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物聯
助制造業實現“智能+”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能+”,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在雷軍看來,推動工業物聯網的應用,是實現制造業“智能+”的必要途徑。
雷軍表示,物聯網應用場景十分廣泛,尤其與車聯網、無人駕駛、超高清視頻、智能家居等產業深度融合,進一步應用到制造業、農業、醫療、安全等領域,為各行各業帶來新的增長機遇。
據統計,2018年全球物聯網設備已達70億臺;到2020年,活躍的物聯網設備數量預計將增加到100億臺,到2025年將增加到220億臺。全球物聯網產業規模2008年500億美元,2018年近1510億美元?!?018年中國5G產業與應用發展白皮書》預計,到2025年中國物聯網連接數將達到53.8億,其中5G物聯網連接數達到39.3億。
他表示,目前全球制造業競爭推動工廠向智能化轉型,物聯網作為連接人、機器和設備的關鍵支撐技術受到企業的高度關注。即將布局的5G技術優勢,將能夠較好滿足工業控制需求,同時為制造企業提供遠程控制和數據流量管理工具,以便更高效智能地管理大量的設備,并通過無線網絡對這些設備進行軟件更新。
建議:我國應加大對高端裝備、智能制造、工業物聯網等重點領域的財稅金融支持力度,引導中央、地方產業投資基金和社會資本,圍繞大型制造企業上下游進行垂直改造,加強自動化產線、無人工廠等重大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打造虛擬的產業閉環,提高產業的生產效率和整體國際競爭力。
農業物聯
助推鄉村振興實施戰略
物聯網+農業會迎來怎樣的“春天”?
雷軍表示,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發展和創新的眼光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推進農業農村的現代化,以創新驅動鄉村振興發展。
他認為,隨著物聯網在農業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以及5G技術的應用將為建設智慧農業、數字鄉村奠定堅實科技基礎,帶動農業實現發展變革。
什么是智慧農業呢?按照業界的說法,智慧農業以智慧生產為核心,智慧產業鏈為其提供信息化服務支撐。目前我國智慧農業有四大應用場景:數據平臺服務、無人機植保、農機自動駕駛以及精細化養殖。
例如在養殖業,通過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進行基本信息管理、疾病檔案管理、防疫管理、營養繁殖管理,發展智慧養殖,實現數字化養殖。
在植保方面,借助物聯網技術自動探測和記錄區域內的微氣候、墑情等環境信息,并結合植物保護專家系統來精確地預測病蟲害的發生,從而通過無人機噴灑農藥,精準高效解決農業生產的植保問題。
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應制定出臺5G農業應用補貼和優惠政策,并鼓勵社會資本、運營商、互聯網企業等共同參與,因地制宜規劃打造智慧農業示范區、試驗區,并在經驗成熟后進行全國推廣,全面提升農業領域的高新科技應用程度。
交通物聯
無人駕駛或 最先成“爆點”
“在5G眾多的應用場景中,無人駕駛和車聯網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出現的引爆點。”雷軍表示,智慧交通對通信網絡有著極高的要求,而大帶寬、低時延、海量的連接數量、嚴密的覆蓋,這些都是5G技術的核心優勢。
在雷軍看來,智慧交通最可能爆發,一方面因無人駕駛具有巨大的節能潛力,在減少交通事故、改善擁堵、提高道路及車輛利用率等方面意義深遠,并可直接帶動智能汽車后市場等產業的快速發展。
另一方面,全球車聯網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信息化、智能化引領,全球車聯網服務需求逐漸加大?;?G技術的應用,智能交通領域將快速進入發展上行區間。
記者了解到,在重慶,長安、小康、力帆等汽車企業,均與百度的智能駕駛Apollo開放平臺展開合作,包括自動駕駛全技術鏈流程、功能安全及信息安全、車聯網、云服務等領域。
建議:國家應研究、制定和出臺關于智能交通的中長期發展目標,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支持產業發展。尤其針對無人駕駛汽車的安全責任問題、技術試驗問題、車聯網的國家標準規范、智能芯片應用等產業發展關鍵點進行前置研判,通過鼓勵性政策支持交通運輸領域智能、安全、可控發展。
醫療物聯
智能化為“健康中國”加速
“物聯網技術在醫療行業也有很廣泛的應用空間。”雷軍說,服務患者方面,可以采用LBS技術實現智能導診,優化就診流程,還可以借助可穿戴傳感器和服務解決方案進行遠程護理。
在保障設備質量方面,可以采用各類專用傳感器,跟蹤設備使用情況,借助預測性維護來修復關鍵醫療設備存在的潛在問題,完善設備運維體系。
環境監測方面,可以通過傳感器對ICU室、手術室等特殊地點進行環境監測和預警。同時,基于醫療護理全流程的健康大數據,在安全保護前提下的數據標準細化、完善,以及數據網絡的綜合利用也顯得尤為迫切。
業界看來,在推進智慧醫療體系建設的大背景下,有多個方面需要關注。比如,互聯網醫療相關服務體系,包括發展互聯網醫療、互聯網+公共衛生服務、互聯網+家庭醫生簽約等;另外還有醫療行業數據安全和服務質量安全。
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應逐步推動新技術在醫療衛生領域的應用,加快完善醫療物聯網和健康大數據相關標準,制定醫療智能可穿戴設備及配套信息平臺行業標準。同時,出臺針對物聯網企業在醫療領域投入科學研究、應用開發的鼓勵政策,使云計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在醫療衛生行業更好地集成創新和融合應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健康醫療新需求。
相關新聞
大力發展商業航天產業 鼓勵民企參與重大科研
關注物聯網發展的同時,雷軍今年參會還重點關注了在2018年熱火朝天的商業航天的發展。
在雷軍看來,航天是當今世界最具挑戰性和廣泛帶動性的高科技領域之一,為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和增進人類福祉作出了重要貢獻。
近年,在運載、衛星和空間應用等領域,涌現出太空探索公司(SpaceX)、藍色起源(Blue Origin)、一網(OneWeb)等大批商業航天公司,被認為是最為活躍的創業領域之一。
雷軍說,商業航天行業規模未來預計可達數萬億美元,將迎來空前的發展機遇,可重復使用火箭、巨型商業星座、商業載人空間站等航天計劃,正在逐漸成真,彰顯出商業航天推進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的巨大力量。
雷軍建議,我國應加快推動航天立法,確保民營企業長期穩定、合理有效利用空間資源。建立商業航天市場準入退出、公平競爭、保險和賠償、安全監管等機制,構建較為完善的商業航天法律體系。
商業航天屬于快速發展的新興行業,門檻高、投資大、戰略意義顯著,比多數產業更容易受到政府監管和行業政策的影響。可由政府統籌,國企、民企多方聚力,布局商業航天產品智能制造,鼓勵民企參與航天裝備制造相關的國家重點項目,加速顛覆性航天技術創新與應用。同時,制定商業航天裝備產品量產及上下游企業的培育政策及實施細則,加大航天智能制造技術共享和轉化力度,開放國家航天制造基礎設施,頒布航天試驗設施共享目錄、有償使用收費標準等。應完善落實政府采購商業航天產品與服務機制,開放商業航天公司的行業準入,拓展商業服務與應用領域。
例如,可以簡化商業火箭發射、航天測控、無線電頻率等審批程序,引導鼓勵民營企業戰略性空間資源布局,承擔軌道環境有序可控的應盡責任;可以進一步開放已有發射場,新增發射工位,滿足高頻次商業發射服務需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