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通信信息業界“財富論壇”的中國信息港論壇7月29—30日在哈爾濱舉行。論壇以“推進電信大轉型,全面支撐信息化”為主題,開設“網絡融合與IPTV”、“電信增值與互聯網應用”、“移動網絡演進與應用創新”、“電信轉型與產品創新”、“信息化應用大調查專題報告”等分論壇,對當前電信業關注的電信轉型和推進信息化等問題進行深入研討。信息產業部通信科技委副主任韋樂平總工為論壇作電信網絡技術發展趨勢報告,全文如下:
我選了一個題目叫融合,因為這個詞是在我們電信業從事任何工作都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可能覆蓋面、交集都是最大的。這么一個大題目,這么短的時間肯定是講不清楚,只能是蜻蜓點水,把我認為比較重要的幾個熱點給大家講一下,大概八個內容,一個是電信業的過去和未來,一個是P2P的沖擊和網絡中立的爭論,還有三網融合的內涵和切入點,電信網自身的全方位、多層面融合,IMS與軟交換,IMS與FMC的關系。最后三個內容,內容為王還是連接為王?融合與轉型,融合與電信改革。今天講的內容多數是熱點或者是爭議極大的領域,所以我只代表個人的觀點,在這個場合下跟大家討論討論。
第一是傳統電信業的特征,這個不需要詳細講,因為我們大家都是身處在電信業,100多年以來電信業長期處于壟斷或寡頭壟斷環境,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一種業務,一個系統,一種政策,電話是一切的中心,干了一百年都是這樣,即使到了今天我們的電話輸入在中國電信來說仍然占了70%多,所以還是舉足輕重,所以我們整個網絡的容量與話務量是高度一致,現在看起來有很大的變化,業務和網絡呈現低速穩定增長,高資費,這是歷史上的狀況,不同業務由不同網絡支撐,技術等于業務,需要一個業務就建一個網,再需要一個業務再建一個網,中國電信起碼有32類網,每以不同的信息業務分割不同市場,行業和監管,經營風險技術風險小,是高利潤低風險行業。
再看看未來電信業的特征。我感到經過從90年代末開始的電信過渡期,一直持續到整個這十年的末期,一二十年的時間是過渡期,最后電信業是什么特征,我相信這個過渡期主要是經歷了動蕩、重組、兼并、大浪淘沙后的電信業,話音業務變為一種互聯網的應用,移動和寬帶成為兩大重心,全業務+全IP化是方向。網絡將走向融合,網絡的核心、邊緣、控制、業務平臺、移動和固定、窄帶和寬帶走向融合,三業趨向融合,包括市場、監管、商務模式,最終都有可能趨向融合。
規模經濟和靜正壓力將迫使部分回歸寡頭壟斷,現在的寡頭壟斷跟我們十年前的寡頭壟斷是不一樣的,是一個螺旋式上升,更高層次的寡頭壟斷,從最近幾年大家都看得出來,美國電信業是最明顯的,從一家營業分解為16家公司,到了今天變成3家了,很可能明年就變成兩家了,所以又回去了,折騰了20多年又回去了。這是我剛才講的螺旋式上升,是一個更高層次上的回歸。
業務增長與經濟增長相適應,電信將成為一個穩定發展的微利服務行業,這是我的判斷,不知道對不對,像2002年大規模的,不計成本的,全社會的投資都投向電信的情況已經不復存在。現在為什么要回歸?就是為了提高效率。還有說的更極端,將來傳統意義上的電信業將不復存在,將成立一個新的行業上的電信業,或者說得更廣泛一點就是信息業。內容運營商將崛起,內容將成為這個產業鏈很重要的、主流的決定因素,而不是現在的這種邊緣因素。
下面是P2P的沖擊和對策,P2P我就不介紹這是一個什么東西,大家都有體會,目前正成為寬帶應用的主要驅動力,其影響力開始從純技術層面專項經濟、文化及社會層面。P2P下載歌曲是商店購買的10倍,美國去年有65萬部電影被無償下載,影響極大。前一段時間我們搞了一個P2P的研討會,請國外的專家參與研討,他們說了一個觀點,他們說P2P已經成為多方位的顛覆性技術,各個方方面面,從技術顛覆上,體現在智能從網絡核心向網絡邊緣和終端轉移,網絡架構從集中向分布轉變,市場顛覆方面,peer間直接交互,旁路和顛覆了傳統電信的管理、控制和收費模式,沒有一個主服務器,上哪兒收費,怎么控制,這都是很大的問題,所以整個對我們經營了100多年的市場模式是一個重大的顛覆。
主要的挑戰和問題,第一個是大量快速消耗帶寬,無收入,卻造成性能劣化乃至擁塞,前一段時間我到地方上調研,發現163主干網上的流量40%,現在可能已經到50%了,已經變成了P2P,城域網,我不講哪個省了,某些東部省份的城域網白天的流量已經60%—70%,晚上的流量80%—90%都是P2P,我跟那個網絡的老總說照這么下去你所有的投資90%多都在為P2P服務,影響是很大的。
