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需要AI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將被動防御變為主動預防。
很早之前,視頻監控智能化在安防行業中就被提出,但效果一直不甚理想,而AI的融入則能讓這些需求成為現實。運用AI技術可以代替人海戰術對海量視頻內容進行秒級檢索,用更高效、可行的途徑去解決行業難題。
大華自然不會放過此次發展良機。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了解到,自去年開始,大華便開始建設深度學習技算集群,依托軟硬件研發能力,發布一系列基于深度學習的前后端智能產品,并于2016年第三季度成立芯片、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先進應用四大研究院,全面布局AI領域。
除此之外,大華還積極與業內優秀企業合作。今年五月份,大華便牽手中科曙光打造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共同開展在深度學習硬件、深度學習集群平臺、深度學習算法等領域的合作。
那么從去年至今,大華股份在AI這條路上到底走的怎么樣?有哪些產品落地以及如何看待商湯等AI初創公司切入安防,藉由此,雷鋒網采訪到大華股份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發總監鄭韜,與他聊了一下大華的AI之路。
為何如此看重AI“高效”,當記者提出大華為何如此看重AI在安防中的應用時,鄭韜不假思索的說。
他透露,其實不僅僅是AI,大華股份在多個領域與英偉達、海思等芯片廠商都有緊密合作,協力研發安防前后端產品。如在工業相機的產品中,大華股份與英特爾展開深入合作,推出一款基于Movidius芯片的高性能工業相機,其智能化算法承載能力遠遠超過同期同類產品。
另外,他還透露,早在做智能交通產品的時候,大華就意識到芯片的處理能力對智能化效果的重要性,當時在ITC中就集成了DSP芯片。
對于和芯片廠商的緊密合作,在鄭韜看來是大華看到了上游供應商對整個生態鏈的影響,利用芯片上相對成熟的智能化方案或者深度學習架構,可以快速實現產品的智能功能,完成智能化產品布局。
AI在大華如何落地但在實際運作中,很多行業在遇到新技術時都有布局容易落地難的感慨。
對此鄭韜表示,對于大華而言,從來都不需要擔心AI落地的問題。他解釋說,目前大華的產品都是聚焦在客戶的實際需求之上,而從某種角度來說,AI不是一個新的產品或解決方案,它只是一個工具,是用來改善用戶體驗,解決海量數據與使用價值矛盾的一種手段,最終提供給客戶基于AI的產品仍然是以解決客戶問題為主要目的。
比如在智能交通領域,大華首次將AI與安防融合推出全國首款一體化智能攝像機,帶來了智能交通領域數年來的蓬勃發展;另外,大華人臉識別相關產品也已陸續落地全國各地省廳、市局項目,值得注意的是,該算法還在2016年獲得LFW全球測試第一的成績。
AI落地難點但隨后鄭韜也坦承,雖說大華對于AI如何落地并沒有太多擔憂,但它在實際落地的過程中還是存在一些困難,目前主要的難點在于數據難以獲取以及市場定位不準。
在這位技術研發總監看來,只要是使用深度學習算法,都需要大量的數據進行訓練。盡管如今出現了許許多多深度學習的變種,去嘗試解決小數據的智能化問題,但是一旦有真實的大數據支撐,算法效果都會更加優秀和穩定。
所以,以目前的技術發展情況來看,AI還都盡可能地聚焦在已有大量數據的行業或者領域。
另外的一個難點是市場定位不準。他解釋說,每個行業都有自身的主要矛盾,必然要求使用一種先進技術去解決或者緩解行業的主要矛盾。
比如安防行業中海量視頻與使用價值的矛盾,醫療行業中資源與地域分配的矛盾,而這些都是該行業急需解決的問題點。如果AI能夠徹底解決這些問題,則就表示AI找到了相關契合點,再高大上的技術只有解決了用戶實際問題,才能算是優秀的技術,但在實際過程中,想要找到這些點并非易事。
