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2014年蘋果、谷歌、小米、海爾等在智能家居市場的“大動作”后,智能家居的市場容量已經被視為超千億近萬億的體量了。毫無疑問,眾多企業都看得見這是塊大蛋糕,并在盤算著如何分得更大一杯羹。安防產品作為智能家居系統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無疑具有更大的向外延伸的可能性。
優勢:多年積累的技術及渠道
在智能硬件領域,根植于互聯網的新晉團隊很難將硬件做到優于深耕專業領域多年的企業,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傳統領域的“玩家”遠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被顛覆。安防廠商切入智能家居市場可以說是“順勢而為”,一方面完善的智能家居系統是離不開家用安防產品的,而安防產品具備更新換代速度慢、技術復雜性高、前期研發投入高、后期復制成本低等特點,安企雄厚的技術力量儲備是一個極大的加分項。一些互聯網企業進軍智能家居市場,由于對新領域的了解尚須時日,加之對供應鏈的把控也需要時間來磨合,產品容易跳票,或者即使研發出來了,漏洞或者功能設計上考慮的不周到,以及期望借助“迭代”來改善產品的思維,都會影響終端消費者的使用體驗。另一方面,智能家居產品即便是能實現用戶DIY操作,但線下渠道對其產品的展示、推廣、售后服務的及時性等作用均是不可或缺的。安企在市場拓展中一直很重視線下營銷,并積累了較多的經驗、人脈和渠道,這一優勢是互聯網企業難以企及的。
劣勢:觀念還未“華麗轉身”
安防廠商并非一定要切入智能家居領域,智慧城市的建設也有足夠容量吸納大量安防廠商并非一定要切入智能家居領域,智慧城市的建設也有足夠容量吸納大量的傳統工程類產品。但是決心要切入智能家居市場時,就必須正視一個自身的短板——不擅長與互聯網打交道!最直觀的后果已然呈現:與互聯網嚴重脫節,并且很有可能現在已經被甩在后面了。
大量的安防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面對互聯網大潮,不僅“觸網”較遲,還經常反應慢半拍。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在互聯網的大事件上幾乎不曾見過安企的聲音與身影,就連安防巨頭也基本是默默無聞。以鋪設線上銷售渠道為例,安防電商的元年是2013年,而此時電子商務已在國內發展十多年,而2014年業內媒體發布的稿子及論壇沙龍的主題最熱詞無外乎“互聯網思維”,而此時“互聯網思維”已經開始因為全國數以萬計的媒體文稿、沙龍討論過,成為一個讓人一聽見就有些頭暈的詞了。
盡管勵志學、心靈雞湯的典型表述“只要愿意開始,什么時候都不算晚”能給人生些許安慰,但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商機歷來都是稍縱即逝的,并且只是留給有準備的企業。即使有幸站在風口上,但因為觀念無法與時俱進而成了積重難返的“豬”,那也是很難飛起來的。
運營智能家居產品離不開互聯網,產品研發雖然不一定要快速迭代,但前期的用戶需求調研、后期的用戶反饋收集,互聯網以其“在線人數眾”、“同一屬性的人群易于找到”等優點不容忽視,此外“互聯網思維”里所提倡的幾個關鍵詞:傾聽、參與感、客戶為中心、簡單、快速反應、做一家透明的企業等等,目前很少安防企業真正做到,仍有待改進。
機會:安內聯外均宜
2014年被看作是智能家居元年,在這場熱潮中,布局智能家居領域的企業不斷涌現,但在智能家居領域,單靠一個產品、一家公司的力量遠遠不能構筑智能化的世界。目前,主打大而全的智能家居的廠商基本盈利較少,像三星、LG、海爾等巨頭也都在努力推廣支持聯網的大型家電,但是似乎到現在都沒有收到太多的市場反響,仍處在打基礎階段。
現在安企的機會在于,大舉進軍智能家居行業的“敵人”雖然在名氣上、資金上都很強大,但其弱項在于“不專業”。安企若想“獨善其身”,一方面,可繼續夯實技術儲備,加大對工業設計的投入,在產品外觀上加入更多與時俱進的設計,融合“科技與藝術”,滿足現代人的審美觀;另一方面,可通過加強品牌建設,樹立品牌意識、逐步規范公司的外宣工作。借助“好產品”(若有“讓人尖叫的產品”更佳)與逐步提升的“品牌形象”,相信也能在“群雄混戰”中成為一方霸主。
當然,安企若想走“合縱聯盟”之路,機會也是存在的,畢竟許多互聯網企業、傳統行業巨頭均在尋求與優質的智能硬件廠商合作,如谷歌收購Nest、小米與美的合作等。這樣的合作好處:一來雙方可共建智慧家居的平臺系統,形成軟硬件完整的閉環,吸引更多企業加入生態系統;二來安企也可以借此加強線上營銷能力,讓銷售渠道多樣化。
風險:投入與產出比不可控
目前,安防行業陷入價格戰,安企向智能家居行業延伸可以從“紅海”中轉移到新的“藍海”里,獲得短暫的喘息時間。但“藍海”現在也是巨頭環伺,安企若想尋求突圍也需在人力、物力、財力上進行較大規模的投入,且短期很難有成效。如果前期公司內部在方向溝通、細節上無法達成共識,很有可能是曇花一現。
加之,若選擇與巨頭合作,安企很有可能淪為硬件生產商。如在小米合作模式下,很多廠商其實已經變成小米的“富士康”。美的牽手小米,專業人士也曾評論:很大的風險在于如果產品無法做到極致,違背了雙方合作的初衷,合作就可能失敗,這對小米的影響不大,頂多損失12億元,但可能會陷美的于困境。美的內部同時存在互聯網思維和傳統思維,兩股力量的沖突會讓美的很受傷。
當然,這類合作在一開始對于雙方在資本市場估值上都是“錦上添花”的,至于未來是否能可持續共同獲利,最終取決于向市場輸出的產品能否滿足市場真正需求,這也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律。
這是一個很好的時代,如果企業有好產品就有機會收獲大量好評。這也是一個很差的時代,企業發出的任何聲音都容易被淹沒在一個巨大的“信息海洋”里。巨頭博弈,倒霉的往往是小廠商,2015年會有更多的小廠商在巨頭血戰中被消滅。安防廠商切入智能家居行業,道阻且長,懷著美好意愿的同時也需要“憂患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