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ra 的前CEO 和創始人Jon von Tetzchner
Opera的前CEO和創始人Jon von Tetzchner正式回來了——帶著他新公司Vivaldi的新產品——還是個瀏覽器。
Tetzchner認為,目前的主流瀏覽器都在不斷地去掉一些功能,使產品的體驗變得更加簡單;但他這次決定來一次「逆行」,在他帶來的新瀏覽器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個性化設定。
Vivaldi取名自意大利作曲家Antonio Lucio Vivaldi看起來頗具文藝氣息,但在Vivaldi 的官方博客上,它們1.0 版產品的Slogan“Not for everybody,just you”卻明明白白體現出了產品濃重的極客導向。
要知道,在過去幾個月間,團隊已經對產品進行了數次升級,而此次是第一次面向大眾發布的公開1.0 版本。
用戶可以自行定義幾乎所有功能
在Vivaldi 瀏覽器中,高級用戶們可以充分釋放自己的DIY 欲望,無論是自定義快捷鍵,還是對于鼠標手勢,亦或是高級標簽功能,產品為用戶們提供了大量進行個性化設置的空間。你可以把標簽欄放在頁面左邊或者下面;也可以建立屬于你的標簽組,讓大量繁瑣的標簽從此井然有序。
除此之外,該瀏覽器使用了Google 的Blink engine,因此運行那些用戶們平時用習慣了的Chrome 擴展插件也毫無問題。Vivaldi 瀏覽器目前的技術預覽版本支持Windows、Mac OS X、Linux Deb 以及Linux Rpm 等平臺。
通常來說,許多公司當它們發現自己產品中的某些功能用戶并不會使用時,他們會逐漸把這些活躍度低的功能在后續版本中去掉;在與Opera 董事會、管理層在價值觀方面出現了分歧而選擇從Opera 離職后,Tetzchner 發現很多人都會向他表達他們對于「當年那種具有更多選項、功能更加復雜,甚至有些繁瑣的瀏覽器」的懷念之情。
他對此進行了思考,他意識到當所有人都被要求朝著同一個方向走的時候,肯定會有一些人并不喜歡這樣,他們想要富有自己個性的產品。而這也與他自己一直以來對產品的追求不謀而合的;于是他決定繼續做一款能夠回歸「初心」的瀏覽器產品。
不同于當年在Opera, 如今Von Tetzchner 能夠更好地控制公司的走向,他也對于公司未來的收入及合作業務也十分樂觀,目前,Vivaldi 便與微軟的Bing 進行了合作,作為Vivaldi 瀏覽器的默認搜索引擎。
Vivaldi 的團隊雖然沒什么大預算,但Tetzchner 希望通過目前公司自建社區中熱情的用戶們主動對于該款瀏覽器進行推廣,從而帶來更多的新用戶。
對于Vivaldi 來說,它們并不缺少第一批的種子用戶,在離開Opera 后,Jon von Tetzchner 推出了自己的社區網站Vivaldi.net,并且接受了之前My Opera 社區的上千萬用戶——作為Opera 的用戶,對于當年老Opera 的情懷足以讓這些用戶一直在社區上保持活躍,并在公開版發布之前,對內部測試版提供了許多意見。
Vivaldi 官方博客
Tetzchner 認為口口相傳是很重要的,他說,當年Opera 靠這個方法培養了3 億5000 萬用戶,而如今Vivaldi 為什么不能再來一次呢。
他認為,瀏覽器市場依然還存在著發展空間,他希望當Vivaldi 推出后,重新喚起開發者們對于用戶細微需求的注意力,而不僅僅是獲得商業上的成功。
但是瀏覽器市場真的還有那么大的空間嗎?即使是他的老東家Opera,本身也不好過,目前Opera 桌面版已經掉出了三甲位置,滑落到了第五位。據數據顯示,2015 年8 月時,Opera的全球市場份額僅為1.27%,為Firefox 的1/10 ,Chrome 的1/20 ,以及IE 的1/50。
多頁面同時瀏覽
Tetzchner 曾對于Vivaldi 這樣定義:「A browser for our friends」,可以理解為原來老Opera 用戶一定能夠在Vivaldi 上找到當初的快樂。
或許不需要擔心這些老用戶是否會喜歡Vivaldi,因為對于這些雖然為數不多但忠誠度相當高的用戶來說,與其說Vivaldi 和Opera 是競品,不如說它們更像一對兄弟。
唯一的問題在于——這些本身就屬于小眾群體的老客戶們,在數量上真的「夠用」嗎?
Vivaldi 團隊
但對于Tetzchner 這樣在瀏覽器事業上確實獨具心得的老司機來說,或許小眾并不是事兒,相較于運作資本,做出一款能夠滿足骨灰級玩家的「超級瀏覽器」才是他的目標。
不信的話,問問現在在Vivaldi 辦公室里坐著的那些原Opera 核心員工們,相信身份已經轉變為Vivaldi 第一批核心的他們,也是這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