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經新聞報道,夏普在今日召開臨時董事會,做出了接受鴻海的重建方案的決定。夏普將接受包括直接出資在內的7000億日元(約392億元,約60.2億美元)援助,進入鴻海旗下。
鴻海設想總共提供7000億日元規模的援助。計劃購買主要往來銀行持有夏普優先股票,不再要求銀行追加提供金融援助。
此前,鴻海董事長郭臺銘曾親自去夏普大阪總部與夏普高管進行會晤。之后郭臺銘曾向記者表示:“我希望能給大家展示一下我們簽署的最終協議,我認為已經沒有太大障礙了。”
此番鴻海與夏普最終達成協議,作為外國企業對日企的出資案例,鴻海的注資額將超過1999年法國雷諾集團對日產汽車的出資規模。這也是中國公司首次對日本大型科技企業并購。
鴻海死磕夏普主要有幾層理由:
1、防堵三星獲取夏普的技術。目前三星已是面板中的強者,在市場十分蕭條情況下,許多家電企業都陷入小幅度虧損或持平狀態,三星旗下LGD和SMD市場占有份額仍非常高。
面對市場上升的需求,三星不得不擴大規模,并投入巨資建立10.5、10.6代線生產,但建工廠需要時間,收購夏普液晶業務,可在原有工廠進行面板生產,還能利用夏普面板技術。
夏普與鴻海有很深合作,此前,SDP從夏普分離,成鴻海和夏普共同經營的企業(改名為SDP)。鴻海作為合作伙伴,不會放棄SDP。
加上三星收購案中提出要鴻海退出SDP股份,分析人士指出,鴻海董事長郭臺銘無論如何也要拼盡全力打敗三星。
2、可幫助鴻海轉型升級。富士康給人最大的印象是“世界代工廠”,一直給蘋果手機代工,表面上看似風光,但卻一直處于生產鏈的最底端,工人很少參與上游的研發。
作為代工企業,富士康的苦惱是專注于訂單生產,卻不能分享品牌價值,利潤率極低。隨著中國的發展,人工成本不斷攀升,及中國成本的提升,富士康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困境。
這些年,鴻海一直在謀求轉型。富士康曾宣布機器人引進計劃,要3年增加100萬臺機器人,在5到10年內有首批完全自動化工廠,并在數年內通過自動化消除簡單重復性的工序。
2015年6月,日本軟銀、阿里巴巴及富士康還共同宣布達成協議,阿里巴巴、富士康向軟銀旗下軟銀機器人控股公司SBRH分別注資145億日元,分別持股20%。
鴻海這一系列動作還曾引發外界擔憂,以至于郭臺銘不得不在2015年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公開表示,機器人無法完全取代人工,富士康在大陸的招人不僅沒有減少,反而還在增加。
在布局機器人的同時,2015年8月,富士康還聯合日本軟銀、阿里巴巴一起以5億美元入股印度電商企業Snapdeal。
夏普手中有大尺寸OLED生產的技術氧化物薄膜電晶體(Oxide TFT) ,收購夏普能壯大鴻海旗下群創光電液晶技術和推動群創OLED研發,且面板技術瞬間趕超韓國和大陸。
加上富士康能形成優良供應鏈,降低成本,蘋果甚至不需要再向三星 LG JDI采購液晶面板。鴻海也不再只是iPhone手機組裝,還通過提供手機部件提高生產效率,與對手拉開差距。
3、夏普有很強的品牌及背后資源。夏普經歷百年,在多個行業中成為多個“日本首次”、“世界首次”的產品。
夏普現已在世界26個國家,64個地區開展業務,是一個大型的綜合性電子信息公司。在中國夏普擁有6家生產公司、5家銷售公司、2家研發公司。夏普還是“液晶面板”之父。
收購夏普后能很大程度上也能幫助改善鴻海處于產業鏈低端,無技術含量的公眾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