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公司》雜志網站發表文章,介紹了蘋果和IBM合作制作app的狀況。蘋果顯然是在向商務領域進軍,它也和SAP等大牌公司達成了合作伙伴關系。這么做可能有助于改善iPad的頹勢。以下為原文內容:
2014年7月的某天,IBM的一些員工來到蘋果總部的一個房間,開始創建合作項目。蘋果和IBM合作?這聽起來好像不太可能,畢竟,史蒂夫·喬布斯曾經把IBM看著是蘋果的反面,對IBM的龐大和緩慢不以為然。至少在消費者領域,這兩家公司曾是敵人。
在個人計算領域,蘋果獲得了勝利。2000年以后,員工開始把個人設備帶到工作場所,商務活動也越來越多地使用移動設備和應有。人們日益希望工作應用能具備個人應用的那種易用性和設計感。
7月的那天,IBM的人員帶來了一個他們正在制作的移動應用,覺得可以把它當作合作的一個切入點。這是一個幫助航空公司飛行員計算燃料的應用,IBM員工為它提供了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 他們希望這個應用可以讓蘋果肅然起敬,然后兩家公司可以攜手對它進行完善。
但這個40屏的應用實際上是個臃腫的爛攤子。參加會議的一名蘋果UI專家只說了一句“這個可行不通”,因為飛行員寧可繼續在紙上計算燃料,也不愿意在一個應用里翻很多屏那么麻煩。
蘋果和 IBM的合作伙伴關系就是這么開始的,合作計劃的正式名稱叫做IBM Mobile First for iOS。 IBM的燃料應用最終沒能成為合作計劃的啟動項目,蘋果UI專家的批評不僅概括了這個合作計劃的設計宗旨,還預示了雙方在這個計劃中的合作方式。
合作的形成
宣布這個合作計劃的新聞稿是在2014年7月15日發布的,它說這個計劃可以把蘋果在移動計算的專業知識與IBM對特定行業的分析方法、工作流程和數據需求的深刻理解結合起來。這兩家公司表示,他們將在旅游、醫療保健、零售和能源建設等垂直領域制作100個應用。到2015年12月時,這個目標已經達成,之后他們還繼續制作應用—— 包括自定義應用,以及可用于多個客戶端的應用。
蘋果CEO蒂姆·庫克早年曾在IBM工作了12年。在合作計劃宣布的當天,他在CNBC的采訪中說,兩年前他開始和IBM的 CEO羅睿蘭交流,發現了兩家公司面臨著的挑戰和機會有一些共性。于是他們指示下屬探討兩家公司如何合作,建立這個合作伙伴關系就是探討的成果之一。
而且,至少從理論上說,這個合作計劃可以為蘋果打開一個巨大的市場。IBM的大客戶如果決定使用兩家公司共同開發的應用,那么他們就需要大量的蘋果設備來運行這些應用。也就是說,潛在市場相當可觀。今年初的一個調查表示,企業每年在移動設備、運營商、IT、安全服務等方面,在每名雇員身上花了大約 1840美元(約合人民幣1.2萬元)。其中約21%是硬件成本。一些企業雇傭了數以千計的員工,你可以算算這個市場有多大。
日常合作分工
IBM 負責這個計劃的總經理 Mahmoud Naghshineh 談到日常合作時表示:“蘋果的員工是出色的設計師,知道該怎么做應用,而IBM了解客戶面臨的業務挑戰和后端系統。”
毫無疑問,這個說法非常準確,雖然大部分的工作似乎都是IBM的人在做:是他們帶來客戶,把應用銷售給用戶,而且也是由他們來計劃開發什么類型的應用。這些應用主要是IBM的設計師和程序員在制作。 “不能說蘋果沒有設計這些應用,但他們的人確實沒有在電腦前坐下做設計,”合作計劃的副總裁蘇·米勒-西爾維亞(Sue Miller-Sylvia)說。
對于很多客戶來說,IBM甚至充當蘋果的硬件分銷商。該公司提供多種方式,方便客戶獲取大量的蘋果設備。客戶可以買斷、租賃設備,或參與回購計劃,每一、兩年換購新設備。客戶還可以訪問IBM基于云的設備管理、安全和移動集成服務。
盡管如此,蘋果為這個合作計劃貢獻的力量依然是獨一無二的。對于很多人來說,移動計算的界面外觀就是蘋果定義的。在如今這個“員工自帶設備上班”的時代,你有可能下午4點58分在智能手機上使用公司應用,在5點02分就在同一設備上使用個人應用。這樣一來,人們就免不了把工作應用和消費應用做個比較,如果工作應用太丑陋,就會遭到他們的鄙視。
這就是IBM /蘋果的合作計劃的背景。
