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時代,媒體就像是一只棲居在光駁斑斕的彩燈下的變色龍,敏銳善變,伺機而動,任何一種最新的科技創新或傳播方式,都有可能使其發生質變,互聯網風生水起的10年媒體所經歷的變遷很好的印證了這一點。
行業變遷和角色轉換
最近10年間,數字媒體從門戶網站到社交媒體,再到移動媒體平臺,在媒體形態上完成了脫胎換骨式的轉變,變革的成果具體表現在:更加注重信息傳播的簡易性、雙向度和自主性,簡而言之,就是數字媒體已經從專業定位,轉變為所有用戶提供最簡單、易用、易獲得的內容服務。前不久在戛納國際創意節(The Cannes Lions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Creativity)上榮膺第62屆"年度媒體人物"殊榮的騰訊網絡媒體事業群總裁、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劉勝義,在他的獲獎感言之中提出,作為新媒體典型的騰訊網絡媒體業務(包涵了騰訊的視頻、門戶、微博、新聞APP等)的目標,已經從追求技術革新,轉變為借助技術的力量,努力讓千千萬萬普通用戶能夠平等的享受數字媒體帶來的便利。
數字媒體在角色轉變的過程之中,首先呈現的是傳播介質的日漸分散化。如同劉勝義說的:“媒介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大環境下,媒介與非媒介的界定會越來越模糊,汽車、大廈、牙刷、垃圾桶,也能承載一定的大數據信息,也就有可能成為媒體的一部分。
伴隨媒體形態的衍變,數字媒體的改變,還同樣呈現在于針對受眾的信息發布和內容的變化上。在互聯網門戶時代,用戶看到的信息大多數是編輯推薦的產物,而在以門戶網站為主的Web2.0時代,用戶從中獲取個性化信息就難得多。由于門戶網站向用戶提供的是綜合信息,分門別類,由用戶根據自己的需要去選擇看什么。久而久之,當用戶只對某個領域感興趣時,這種多而不精的信息就無法再滿足用戶需求了。
未來媒體的歸宿
在媒體由高大全的門戶網站轉向小而精的社交媒體平臺上過渡的階段,尤其是在以微博、微信為主的社交平臺上,每一個賬號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個性化媒體,用戶熱衷于發帖子、轉微博、評新聞,每個人手里都握著一把麥克風。
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自主選擇的權利加強,進一步催生了微博、微信社交媒體的使用密度,以騰訊的媒體產品作為研究對象,你會發現,當人們在使用騰訊新聞客戶端閱讀新聞的時候,可以通過轉發及評論等功能深度參與到新聞和評論本身,還可以分享到騰訊微博,QQ空間或微信朋友圈中,個人立場匯聚成觀念趨勢和意見潮流,資訊本身不斷被驗證、求實、獲得支持、以及圍繞資訊產生一浪高過一浪的認知躍升和行動延伸,這些擴散和延展發酵,通過匹配社交關系鏈和興趣圖譜,在信息的二次傳播上起到了功不可沒的推動作用。
所以,諸多的變革,都讓數字媒體更加的貼近用戶對資訊這種產品的使用本質:精準連接人對資訊的消費需求,門戶網站、社交、移動媒體都在圍繞這個本質展開,當媒體形態還不足以達到滿足一切資訊需求的宏觀戰略時,在終端、場景上的進一步拓展的變革趨勢仍將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以微信為鏡,可以窺見未來媒體走向趨勢,微信實現所謂的“連接一切”,體現在新媒體上,就是連接所有的資訊需求,除了人與信息的連接,“人與人”、“人與資訊”、“人與服務”以及“智慧生活”的連接,都將成為未來媒體的歸宿。這也正是劉勝義提出的Mega Web概念的核心內容,即在Mega Web時代中,用戶會越來越趨近于和機器智慧和諧共生,互聯網會像電一樣浸潤生活的各個角落,不可剝離。
“當所有的物體都被連接,我們所搜集到的大數據將會具有解釋性和預測性;而當所有的人也都被連接,我們便能迅速觸及每一個人,為數據所揭示的需求空白做出實際的行動,即便那可能只是某一部分群體的需求,也能匯集大家的智慧,產生共鳴。”劉勝義對于未來媒體的趨勢有這樣一個判斷。
這樣看來,在接下來的下一個互聯網10年,數字媒體還將繼續演繹“為了連接一切,并滿足普羅大眾的全民需求”的目標,而繼續推動脫胎換骨式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