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說起來這兩天手機行業的熱門、甚至是IT行業的熱門,無疑是高通被罰款的消息了。此前發改委啟動了針對高通的額反壟斷調查,如今歷時一年多終于有了結果。
臨近春節,手機市場似乎越來越清淡,今天就換換腦子來說一個熱門事件。說起來這兩天手機行業的熱門、甚至是IT行業的熱門,無疑是高通被罰款的消息了。此前發改委啟動了針對高通的額反壟斷調查,如今歷時一年多終于有了結果。
目前各大媒體有許多關于高通被罰款10億相關的報道,發改委也官員也解答了許多疑問,我們無意對于罰款額度以及更多細節進行曝光,只希望通過一篇文章講解幾個關鍵點,能夠讓各位快速搞清楚高通被罰款是怎么回事。
一、高通受到了什么樣的處罰?
如果用“10億美元”來描述高通受到的處罰,無疑會非常吸引眼球。但10億美元并不是最嚴厲的,因為如果高通還是原來那個高通,從下游把罰款掙回來只是早晚的事情而已。最關鍵的在于反壟斷處罰強迫高通改變了在華的經營模式。除了罰款之外,反壟斷處罰還迫使高通做出三個改變。
首先是無線標準必要專利收費基數改變,整體收費降低35%。在2G和3G時代,一兩家公司的研發力量就足以撐起一個行業標準,高通就是一個例子。因此有一部分關鍵技術既是行業標準中的重要內容又是某一家公司的專利,就是標準必要專利。此前愛立信與小米在印度的專利官司也是這類專利引起的,愛立信指責小米沒有繳納專利費,而愛立信所指的專利,就是自己持有的標準必要專利。
標準必要專利具備雙重身份,一旦持有該專利的企業向全球同行打劫,那勢必會引起很大麻煩。國際上有一個名為SSOs(standard-setting organizations)的國際標準組織,他的職責是讓制造商在該組織的框架下達成協議解決“標準必要專利”的使用問題,在SSOs的協調下,專利持有者必須保證不會利用如此重要的專利向同行和下游敲詐勒索。愛立信就承諾自己遵循SSOs的協議,專利授權價格非常便宜。但顯然高通沒這么干,不過現在也必須把專利授權費降價35%。
其次高通需要向被許可人提供專利清單。如果把專利比作商品,如今敢像高通這么賣的很難找到第二家。手機廠商甚至自己都不知道交給高通的錢都被授權使用了哪些專利。這其中就涉及一些爛賬問題,根據反壟斷調查的結果來看,有一些專利已經過期或者是客戶根本不需要的,但依然被高通拿來斂財,并且是捆綁在其他專利上打包出售,也許這就是沒有清單的原因。
接下來是高通為中國手機廠商量身定做的一個協議被免除了,它就是反授權協議。跟高通買專利,別以為交錢就可以了,有錢高通也不會隨便賣,壟斷就是這么任性。除了交錢得到一筆專利“糊涂賬”之外,手機廠商還必須忍氣吞聲的簽訂賣身契,把自家的專利授權給高通才行。高通用這些專利干啥了呢?他再轉手授權給了其他客戶。
二、只有中國在“修理”高通嗎?