蘋果在這個計劃中的作用,一是確保應用的簡約,二是指出它們應該使用哪些本機功能。蘋果設計師每周與IBM的人員舉行電話會議,確保他們遵守設計原則。蘋果的人會說:“你知道嗎,這是行不通的,不會有人為了到達那一屏點擊5下”,或者“你需要遵守我們的人機界面指南”。他們提供建議和意見,確保應用做得令人滿意。
一個案例: Passenger+
幾個月前,一名乘坐加拿大航空公司航班前往倫敦希思羅機場的乘客非常焦急,因為航班晚點了,她可能會錯過轉機。而且她在登機時弄丟了登機牌,擔心降落在龐大的希思羅機場時找不到轉機的登機口。
乘客信息列表(PIL,打印出來的表格,空乘人員一般用它來管理航班)上沒有相關的信息,但好消息是,加拿大航空公司剛剛開始使用Passenger+應用,并從IBM租用了1300部iPad來運行這個程序。
于是加航的一位服務經理用iPad和Passenger+ 幫助乘客找到了登機口信息,本來已經急哭的乘客平靜了下來。
這個應用上,空乘人員可以看到哪個乘客帶有嬰兒,需要提供特別的飲食。如果航班延誤,這個應用也可以提供信息,讓空乘人員了解延誤會對乘客造成什么影響(比如影響轉機)。然后空乘人員還可以用它來尋找解決方案,比如預訂一個新的航班。在大型國際機場,用PIL管理這些信息特別麻煩,Passenger+ 為空乘人員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當一家公司向IBM訂購這樣的應用時,IBM會邀請客戶團隊的重要成員到蘋果總部參加為期三天的工作坊,在Passenger+開發之初,加航就派IT人員、管理人員和空乘人員參加工作坊,對基本的業務知識進行講解和確認。
工作坊里,會有米勒-西爾維亞這樣的管理者,也會有蘋果的設計師和IBM的人員。
蘋果要求最終用戶一定要到場(對于Passenger+應用來說,最終用戶就是空乘人員),以便提供一個獨特視角:他們需要這個應用做哪些事。蘋果公司認為,如果把這一步做到位,用戶上手使用應用的時候就會非常容易,可以大大減少培訓新用戶使用它的時間。
蘋果公司在這件事上立場堅定,有時免不了會遇到一些阻力。因為客戶方的管理人員會覺得,他們已經很了解情況了,把最終用戶找來是多此一舉。米勒-西爾維亞說,“但是,最終用戶的參與真正帶來了不一樣的效果。管理人員往往會驚訝地發現,原來他們不知道的細節有這么多。”
有一次在工作坊里,最終用戶解釋說:“當我需要那么做的時候,我就把它寫在我手上,”西爾維亞-米勒回憶道。 “經理吃了一驚,‘寫在哪里?’這種事情在工作坊里很常見。中層管理者可能永遠不會知道日常工作的細節。”
為期三天的工作坊結束后,很多應用的設計和編程會分配到IBM位于印度的“應用車庫”里,由iOS和Swift開發者完成。不過Passenger+應用的大部分工作是在多倫多的IBM研發基地完成的。IBM在亞特蘭大和芝加哥也設有研發基地。
各自的收獲
IBM的應用開發人員需要了解并使用蘋果的人機界面指南。米勒-西爾維亞說: “我們在培訓員工時說,這就是你的《圣經》。”IBM也寫了一本關于與蘋果合作期間最佳實踐的書,其中包括在開發應用時可以使用和重用的元素和設計模板等。
一直以來,IBM都側重在不同行業的商業流程上,米勒-西爾維亞說。IBM擁有深度分析的經驗和專業知識。 “蘋果確實讓我們看到了在那之外的一面,讓我們認識到了簡約的力量,” 米勒-西爾維亞說。
在過去,從來沒有人把蘋果看成是微軟和IBM那樣的企業領域供應商,庫克在2014年接受CNBC采訪時承認過這一點。當蘋果設備在工作場所里出現,往往是因為員工購買了自用的蘋果設備,然后把它們帶到了公司里。蘋果與IBM的合作計劃,可能會增進世界500強公司首席技術官對蘋果的信任度。
蘋果公司在這五六年里的發展雖然很成功,但iPad的銷量卻是一個痛點。五年前,iPad貢獻了蘋果公司總營收的16%;如今這個數字已經下降到9%。合作計劃是否開始幫助扭轉這一趨勢,這是很難衡量的。不過這個計劃才僅僅開始兩年,讓企業習慣用iPad和移動應用來開展工作卻是一項長期努力。
或許最重要的是,蘋果和IBM的人似乎在朝相同的方向使力。在采訪這兩家公司的人時,他們都不愿意談論合作中出現的任何分歧或者麻煩。他們使用的術語很相似,在談到該計劃的指導原則,以及近期和長期目標時,他們的說法也很相似。米勒-西爾維亞說,當大家坐在工作坊里一起討論的時候,你很難分清哪些人來自IBM, 哪些人來自蘋果。
畢竟,自喬布斯創辦蘋果以來,世界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