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科技部發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批重點研發專項指南。
其發布的9個重點專項,包括納米科技、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等,引起廣泛關注,特別是2015年起受市場熱炒的“量子信息”。
17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科技部專家以及相關企業和投資人,解讀該計劃以及市場反應。
量子信息入列9大重點專項
作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組織實施的載體,上述項目聚焦了國家重大戰略任務,是以目標為導向的項目集群,關乎一批國家重點布局產業。
科技部發布的9個重點專項,具體包括:納米科技、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蛋白質機器與生命過程調控、糧食豐產增效科技創新、現代食品加工及糧食收儲運技術與裝備、畜禽重大疫病防控與高效安全養殖綜合技術研發、林業資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術創新、智能農機裝備。
其中最受資本市場關注的,是量子調控和量子信息專項。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獲悉,目前量子信息技術的兩大主流應用,主要是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
其中,量子通信主要研究量子密碼、量子隱形傳態的技術等;量子計算主要研究量子計算機,以及適合于量子計算機的量子算法。
目前Google、IBM、微軟、阿里巴巴、華為等科技類公司,均在嘗試進入這一領域。
科技部一位專家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主要是根據國家社會經濟、安全發展情況,以及科研現狀,確定戰略性項目,量子信息領域以前有涉及,但此次屬于首次提升到如此重要的戰略定位。
關于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研究現狀,一個重要的背景是,1月8日,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頒給了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領銜的項目——“多光子糾纏及干涉度量”。
另一個政策背景是,中共中央對“十三五”規劃建議所部署一批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項目中包括量子通信。
目前全球范圍內正展開一場量子信息領域的爭奪賽,主要國家爭相搶占國家信息安全和發展下一代信息產業的高地。
一位調研過量子信息項目的投資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該技術產業化還比較難,一方面,理論和技術上的進一步突破并不容易,另外是產業化轉化、推廣等,都需要時間和資金成本。
神州數碼董事局主席郭為在今年1月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量子通信是新一代的通信,也是未來的通信;當前在具體應用領域,多體現在保障安全上,目前離大規模商業應用還較遙遠。2015年底,神州信息公司中標“京滬干線”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網建設。
重塑科研體系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批重點研發專項指南的發布,也標志著整合了多項科技計劃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正式啟動實施。
科技部副部長侯建國介紹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整合了原有的973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專項,發改委、工信部管理的產業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以及有關部門管理的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等內容。
該計劃主要針對事關國計民生的農業、能源資源、生態環境、健康等領域中需要長期演進的重大社會公益性研究,以及事關產業核心競爭力、整體自主創新能力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和產品、重大國際科技合作等。
科技部專家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其實早在2014年底,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下稱64號文),對上述計劃均有部署。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的形式,相對過去的973計劃、863計劃等,更具有整體性,和突出重點。”上述專家表示,強化頂層設計,有利于打破過去條塊分割的局面,更有利于提高科研資金使用效率。
侯建國在對媒體解釋時表示,現在的項目不是簡單“拼盤”,而是相互關聯、有機銜接,具有“不可剝離性”,改變了原來按照不同研發階段分頭支持的做法,力求實現上下游研發活動間的快速傳導和相互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