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之前的雙十一,人們目擊了中國電子商務一個新里程碑的誕生,也看到了一串光輝的數字:星圖數據統計,2014年雙十一全網單天交易額(GMV)805.11億元人民幣,其中天貓貢獻571億元,占70.9%;全網包裹數4.09億個,平均客單價197元,近3萬個品牌參與到了這個盛大的節日中。
因為雙十一這個炫目的節日(以及隨后的雙十二),人們對電子商務的關注達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有關網購假貨的信息也被加倍放大。
中國網絡零售的第一平臺——淘寶也不時被指摘有賣家出售假貨。據媒體報道,早在2013年4月,馬云在出席“保護知識產權 打擊假冒偽劣”的新聞發布會時表示,假貨是阿里巴巴未來30年的最大挑戰,阿里巴巴必須嚴肅的對待假貨,采取所有的方法去打擊假貨。
在當天的發布會上,阿里巴巴宣布與公安、質監、版署、知識產權局、工商等政府相關行政執法部門共同宣布成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小組”,由陸兆禧擔任組長,同時與公安、工商、質監等部門聯手建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從輿論和電商平臺對待假貨的陣勢上看,假貨猛于虎,不然怎么會讓大佬們如此大動干戈?
從另一個角度看,大佬對假貨如此大動干戈,仍需要借助公安、質監、版署、知識產權局、等諸多相關部門,可見在打擊假貨的道路上,沒有社會各方力量的協同,僅僅靠平臺大佬自己的力量,也難說能走得更遠。
與傳統的線下市場相比,電子商務平臺在打假方面具備先天優勢,在電子商務平臺上,由于每一筆交易在技術上都有記錄,每個售假者的信息都有跡可循,這就意味著,通過大數據,淘寶具有反向挖掘出假貨的實際來源的能力。
如果自己家的蚊帳里進來個蚊子,人們會讓它活著飛出去嗎?那么為什么在自己的平臺上,電商們卻不能揮灑自如地消滅假貨?
以打蚊子為例,人們可以輕松消滅進入蚊帳的蚊子,卻無法完全剿滅蚊帳外四處滋生飛舞的蚊子。電商平臺也是如此。比如,淘寶接到消費者的舉報,在經過質證之后,可以輕而易舉地把假貨“抹掉”,但它對平臺之外假貨的源頭卻束手無策。
所以看到的情況是,電商平臺在不斷出手打假,假貨不斷從各個角落鉆到平臺上,惡性循環,生生不息。這有點像希臘神話中的西西弗斯,把石頭推上山,石頭滾下來,再推,再滾下來,循環往復,“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這樣一件無效又無望的勞作當中慢慢消耗殆盡”。
電子商務的發展促進了社會就業和國內消費,應該珍惜和呵護,但是,如果平臺在打擊假貨中也陷入西西弗斯的悲劇情景,難免令人惋惜,難免令人唏噓,難免令人感嘆時代是不是在退步。
清潔的環境會讓蚊蟲失去滋生的條件,蚊子自然也會減少,甚至少到我們連蚊帳都不必再用。正如蚊帳里不會自己生出蚊子,電商平臺也不會自己制造出來假貨,它上面之所以會出現假貨,根本原因在于社會上假貨橫行。
因此,要想網購無假貨,必須線下打源頭,讓假貨失去賴以滋生的環境基礎。
那么問題來了:線上打假和線下打假有什么不同嗎?答案就是:表面上看都是打擊假貨,沒什么差異,其本質卻大不一樣。線上打假治標,卻不治假貨之本,正如野火春風,草根不除,來年又發。
所以淘寶打假才會聯結眾多力量,藉此希望根除假貨源頭。也只有社會各種力量協同聯動,窮究猛追,才能最大限度地破壞和改造滋生造假的環境。
如果不從源頭上掐滅假貨,而只是盯著被不良賣家拿到電商平臺上出售的假貨大做文章,不禁讓人懷疑有關部門是對線上線下打假施行了雙重標準,甚至是一味追求表面政績的怠政行為。這樣的背景下,電商平臺在打假中或終至“李代桃僵”,成為線下造假的代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