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談兩個問題:1、58同城為什么進入O2O?2、怎么理解最近火熱的上門服務?
先說說為什么做58到家?一個公司做戰略,無非考慮亮點,要么是機會,要么是威脅。原來我們的競爭對手是趕集、搜房,但其實,這些都是狹義的。
58同城這么多品類,仔細一看,威脅太大了。我們為什么投資e代駕?因為它一天收的錢,比我們一年收的廣告費還多。粗略的計算下,我們300個用戶,每年出18000元,才多少錢,幾百萬而已。
我們有很多出租車廣告,假設每年1000萬元,已經是第一了,拿走了80%的份額,突然某一天,我看到滴滴快的起來了,在58同城一個不起眼的品類中起來了,估值100億美元。
這就是威脅,58同城最大的威脅,就是從邊緣地帶擠進來的創業者們。
我們發現,我們只在行業里切了最薄的一層——信息。只要在細分領域猛地一刀,都可能誕生一家更偉大的公司。
雖然58同城的、租車還是以80%-90%的速度增長,但是,我們原來份額有60-70%,現在可能只有1%了。
這也是我們的機會,所以58要在新一代創業潮中做這個。這是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我們內部判斷,中國未來5年會成為世界第一經濟體。所有發達國家中的歷史中,服務在GDP中間的比例會達到60%。
中國落后的是服務業,最爛的是上門服務。這個行業有品牌嗎?沒有。不管是回收、空調、搬家、鐘點工... ...發達國家是70分,疊襪子都有標準,我們最多20分。
我們的上門服務連“專業”兩個詞都配不上,還停留在良心。我在海淀駕校學過,要給師傅意思意思,給根煙,給個冰淇淋,不然服務體驗就不好;搬家公司也是,100個搬家公司,有40個會坐地起價,東西到小區門口不搬了。
我們做了58到家。做的過程中,我們有3點感悟。
第一點,不管從e代駕,還是 58到家。我們思考,這一代的公司本質是什么?它們連公司這個詞的本質,都在重新定義。有位朋友把觀點做了總結:在蒸汽時代,出現一種公司叫工廠;在電器時代,有一種公司是company;移動互聯網時代,有一種公司叫平臺,這種平臺不是騰訊。
第二點,產品即營銷。以前的搬家公司,最重要的是在電梯上寫、墻上畫。而到現在,每個創業者都在談情懷。不是這一代人比上一代聰明。上一代人貼廣告賺錢多,所以他會去做。而E代駕會穿西裝、提供水,因為現在服務更賺錢
使用產品的人都會說話,一個朋友圈發狀態都能影響100個人,產品的口碑更重要。
第三點,公司的管理方式發生變化。原來一個傳統公司怎么管100萬人?設分公司、開門店,都是像順豐王衛的人。原來是“國家經濟”,一個公司內部是計劃經濟,是KPI考核。但現在Uber管了幾萬人,因為他是個平臺,任何員工離開,都會被另一個員工彌補。就跟機房里100萬臺電腦工作,其中一臺壞掉沒什么影響。舉個栗子,E代駕有60000人,但總部只有300人。58到家快10000人了,但總部也就100人。
什么是“互聯網+”時代?
“互聯網+”意味著信息化與各行各業的深度融合。
中國經濟將從人口紅利、政策紅利轉向技術紅利。
您能否把握這一輪商機?
政企方案大討論、經驗分享——
長按或掃描二維碼注冊 獲取《CCS》政企云計算高峰論壇門票
長按或掃描二維碼注冊 獲取《CENCE》企業協作及通信大會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