其實高通在中國受到的處罰,因為漏掉了一個關鍵部分而有一點點“遺憾”,那就是發改委沒有改變專利費的征收方式。按照高通以往的做法,是按照手機的批發價格計算專利費的。也就是說手機內部大量與高通無關零部件,諸如攝像頭、屏幕甚至電容電阻等,都被一刀切的征收了“高通稅”。
好在IEEE及時補刀!幾乎是在發改委確定處罰高通的同一天,IEEE調整了章程,要求高通只能按照最小零部件的價格征收專利費,而且是在全球范圍執行。也就是說,以后手機里與高通無關的東西都被IEEE給“免稅”了。
在這個事件里,突然跳出來的一些“國際友人”讓我們發現,原來高通被處罰和“中國特色”無關,而是高通的橫征暴斂惹怒了一眾國際巨頭。他們與高通之間的戰火幾年間已經燒遍了歐美亞,中國的反壟斷調查也只能看成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從搜到的新聞看,高通在全球都有麻煩。早在2007年,就有包括NOKIA在內的6家公司向歐盟舉報,導致高通遭遇反壟斷調查。到了2010年,高通又再次遭遇歐盟反壟斷調查。根據此前發改委官員的解釋,中國對高通進行的反壟斷調查始于2013年,原因是有三家美國公司向中國舉報。在中國的反壟斷調查啟動之后,2014年歐盟以及韓國又分別出手對高通啟動新的反壟斷調查。歐盟和韓國向高通下手之后,高通又遭遇了后院起火: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也啟動了對高通的反壟斷調查。但除了中國這次給出正式裁決之外,其他的所有調查暫時只有兩個結果,要么達成和解,要么還在進行中。
說起來,IEEE這次調整專利費征收方式,也是源于三家美國企業帶頭向IEEE施壓。根據新聞資料來看,這三家帶頭向IEEE施壓的企業分別是Intel、蘋果和微軟,IEEE這次調整章程可以讓他們一年節省數十億美元。說起來,這三家可都是貨真價實的美國企業。
三、對于高通反壟斷處罰,中國和外國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首先前面說了,雖然反壟斷調查的次數和地區很多,但都在半路上。真正給開了罰單的目前只有中國,算是吃了一個大螃蟹,這效率真是沒話說。其次中國的罰單沒有徹底根除“高通稅”的問題,不過IEEE已經在全球補刀。然后中國開的罰單正好干掉了高通為中國企業量身定制的“反授權協議”霸王條款,這很重要。
設想一下,ABC三個手機品牌,A和B都投入大量人力財力研發大量手機相關專利,C卻什么都沒有,但恰好三位都是高通的客戶。那么A和B即使發現了C在不斷竊取自己的專利推出新手機,也是無能為力的,因為自己的專利已經被高通授權給了C,并且高通要求A和B不得以專利官司起訴C。這就是高通籠罩下的國內手機市場大環境,當所有的人都發現考試能隨便抄襲時,就沒人再認真學習了。顯然以國產手機產業的高度來看,反授權協議如不禁止,后患無窮。
國產手機市場能夠有諸多價格殺手,很大程度上拜高通所賜。因為他們不需要研發,反而是在高通反授權協議的庇護下,將別人的專利免費共享,讓別人血本無歸,成就自己高性價比的品牌形象。不過也有幾家是“寧死不屈”的,有的研發了自己的CPU和基帶和高通抗衡,有的雖然什么都沒有,但一直不肯采用高通芯片,例如下面這位:
四、聽說這次罰款意義深遠?
對國產手機來說確實如此。2015年的國產手機市場將會相當熱鬧,可惜這種“熱鬧”可能與手機本身基本不搭邊。此前受制于反授權協議,任由其他品牌隨便盜取自己辛辛苦苦研發的專利,還賣的比自己便宜。如今終于有了報仇的機會,估計2015年的手機圈,新聞都將是這種內容了:
因此可以預測,最近幾年興起的手機品牌,除了要應對價格壓力之外,還要承擔更大的法律風險,如果不及時轉型或者有效應對的話,很難說能夠平安度過2015年。所謂“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想不還就看自己有沒有這個本事了。
沒了反授權協議的制約,專利就成了很重要的競爭籌碼。體現在產品上,有研發實力的品牌和缺乏研發實力的品牌,兩者差距會越拉越大。從2015年開始,國產手機可能不見得會更便宜,但肯定會更吸引人。
至于價格,其實各位也不必擔心。雖然沒了反授權協議,可能會洗掉一部分品牌,但不會出現某些人想象中的上漲局面。舉個PC行業的例子,AMD都萎縮成這樣了,Intel不還是一樣按部就班的換代、降價?因為市場飽和了。手機市場在這兩年猛烈競爭的大潮下,也已經逐漸趨于飽和,對于手機品牌來說,想要維持住自己的競爭力,價格依然是必須要考慮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