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傳統業務信息系統相互獨立,信息碎片化,為保證信息連貫性,需人工通過傳真、電話、郵件等多種方式審核、協調,以致商業銀行內部效率較低,成本高昂。
區塊鏈技術能夠有效解決商業銀行傳統金融服務中長期存在的諸多痛點,主要體現在:
一是利用區塊鏈去中心化、分布式記賬等特點,提高商業銀行的運營效率,降低基礎設施建設成本和運營成本;
二是區塊鏈具有數據確權溯源、不可篡改等特點,大大降低了數據偽造的可能性,滿足商業銀行金融風控對數據真實性的要求。
筆者認為,區塊鏈可以在商業銀行支付結算、信貸、貿易融資、風險管理等領域推進應用探索,具體細化到業務場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個方向:
(一)完善供應鏈金融模式
供應鏈金融對商業銀行經營具有積極意義,一方面促進銀企互利共贏,提升商業銀行的盈利水平,穩定企業客戶,降低授信風險;另一方面,降低商業銀行資本消耗。目前,商業銀行在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數據問題,供應鏈涉及的相關方較多,信息交互和資金交互頻繁,同時缺乏中心機構進行背書。商業銀行需要在數據的基礎上分析企業經營狀況從而提供信貸支持,而向核心企業尋求的數據有限,以致在供應鏈金融下無法確保信息的真實性;
二是效率問題,供應鏈金融涉及到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交互,傳統的人工交互效率較低,并且容易出現操作失誤;
三是風險問題,對于供應鏈上下游的中小微企業而言,違約成本較低,商業銀行提供信貸支持面臨的風險較大。
供應鏈金融基本情況
針對以上幾個問題,可以考慮在供應鏈金融中引入區塊鏈技術,以智能合約進行記錄。開發各方認可的智能合約范本,各方可以調用該合約,進行查看或修改,并進行簽名、記賬,從而形成電子背書。資金、物流情況各方均可見,形成清晰的“三流”路徑。
采用區塊鏈的供應鏈金融模式
在供應鏈金融中引入區塊鏈技術,主要來說有以下幾方面的經濟效益:
一是形成可靠的數據池。全方位覆蓋生產數據、經營數據、物流數據、資金數據等,降低銀行征信成本,控制信貸風險;
二是形成可信的信息流。通過區塊鏈技術分布式賬簿、不可篡改等特性,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杜絕重復質押等現象;
三是提升產業效率。采用區塊鏈能大幅度減少人工交互,降低操作失誤概率,從而提升產業效率。同時避免多次開發技術接口,節約生產成本。
綜上,區塊鏈技術運用于供應鏈金融中,能夠實現價值共享、多方共贏,產生積極的經濟效益。目前,國內商業銀行主要采用與科技公司合作的形式,如農業銀行與趣鏈科技合作,推出涉農互聯網電商融資系統—“e鏈貸”,平安銀行與昊鏈科技合作,試水區塊鏈供應鏈金融應用。
(二)優化跨境人民幣信用證流程
傳統信用證業務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流程繁瑣,耗時長。信用證涉及相關方多,相關方之間信息傳遞、單據審批耗時長,流轉成本高,影響信用證業務開展的效率;
二是貿易背景的真實性。發票、貨權憑證等紙質單據,存在出口商重復多次使用以獲得多家銀行融資可能性,銀行對貿易背景真實性審查困難。
傳統信用證業務流程
引入區塊鏈技術,在出口商、進口商、開證行、通知行間建立聯盟鏈,將買賣協議編輯為智能合約,協議條款自動執行,利用分布式賬本詳細記錄各方流轉情況,運用密碼學進行交易信息的加密和解密,在保證交易安全性的同時,極大地提高流轉效率。
引入區塊鏈的信用證業務流程
在傳統信用證業務中引入區塊鏈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交易透明化,實現端到端的信息業務流程信息共享,保證了貿易背景的真實性;
二是效率高,由信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電開,在鏈上可直接進行操作,提高業務處理效率;
