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現在很火,但在今天的主角—電子皮膚面前便顯得稍稍有些微不足道。
電子皮膚其實是個通俗的叫法,它有更科學更專業的名字,叫新型可穿戴柔性仿生觸覺傳感器。因為和皮膚一樣又軟又薄,又是貼在皮膚上的電子設備,所以人們更習慣稱它為電子皮膚。
先介紹我們國家科學家的研究成果。這是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張珽研究員及其團隊研制出的電子皮膚。
它的基底是金色的絲綢,通過靜電貼在皮膚上后,這塊電子皮膚能夠通過實時監測脈搏、心跳、體溫、肌肉群震動等人體健康生理指標,對人體健康數據變化及時做出反饋,甚至實現疾病的前期預防和診斷。
因為電子皮膚配備的是靈敏度極高的導電納米材料,哪怕是某個肌肉群微微顫動一下的電信號變化,它都能準確地感應到。
這是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和韓國首爾大學的研究團隊共同研發的電子皮膚。它僅有4厘米長、2厘米寬,厚0.003厘米,貼在手上看起來會有點像紋身。
和我國科學家研發的電子皮膚一樣,它內置了監測各種人體數據的高靈敏度傳感器,同時它還配置了存儲器,能夠完成監測數據的存儲和傳輸工作。
更牛的是,這款電子皮膚還設計了一個藥物接口,可以根據人體實時數據和健康狀況,將藥物直接通過電子皮膚釋放到人體內,更快速有效地完成治療過程。
不過,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電子皮膚,它們都還需要借助外接電源和數據傳輸器才能正常工作,形態和功能距離市場化的可穿戴設備還有一定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