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又攤上大事了:打假專業戶王海在微博實名舉報京東假冒工商公務人員處理消費者投訴,且涉嫌向國家公務人員行賄,北京工商局開發區分局消保科科長王某峰在京東商城購物免單。
消息傳出,在業內引起強烈反響,截至目前為止,京東發文表示要全力配合調查,而工商方面則表示要嚴格依法行事。
鐵哥以為,無論是對電商發展還是國家法制建設來說,此事都堪稱重大,京東和工商方面切不可用太極招數搪塞過去,京東必須對公眾有所交代,而工商權力失范,需要承擔的責任更大,需要盡快查明事實并作出處理,并向公眾公布。
另外,由于此事涉及到京東涉嫌向國家公務人員行賄以及消保科科長王某峰涉嫌受賄,已經屬于刑事范圍,司法檢察機關有必要盡快介入。事實上,王海已于10月9日將舉報材料遞交給北京市檢察院,正在等待立案處理。
對于電商行業來說,在各個平臺紛紛強調誠信合規的今天,此事對行業整體傷害極大,鐵哥覺得,有兩個問題必須搞清楚。
首先,京東是否有權力入工商代處理投訴。
京東方面認為,其員工進入工商部門處理投訴業務非但不涉嫌違法,且是在學雷鋒做好事:工商人員人手不夠,京東員工幫忙處理問題。
那么問題就來了,工商部門作為國家行政執法機關,是在行使政府和人民賦予的神圣職責,京東作為企業,是否有代為行使權力的資格?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工商部門有義務對投訴人的信息進行保護,即便京東出于更快解決問題的目的派人到工商部門“現場辦公”,也不能“越俎代庖”直接面對投訴人,而應該是由工商部門將投訴信息篩選后送達京東,再由后者進行處理。這是嚴肅的法律問題,工商部門不能違法將權力讓渡給他人行使。
那么,工商為何冒違法違規的風險,讓京東“現場辦公”呢?答案之一也許是“懶政”——投訴京東的太多,工商自己處理不過來。
今年6月《京華時報》就曾報導京東三年被罰277次,引起輿論極大反應。這277次僅是處罰的,按照投訴與處罰以及私下和解的比例,京東三年投訴可能多達數千次。王海在接受《北京青年報》采訪時透露,京東的投訴和舉報案件數量大,僅2013年就有3000多件,而開發區工商局總人數才30人左右,忙不過來……
如此,整個流程或許不難被破解:京東投訴量太大,工商部門疲于應對,京東入工商現場辦公。然而,即便工商“懶政”,還不足以解釋他們甘于冒違規風險、為且僅為京東開綠燈的原因,因此,這就引發了接下去的第二個問題——
其二,京東是否涉嫌行賄
這是個比較沉重的話題,相信那位王某峰科長這幾天日子也不好過。
雖然雙方都未曾給出明確答復,但事實已經比較清楚。在王海提供的部分購物單據上顯示,王某峰的客戶級別為“金牌客戶”,收貨地址與北京市工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局地址一致,消費金額加起來大概7萬多元,多張購物訂單用“禮品卡”和“優惠券”抵銷后,實際支付金額為0元。
這些“禮品卡”和“優惠券”能夠帶來什么好處,我們不妨想象一下,大家都懂的。中國是個人情社會,得到京東好處的主管科長,必然禮尚往來。從王海爆料的情形看,京東和工商已經親密得有些“不分你我”。
今年京東產品接連被主流媒體曝光質量問題,京東采取此種辦法,大概也多是無奈。但鐵哥以為,作為一家上市公司,面對投訴理應反思自己,走歪門邪路封殺投訴上游,真是悲哀。
京東草莽之氣或導致衰敗
許久以來,媒體人總愛稱贊京東的草莽之氣,江湖中也多有劉強東的種種彪悍往事:無論是當年與蘇寧國美大打價格戰、今年單方面提高賬期要挾供應商,還是關于劉強東本人的多個桃色新聞,京東都是一家草莽之氣側漏的企業。
所謂草莽之氣褒義的說法是不按常理出牌,多給人意外;貶義說法是缺乏商業氣質,多以自己喜好出發,不考慮他人。
無論褒義亦或貶義,鐵哥都以為草莽之氣對于初創公司是可以有的,通過所謂的“野路子”可以迅速打開局面,搶占市場。換句話說,初創時期的企業可以用亂拳打死多個老師傅,而當企業做到一定規模尤其是成為上市公司之后,企業的所有行為是要有商業文明、商業邏輯支撐的,要以誠信取得合作伙伴和用戶的信任。
如今,京東面臨投訴理應反思自己的商業模式、采購渠道甚至內部員工是否有違法行為,可是,他們卻與主管部門進行利益勾兌,著實令人難以理解。
鐵哥提醒劉強東先生,草莽思維已經不適合今日的京東,早日拋棄為好。
經媒體曝光之后,相信距離揭開事情真相已經不遠。希望經過此事的曝光和處理,行業能夠更加健康透明,法律能夠得到更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