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樂于嘗試各種IT產品的人,但最初安裝微信后,我很快就把它刪掉了,因為完全不知道該怎么用,并且完全不知道它的開發者為什么把它設計的對用戶那么不友好。比如你要添加一個公共賬號,要折騰很久,你不能像微博里那樣,直接關注一個賬號,要自己去輸入其微信號再搜索、添加。我還一直不知道如何發純文字的微信,直到有“80后”告訴我,是長時間按住添加鍵。如果一個產品,其最基本的功能的使用都那么繁瑣、隱蔽,誰還能在日后慢慢地去練習以便更熟練地使用它呢?
微信不容易上手,所以有“80后”小伙給他爸媽手繪了長篇的“微信使用說明”。我覺得這樣教老人使用微信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每位老人在使用時會遇到的問題因人而異,這需要年輕人當面手把手地指導。
微信之所以引人注目,大概是因為如今不容易上手的東西太少了。iTunes不好用,但是我們有各種手機助手;路由器不容易設置,現在有了界面直觀的極路由。
新技術的出現讓一些人開始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電子設備是不是一定要傻瓜化?傻瓜化是不是以犧牲一部分效果為代價的?比如膠囊咖啡機,把一杯咖啡所需的咖啡粉都給你稱量好了,水溫也不用你去調,味道還幾乎跟手工咖啡一樣好。這一切的目標都是為你節省時間、腦力和體力。但是制作咖啡的過程也能給人帶來滿足感,使用膠囊咖啡機時,這一過程變得太簡單了。
《紐約客》網站科技博客上的一篇文章說,簡單的技術是有問題的。從進化的角度來說,不去使用的技巧和能力就會退化。有些技術對人的要求比較高,要花很多時間才能掌握,即使是這樣有時也還搞不定。比如彈鋼琴、編程、繪畫。有些技術用起來毫不費力,而且效果卓絕,比如纜車,讓人很輕松地就能夠俯瞰山下的風景,或者從高坡上往下滑雪。傻瓜相機讓普通人也能拍出好照片,或者用行車記錄儀證明自己的清白。
但新技術、各種電子設備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輕松了嗎?隨著各種任務變得更容易,我們對自己和他人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我們不需要完成少數困難的任務,如寫幾封長信,結果就是我們弄出了更多的小任務,如幾百封電子郵件。各種瑣碎的任務雖然個個都很簡單,但是加起來卻令人感到壓抑。另外,即使每件任務都變得簡單了,但還是有一個活計:多任務。
便利的技術把我們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只關注重要的問題,但是有時被消滅的部分才是重要的。開車上山比徒步上山更容易,但是看到景致不同,人們的感受也不同。對人們要求高的技術需要人們不斷地學習,大腦受到刺激,被迫做出改變。當事情太簡單時,我們沒有遇到任何挑戰,也就不會獲得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