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迅速采訪了Facebook和#porteouverte的發起者。除了祈禱或者抒發悲痛,更想告訴你當事件發生時,技術公司與社交網絡如何給絕望的普通人帶來幫助。
Gauthier Fgi還活著。
是Facebook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他的所有朋友。
2015年11月13日,9點到了。巴黎第11區伏爾泰大道50號,巴塔克蘭(Bataclan)音樂廳內美國樂隊老鷹(Eagles)的演唱會馬上要開始。Gauthier Fgi在場,他是 23 歲做音樂的巴黎人,這顯然是他期待已久的演出。他是騎著摩托車來的。一切毫無異樣,直到聽到了槍聲。Gauthier Fgi以為是演出開始前的特效。
也是晚上9點。裁判吹響了哨聲,開球。法蘭西體育場(the Stade de France)正在進行法國隊與德國隊的友誼。9點17分,體育場外面傳來了一聲巨響。像是地震一樣,接著是第二聲。沒有人知道發生了什么,場地里手機信號不是太好。
巴黎一家叫做UGC LA DEFENSE的電影院,新上映的好萊塢大片《007》9點準時放映。中國人卓霞與4個同事正坐在這間電影院里。電影剛放到1/3的時候,便不停的有人進進出出接聽電話,然后慌張離開。
然后她看到了手機上推送的新聞消息。
這座城市的居民不會再忘記這個夜晚。恐怖主義再度襲擊了巴黎。法蘭西體育場發生自殺式爆炸,巴塔克蘭音樂廳內有多名人質被劫持,至少100人遇難。Le Carillon咖啡館及Le Petit Cambodge餐廳附近發生槍擊案。
這是911恐怖襲擊之后,西方國家的城市遇到的最為嚴重的一次襲擊。隨后法國邊境封鎖,巴黎市區宵禁。巴黎檢察長辦公室發言人阿涅絲·蒂博-勒居弗爾(Agns Thibault-Lecuivre)確認截止目前,至少120人在恐怖襲擊中喪生。(CNN更新了來自法國官員的最新死傷人數,已經達到152人,這個數字仍在不斷增加)。
巴塔克蘭音樂廳附近受傷的市民 攝影師 | Yoan Valat
Gauthier Fgi死里逃生。
他剛好在一個安全出口的旁邊,當發現有人持槍進入時,他便開始往外跑。不斷有人在前面倒下,Gauthier Fgi索性爬過遇難者遺體往出口方向沖去,手臂被一顆子彈劃傷。途中他還被絆倒了一次,回頭便可以看到那些殘酷的殺戮畫面。直到有一個陌生人把他帶到劇院后面的另一個出口。然后他騎著摩托車快速逃離現場。
“不知道為什么有這樣的奇跡發生。”Gauthier Fgi在自己的Facebook上寫到。他的朋友在他登陸Facebook,并按下“安全確認”(Safety Check)按鈕的那一刻,手機上便會收到一個顯示自己安全的推送消息。
這家技術公司在災難發生之后立即開啟“安全確認”確認功能。通過智能手機定位在法國的用戶,登陸Facebook的同時便可以確認自己狀態安全,所有朋友都會知道這個消息。
Gauthier Fgi在現場所穿的衣服
“這實際上已經早就準備好了。”Facebook的一名員工告訴《第一財經周刊》。這位員工不愿具名。Facebook擁有一個叫做Social good &Goodwill的部門。這個部門在2014年下半年成立,主要負責社會責任和公益事件,全球突發緊急情況也由它負責。
“安全確認”并不是一個復雜而瑣碎的工作。從技術的角度來講,工程師已經把應急的頁面的架構搭建好。緊急情況發生時,后臺編輯再進行內容聚合及頁面呈現的修改,便可以立即上線。
而Facebook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保證這個頁面不會被突然涌入的巨大流量沖垮。工程師在硅谷的家中或辦公室里待命,技術上的突發情況發生后,如果自己不能解決,便把問題迅速移交到下一位同事手上。
Facebook給用戶推送的安全確認信息
“安全確認”功能在Facebook內部反復測試過,這起源于幾年前在突發事情發生時,有用戶抱怨Facebook動作總是慢了幾步。“內部‘黑客松’(Hackaton)的時候做過類似的東西,2011年日本地震開始嘗試用類似的功能。”那位Facebook員工說。
今年4月尼泊爾發生地震時Facebook也開啟了類似的功能。但直到這次巴黎事件這項功能才被廣泛使用并受到關注。“我可以不用不斷向朋友發送我安全的消息,比較方便。”卓霞說。她也使用了Facebook的這項服務。
Le Carillon咖啡館事發后現場 攝影師 |Thibault Camus
社交網絡和技術公司在突發事件發生時,正體現出巨大價值。
它們不再只是一個發布信息和更新傷亡人數的渠道,技術公司和普通人可以通過這樣一個密集的虛擬網絡發揮巨大作用。商業公司不會從中獲得什么利益回報,“用戶友好度”比股價顯然是更為長久的投資。
Uber在法國的用戶界面內推送了安全提醒,建議用戶不要出行。Google提供免費播向法國的網絡電話服務。Airbnb向在正在法國居住和旅行的用戶發送安全提示郵件。
但Sylvain Lapoix顯然才是當晚社交網絡上的英雄。他在Twitter上建立了一條標簽#porteouverte(意為“打開家門”),讓在這場事件當中有需要的人獲得一個可以暫時安全的場所。他32歲住在巴黎東北部,在一家當地電視臺負責社交媒體。
“我需要一個可以號召大家行動的東西。” Sylvain Lapoix對《第一財經周刊》說。他首先想到的是定位功能,不過最后決定使用標簽。他做了正確決定,這個標簽才是社交網絡上更利于傳播和復制的東西。
“#takeshelter和#bebraveparis,這兩個標題我都想過,但是顯得不夠有力量。”他又補充說道。#porteouverte足夠精煉,可以在一條推文中讓其他重要信息有余地。它已經成為了今天Twitter上最為熱門的話題,巴黎市民也都愿意開放自己的住所給所需者。
Google Map迅速沿襲了這樣的功能。Google在Google Map上標注發生爆炸和槍擊案的地點,并在附件用黃色標示標注巴黎居民開放的,暫時安全的場所。
技術公司和社交網絡實現的快速舉動,儼然比哀痛與譴責更具有價值。技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而災難本來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不是一個警察或者超級英勇,我只能通過屏幕去幫助別人。”Sylvain Lapoix說。
警察正在幫助居民轉移到安全區域 攝影師 | Kenzo Tribouillard
此刻Twitter上不斷有居民發出#porteouverte的推文,人們仍在這座城市的各個角落點擊safe的按鈕。希望越多越好。爆炸在足球場上發生前,那里剛剛因為比賽而響起過法國國歌,“法蘭西人,寬宏的戰士,要懂得怎樣斗爭!”
當地時間凌晨4點04分,警方表示,所有直接參與襲擊的襲擊者都已經死亡。
巴黎天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