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發言,“華為正在本行業逐步攻入無人區,處在無人領航、無既定規則、無人跟隨的困境”,坦陳“華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6月6日《經濟觀察報》)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華為一直被視為中國科技企業的代表,連它都找不到方向,看不到未來,更何況其他企業呢?好在,華為的迷茫,乃至中國創新型企業的迷茫,只是階段性的,是一種領跑者“高處不勝寒”的寂寥,是一種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這種迷茫感,本質上是一種危機感,是找準方向、洞開未來的前奏。
華為的迷茫根本上講是創新不足。正如任正非所說:“華為現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數學、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學的創新層面,尚未真正進入基礎理論研究”,沒有理論突破,沒有技術突破,沒有大量的技術積累,是不可能產生爆發性創新的。“堅持科技創新,追求重大創新”,這就是華為和任正非找準的突圍之策。
越是跑在前面,越是看得清楚。不光是華為,未來中國的企業都面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挑戰,突圍之策唯有科技創新一途。縱觀人類工業文明的進程,就是一個不斷創新創造的過程。未來二三十年人類社會很可能演變成一
個智能社會,“其深度和廣度我
們還想象不到”。越是前途不確
定,越需要創新,它給中國企業帶
來巨大挑戰的同時,也為千百萬家企業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不創新沒有出路,堅持創新,才能在驚濤駭浪中辟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航道來。
因循守舊易,創新創造難。創新意味著不斷自我否定,意味著更多投入和付出。首先需要加大科技創新投入。中國的高校、科研機構,特別是企業應在這方面有更多主動擔當。與此同時,國家也有責任不斷完善體制機制,發揮科學家的創造力,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創造能力的人才。
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科技體制深刻變革被提上了議事日程,完善符合科技創新規律的資源配置方式,“允許科學家自由暢想、大膽假設、認真求證”等等成為主流話語。“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中國要強,中國人民生活要好,必須有強大科技”,更是成為時代強音。
企業創新的需求與撲面而來的“科學技術的又一個春天”熱情相遇,必將產生劃時代的創造力。這對于破解錢學森之問,幫助中國的華為們走出迷航,讓中國把握世界科技變革的戰略主動,都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