而且很重要的是基于P2P的VoIP開始明顯分流如PSTN,Skype,對于我們每年分流的量是大于10個億,10—20個億之間,業務沒有保障,可用性、版權、安全、隱私,也沒有商業模式,管控和支撐都沒有,流量分布是不均勻的,都是全城亂跑,我們初步統計了一下,基本上P2P絕大部分的流量80%都在干線上,本地只占20%,非常不合理。監管困難,因為它去中心化,有信息安全、版權糾紛等一大批問題,到底怎么辦,我琢磨了八個字,疏堵結合,為我所用,一方面對非法的能夠想辦法疏堵的還是要堵一堵,否則電信的投資都白投了,另一方面爭取化害為利,為我們所用。
所以我想研究這么三個策略,一個是總帶寬要限制一下,否則從經濟學上考慮沒法證明我們還需要繼續投資的必要,流量是不是想辦法本地化,不要再都跑到干線上,能夠就地取材,減輕骨干壓力。第二個是利用P2P技術改造現網,提高性能,降低成本。還有一個正面的使用,就是利用P2P技術開發新業務,增加新收入。我想半天就這么三條對策,怎么做還需要討論。
跟這個相關的就是網絡中立的爭論。所謂網絡中立,它指這個網絡運營商,包括電信、有線、ISP,必須平等的對待所有傳輸內容,不得對任何數據比特設限制,也不能額外收費,也就是非歧視性的互聯互通。2005年,Google為代表的這些內容提供商的利潤增幅是三位數,而辛辛苦苦建網的,又要建交換網、傳輸網、路由器網的運營商卻降兩位數,兩者差了五個量級,所以投資者的利益被邊緣化,所以造成我們這些大型運營商的頭頭們非常煩惱。
2005年TIA與AT&T、Verizen等發起提案,試圖推翻網絡中立,希望這些收利多的內容提供商能多付錢,這就是網絡中立修正案,很遺憾,這個并沒有得到通過,這里面復雜得很,我就不詳細講了,已經成了黨派之爭了,最終的結論是大概明年下半年才能決定。有人稱它是一次通信產業與互聯網產業事關信息產業利益大格局的拼搏,引起全球的關注。還有兩個關鍵問題,一是怎樣有效地傳送高質量實時新業務,二是怎樣籌措資金建設NGI支持。兩個解決方案,第一個是在現有普通互聯網基礎上的Double dipping,即再收費,難接受。第二是新建一個分離的優質互聯網,即雙網運行。
下面從三網的現狀和特征講一下。這張片子是簡單的比較一下三個網的特點,第一個是PSTN網,它的帶寬特點屬于中低帶寬,相對有線電視應該說是高帶寬,而因特網的帶寬不定,因為它寄托在有線上,所以從帶寬的角度肯定是有線電視最好,到目前為止,它差不多2.5個G。PSTN網的起點是語音,有線電視起點是視頻,因特網的起點是數據,但是三個的目標都是全業務,PSTN是高質量高成本,互聯網是中質量中成本,因特網是低質量低成本。電信網是低智能用戶,有線電視是中智能用戶,因特網是高智能用戶,電信網是嚴格標準,有線電視是松散標準,因特網是松散標準,電信網是中等監管,有線電視是高度監管,因特網基本上是無監管的,電信網是市場化的,有線電視在中國是非市場化的,美國已經市場化了,因特網已經市場化了。
融合和綜合的涵義。融合是converge,按照牛津高級英漢辭典的解釋是,是指移動的物體向一點靠近,最終變成一種融合,綜合是integrate,將一事物與另一事無結合成為一個新的整體,現在綜合用的是Comprehensive,就是融合,這是很聰明的,所有新技術,現在的IMS、FMC統統強調的是converge,而不強調integrate。實際上融合是對綜合的反思,是現實的演進,所謂三網融合目前主要指高層業務應用的融合。
表現為技術上趨向一致,網絡層上可以實現互聯互通,業務層上互相滲透和交叉,都趨向全業務,應用層上使用統一的IP通信協議,最終導致行業監管政策和組織架構上的融合。各自網絡設施由于歷史原因和競爭需要將長期共存,競爭,但都會向全業務網方向轉變。這就說明條條道路通羅馬,遵循語音—語音+數據—語音+數據+視頻,實現Triple Play,因而IPTV和移動視頻是實現其三網融合的重要切入點。三網融合的主要障礙,一個是監管體制上的障礙,目前我們國家還在分業經營和監管,部門本身的職責交叉不清,運營體制上的障礙,包括政企不分和網臺不分,攪合在一塊,也很難說得清。不同部門之間的利益訴求的沖突,不同商業模式之間的沖突,不同領域之間觀念上的巨大差異,不同行業標準之間的不兼容,甚至缺乏共同的技術語言,之間的隔閡還是很深的。
前面講了大的方面,下面回過頭講講我們電信網本身的融合,因為畢竟我們在座多數還是搞電信的,為了說得方便一點,我先把電信網的結構,無論是移動、固網,結構都是一樣的,幾個大塊,從用戶開始,CPN,然后是接入網,再往后就是城域網,接著是干線網,然后是核心網。這是水平角度。垂直角度,從底層看,最底層是傳送網,包括物理網、包括通道網,傳送網上面是一個業務承載網,承載各種各樣的業務,這個網也是最近幾年才提出來這個概念,這上面真正呈現各個業務的網,包括電話網、非IP數據網、其他業務網、IP網等等。上面是應用網,總右邊是支撐網。
目前的網絡現狀,技術等于業務,建立許多煙筒式業務平臺,我剛才講了,中國電信大概32類網,業務平臺相對的也是30多個,非常復雜。這么下去電信行業肯定要被拖垮了,來一種業務來一個網,還有業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