅動的OLED電視技術路線在全球重要市場已經取得成果,在北美高端電視市場,OLED電視的產品在高端增量市場占比合計高達七成。而創維在中國和德國也以創維和美茲等品牌占據除LG品牌外的另一半江山,“OLEDing”一躍成為今年彩電業界的全新單詞,從早先技術派爭議中的“可選項”成為了現實中的“必選項”。
盤根錯節的資本關系和瞬息萬變的商業合縱并不會給海信固守美洲夏普帶來更有利的支撐,反而因為“商標合同期”只剩不到四年就終結的紅線逐漸臨近,與日本夏普談判的籌碼被迅速攤薄。
假設未來海信在美洲失去夏普商標使用權而自有品牌仍未能如愿躋身“前三名”,那么四年后留在手里的只是擠滿講西班牙語工人的墨西哥生產線。同時五年后全球液晶市場必然會被價格越加下沉OLED電視侵蝕更大的份額,很容易判斷一旦失去還有溢價能力的SHARP品牌授權對海信意味著什么。但這種猜測現在來看并不算謹慎,畢竟海信還有四年時間可以理智面對難題。
市場人士更傾向于海信在北美所擁有的產權全部或部份被夏普溢價收回,一方面不會因為拖到最后讓海信失去談判優勢的籌碼,另方面日元對美元高度升值的背景下溢價回購對夏普也不是“虧本”的生意。只是這種對雙方都皆大歡喜的方案可能會令“目前營運很好”的海信倍感尷尬,畢竟當年躊躇滿志地配置海外資產并不止是財務投資一個小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