三是數據可信,公鑰加密私鑰解密,保證數據隱私性,私鑰簽名公鑰驗簽,防止數據被篡改。
目前,國內商業銀行較多試水將區塊鏈應用信用證流程中,采用銀行間合作、自主研發形式,如建設銀行與上海銀行簽署區塊鏈合作協議,并開立中國首單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國內信用證;交通銀行自主研發,實現區塊鏈國內信用證開立和通知。
(三)建立基于區塊鏈的征信機制
目前我國的征信體系采用政府主導,第三方機構輔助的模式,以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為基礎,社會第三方征信機構作為中國人民銀行征信服務的完善和補充。商業銀行建立行內黑名單庫,同時調用人行的名單庫進行雙重的信用風險管理。
這種征信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是中心化機構的征信機制數據來源有限,更新不及時,有“征信白戶”的情況出現;
二是信息共享機制弱,數據集中處理效率較低,有敏感信息泄露的可能。
利用區塊鏈技術具有數據不可篡改、分布式記賬、節點同步等特性,建立一套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征信機制,首先制定征信信息的入庫規則,各機構進行認證后接入區塊鏈中,對各自所擁有客戶的征信信息進行清洗,然后面向區塊鏈的成員機構共享。同時可以建立名單共享的激勵機制,鼓勵機構進行征信信息共享。
引入區塊鏈的征信機制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征信機制相對于傳統的征信機制,有以下幾點優勢:
一是保證數據的可靠性,數據在區塊鏈上不可被篡改,并可追溯信息來源;
二是增強數據更新的及時性,通過激勵機制促進信息共享,各個機構的征信信息變動及時反饋在區塊鏈中,不用信息集中處理提高效率;
三是提高征信信息的覆蓋面,參與共享的機構越多,數據覆蓋面越廣,避免了“征信白戶”情況的出現。
建設銀行擁有完善的名單管理體系,為落實金融科技能力開放、對外賦能戰略要求,可以嘗試引領制定區塊鏈征信入庫規則,運用區塊鏈技術與行業共享黑名單庫,促進行業交流、互通有無,激發銀行的創造活力和內在動能。
(四)控制互聯網金融洗錢、欺詐風險
商業銀行日常經營活動中,經常面臨網絡欺詐和洗錢風險,需要設立專門的反欺詐、反洗錢部門,制定和實施一系列防范措施,在經營活動持續甄別、防控風險發生。目前商業銀行反欺詐、反洗錢的控制主要依靠業務規則和防控模型,當客戶交易行為觸發相應業務規則,后臺系統將會做出攔截、人工核查等相應處理。
這種防控模式從目前來看仍有幾點缺陷:
一是業務規則和監控模型人為設定,不可能覆蓋所有的欺詐行為和洗錢操作,會有遺漏,且需要不斷完善模型;
二是交易攔截后進行人工核查,耗費大量人力,效率較低,且商業銀行人工成本較高,不符合集約型要求。
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反欺詐、反洗錢業務中,能夠起到更好的偵測、識別效果。
一是交易不可逆和數據可追溯,每筆交易都在區塊鏈的鏈條上有唯一的標識,全網可見,避免偽造交易記錄和重復交易,可以一層層向前追溯,大大增加了欺詐和洗錢的難度;
二是區塊鏈具有分布式記賬和信息加密的特征,保障交易安全性;
三是可以設置特殊驗證節點,對異常交易及時進行控制,減少人工操作帶來的操作風險,降低合規工作成本。
區塊鏈對于商業銀行而言,成功運用可以起到簡化業務流程、節約生產成本,防范經營風險的作用。目前我國對于區塊鏈的研究和應用尚處于探索階段,離大規模普及應用尚有時日。商業銀行應重視區塊鏈對于金融服務的潛在影響力,組織研究和開發團隊分析區塊鏈技術應用的業務場景,解決區塊鏈的風險問題,攻克技術難關,以實現區塊鏈在商業銀行業務中的有效落地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