嘗試基于FPGA的嵌入式視覺方案在而后的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除了利用AI發布一系列智能化產品外,大華還在積極試水新技術。
鄭韜透露,目前AI的主要發力領域是在深度學習版塊,各個芯片廠商也紛紛推出了能夠支持深度學習網絡的芯片及方案。基于此,大華研發團隊也和芯片廠商做了很多深層次合作,包括ARM、GPU以及FPGA。
他強調,大華非常了解各個芯片的優勢和劣勢。在產品設計時,會根據不同的市場需求,設計不同規格的產品,選擇不同的芯片方案來實現各種功能。他舉例說,FPGA對比ARM或者GPU,有著自身的特點,大華也正在研究如何利用FPGA的優勢(功耗低、離線處理、速度快),同時克服本身的劣勢(價格貴、不能高并發、技術要求高),去設計出一款實用而有創新性的產品。
如何解決特定場景下的識別率問題除了創新之外,鄭韜還介紹了大華如何解決目前遇到的實際問題。
以在某些特定場景下識別率下降的問題為例。他告訴雷鋒網,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并不一定需要算法的提升。在不同的項目上,大華有不同的手段來解決這些問題,比如利用補光方案,設計出更好的抓拍環境;提供高端的前端相機;利用相機寬動態的技術做曝光補償等等。他同時補充說,單從目前的技術角度來說,對于字符或人臉的識別一般都是通過深度學習的不斷優化來提高準確率。
怎么看商湯、曠視等初創公司以AI切入安防談完大華相關的AI布局后,鄭韜又與記者聊到了如今大火的AI創業公司。
自今年初開始,AI落地速度加快,大多集中在安防、醫療、金融等行業。最近占盡媒體版面的AI初創公司商湯科技正是以安防為突破口打通全產業,而包括曠視、依圖、格靈深瞳等AI公司基本走的都是這條路。
對此,鄭韜微笑說,我們很感謝這些智能化公司能看到安防行業的發展并選擇安防行業來把他們的智能算法進行落地。這也從側面證明了大華股份以AI為突破口的戰略方向是正確的選擇。
他隨即補充說,安防是一整套從前到后、從視頻獲取到視頻存儲的系統,是產品和解決方案的完整體系。大華提供給客戶的是以視頻為主的智能化解決方案和服務。智能作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主要還是要解決客戶的問題和現有矛盾。對于安防來說,芯片、智能、大數據或者平臺方案,都是大戰略、大方向。
他同時表示,大華也樂意在這些方面和相關公司進行合作或者競爭,眾人拾柴火焰高,有更多的專家和企業都投入到這個領域來,能夠更快地推進整個行業的進步和生產力的提高。
而談到之前一位安防專家說“一切以AI宣傳產品的安防公司都是炒作”的言論時,鄭韜也給出了他的看法。
他認為,如果說AI一定是類似AlphaGo一樣,戰勝人類之后才能證明自己是人工智能的話,那安防行業的智能的確不是這樣的。
“安防人工智能更具實用性。有一位深度學習專家說過,人工智能就是教機器學會理解圖片,那安防行業的人工智能在十幾年前就已經切入并落地了。”他說道。
從前景檢測,把運動目標從視頻中提取出來,到車牌識別、人臉識別、最后到視頻結構化,無一不是在視頻和圖片上把圖像信息轉化成結構化信息,這就是最好的人工智能和最好的人工智能落地方式。
前有堵截(海康),后有追兵(宇視),大華如何應對?最后,鄭韜還談了一下目前的安防市場格局。
他認為,從整個AI行業發展趨勢來看,目前算法的發展并不是逐步迭代的過程,而是跳躍式、爆炸式的發展,各個廠家的優勢都是相對的,并且極其不穩定的,很容易因為幾次算法升級而失去優勢。對于大華或者其他安防公司來說,更多考慮的是如何把算法轉化到產品中,保證人工智能能夠落地。
而大華股份在這些方面都有很大的優勢并具備豐富經驗,比如如何結合相關市場需求、利用AI的技術特點,提供更豐富功能的產品、更優秀的平臺或者更貼合行業的解決方案等。
在他看來,做智能化不是比賽跑步,先走的就能先到,何況跑步也不一定就先發先至。
AI是一場長跑,大華股份利用自身企業優勢,掌握好自己的呼吸和節奏,保證持續進步,最后一定能取得不凡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