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對蘋果公司愛爾蘭避稅案的調查處理決定,要求蘋果公司向愛爾蘭政府補交130億歐元的稅款(折合約145億美元)。決定公布后,在大西洋兩岸立刻引起強烈反響。美國總統奧巴馬及美國財政部連續發警告并聲稱不排除對歐盟采取報復性措施。
蘋果在歐盟所陷入的避稅案案由十分復雜。眾所周知,愛爾蘭長期保持對外資的優惠政策及低稅收政策 。目前愛爾蘭企業所得稅率僅為12.5%,是歐盟稅收較低的國家之一。不僅如此,愛爾蘭政府為鼓勵利用外資,還經常與全球知名跨國公司簽署稅收減免或優惠政策協議。加之目前歐盟成員國的稅收法規不統一,這就給大型跨國公司在歐盟境內合理避稅提供了可乘之機。
此案中,蘋果公司顯然存在上述操作之嫌。從歐盟角度看,愛爾蘭政府同蘋果的稅收優惠安排不符合歐盟法律,同時構成不公平競爭。
跨國公司避稅,在國際上一直是個不公開的秘密。該問題在法律界一直存在爭議,缺少統一規范的法律文件,甚至有專家認為依法避稅合情合理。近年來,跨國公司習慣于在國際范圍內優化配置資源,不僅通過資源的有效配置,大幅提高企業競爭力,更不排除利用各國間稅收規定的不統一及各國間存在的較大稅收落差,采取積極的避稅方法。由于全球跨國公司以美國居多,美國公司經常在這方面遭到歐盟等機構的調查或制裁。此前,亞馬遜和麥當勞就曾在歐盟遭遇過類似調查。
前幾年,美國在國際場合不斷宣稱要打擊“國際避稅天堂”,點名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愛爾蘭、香港等地。由于此事涉及復雜的國際間收稅流向及分配,各國很難達成一致。今天看來,美國這一動議的真實背景更加清晰。由于美國的國內企業所得稅高達35%,在發達國家中屬于偏高的,美國眾多跨國公司不斷尋求在海外擴展,很少將利潤匯回國內。美國所謂“規范海外稅收市場”的實質目的,是迫使其跨國公司將更多利潤匯回國內,增加美國的財政稅收。
此次歐盟針對避稅問題的制裁盡管回應了美國一貫的倡導,但由于受打擊恰是美國名企,遭美方強烈反彈不難預料。隨著事態的發展,美歐間的國際稅收矛盾可能進一步公開化或升級。▲(作者是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