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如果將來微信公號是這樣一種評論機制,運營能力的強調,將大幅超過對原創能力的強調。
這事空穴來風,有端倪可循。
一個叫“騎行西藏”的公眾賬號底下,已經出現了這個模塊。這個賬號據稱是微信團隊員工所為,過去經常會在這個賬號下看到微信日后會推出的功能(比如閱讀量這個功能騎行西藏就是首個測試號)。
評論區會推出當無可疑。但這里依然個問題,就是評論的顯示,以何機制運作?
第一個做法,簡單粗暴,就是后臺有個開關。公號運營者可以打開評論區,也可以關閉評論區。關閉一條都不顯示,打開就全部顯示。
第二個做法,由公號運營者決定每條評論是否可以顯示。在騎行西藏這個號下,出現了這樣一個評論:
張小龍這個所謂“讓我上評論區吧”,疑似目前評論顯示是這么個機制。也有可能是類似博客里的評論審核機制:該用戶只要一次通過,以后都通過。
第三個做法,用戶A能看到的評論,都是ta的關系鏈好友。這個機制對技術要求最高,而且保護了一定的隱私。這個做法可能性略大。
微博的運營者曾經吐槽微信的公號是一個信息不對稱的結構:公號運營者能夠看見用戶反饋,但用戶和用戶之間,彼此不可見。這種機制非常像伯特的結構洞理論。這位社交網絡學者這樣寫道:
個人在網絡的位置比關系的強弱更為重要,在網絡中的位置決定了個人的信息、資源與權力。因此,不管關系強弱,如果存在結構洞,那么將沒有直接聯系的兩個行動者聯系起來的第三者擁有信息優勢和控制優勢,這樣能夠為自己提供更多的服務和回報。因此,個人或組織要想在競爭中保持優勢,就必須建立廣泛的聯系,同時占據更多的結構洞,掌握更多的信息。
在過去,很多公號運營者其實相當喜歡這種結構洞,比如說做導購服務的號。訂閱者如果被坑了,也不能發個差評以示報復,現在,則隱約出現了這樣的可能。而一個差評的確會影響其他用戶的判斷。
評論區的出現,會適當減輕這種結構洞。所謂適當,就要看這個評論區的機制是什么。
第一種簡單粗暴的做法,其實最終結果,是大量公號會被迫打開開關。因為如果選擇“不顯示評論”,有“心中有鬼”的嫌疑,會遭到用戶退訂。
第三種做法,關系鏈好友可見,依然會一定程度上弭平結構洞。更進一步,當我發現我的關系鏈好友給了一個差評,導致我對該公號的不滿會大概率上增加。
現在看看第二種做法。也是目前看上去最有可能的。
第二種做法加大了公號對自身運營能力的要求:每條評論審核,不是一個真正的個體自媒體號能完全負擔的(太過滯后的審核通過,可能會導致評論者不滿。在這個一切都要瞬時反饋的碎片時代,人們總是希望你反射弧越短越好)。如果將來微信公號是這樣一種評論機制,運營能力的強調,將大幅超過對原創能力的強調。
故而,有兩種公號是一個利好。
其一,編輯號。由于內容生產幾乎沒有成本和精力,它有大把的時間來運營。如果微信的評論顯示還能顯示公號運營者的回復的話,運營能力的彰顯,就更加淋漓盡致了。
其二,機構號。團隊機構有人,總是有能力去運營的。
評論區,對個體原創號是一個噩夢。它會裹挾著你去處理評論,要么,在中國今天平均160個人就擁有一個公號的浩瀚賬號中,湮滅不見。個體原創號需要機構化、團隊化。稍大一點的個體原創號,需要去雇個助理。
地下生意會多一種,除了刷閱讀量和增粉以外,出現提供機器人評論服務。
公號這個東西,我現在可以說成是:博客重生了嗎?哈哈哈哈
關于微信新功能,還有如下流言,未經核實,僅供參考:
1.公眾微信將合并訂閱號和服務號;
2.服務號每天可以群發;
3.不限制48小時才能交互;
4.用戶對公眾號評論可見;(已出現)
5.關系鏈好友可以看到評論;
6.錢包功能將會把入口淺化;
7.卡包功能也將全面優化提升;
8.新版微信可以分享到QQ;
9.視頻通話可分屏;
10. 也許還有其它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