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 文/高國華
從接到私有化要約到完成私有化退市,360歷經了一年。
因為整體環境發展良好,2011年360上市的時候,正趕上中國互聯網公司的赴美上市潮,前后上市的還有優酷、土豆、當當、唯品會等等,此后到2013年,阿里巴巴、去哪兒、微博、聚美優品也相繼上市。
然而退潮期很快就到了。過去兩年,企業IPO的數量不斷減少,中概股選擇私有化方式的數量卻不斷增多,造成整個股市迷之尷尬的局面。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中資企業在境外進行IPO的只有14家,為過去三年以來的新低。而今年上半年,除了51Talk外,再無任何國內企業赴美上市的消息。
與此同時,2015年有33家在美上市的中國概念股收到了私有化要約,360正是其中一家。
借360退市之際,我們盤點一下這兩年退市的中概股有哪些:
從圖中可以看出,25家正在進行或已經完成私有化的中概股中,有16家的私有化報價都低于發行價,如人人網、航美傳媒等。
有的公司私有化進程非常快,進行了3個月到6個月不等的時間,但也有像世紀互聯這樣的公司,因為要約被撤回,私有化提出已經一年有余,但不得不擱淺。
大量中概股的私有化原因其實不外乎跟估值、交易、監管和套利這四個因素有關。
估值上,赴美上市的中概股價值被嚴重低估,所謂的“華爾街不懂中國”讓大多數的公司都得不到應有的估值。
其次,中概股的交易量普遍偏低,沒有交易量就相當于已經失去了持續融資的能力;
監管上,中概股在美國受到了決策上的嚴厲監督,中國公司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面臨著強烈的法律風險,同時也給了一些做空機構可乘之機。比如麥考林自從上市開始,就被美國一些律師事務所盯上,應對了數次的訴訟,面臨多次退市的壓力,還曾通過并股自救,避免退市。
最后,其實就是為了回歸套利,回歸A股可能會實現股價的大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