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半導體行業最大的物聯網硬件解決方案供應商之一,恩智浦在經歷了高通收購事件后,以獨立公司的面貌回到了大眾面前。他們選擇中國深圳為首站,舉辦了一場盛大的科技峰會,展示了這些作為他們支柱業務的新技術新產品。
《電子工程專輯》也于日前就大家關心的物聯網應用、5G商機和中國市場等問題,采訪了恩智浦半導體全球銷售與市場執行副總裁史帝夫?歐文(Steve Owen)。
從云到終端,安全一直是立身之本
物聯網目前使用者最多的應用之一——移動支付,主要分為以NFC為代表的硬件解決方案,以及二維碼(QR Code)為代表的純軟件解決方案。當下在中國,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將二維碼用到了極致,出去買個菜甚至街邊買根烤紅薯,都可以用二維碼支付。作為NFC技術的發明者和推廣者,恩智浦如何看這一現象呢?
歐文認為,純軟件的二維碼支付受到手機廠商喜愛的原因是成本低,商家和政府公共設施幾乎不需要大面積鋪設新的硬件設備,就能普及應用。但方便的同時,也有很多技術上的缺點,比如二維碼每次支付時,都需要連接到數據中心申請Token,但是在地鐵站中遇到網絡不好的時候,無法連接服務器,終端就無法生成二維碼。另外雨天屏幕沾上水漬、污漬也會影響使用,可穿戴設備上也不方便采用二維碼支付。
如果僅僅使用手機終端,無需云端就能完成支付動作,用戶體驗會不會更好?答案是肯定的,但這需要大量不同的適應應用場景的智能化和安全、連接的技術。這兩塊都是恩智浦在業務上的重點。
最重要的一點是安全性,付款二維碼單純由軟件生成,熟練的黑客能輕易破解。而以硬件加密安全為基礎的NFC支付則不存在這些問題,對安全要求較高的支付一般都采用它。 “安全一直是恩智浦的立身之本。”歐文說到,“與此同時恩智浦也在與二維碼支付的開發者合作,通過特定的硬件方案來讓二維碼支付更加安全,更能保護用戶數據隱私。”
“我們了解到,中國目前已有200萬多萬個日常在使用的NFC支付點,這個市場占有率和成長是可期的。”歐文表示,“尤其是在一些新興市場,這兩年大家應該會看到更多基于恩智浦NFC方案的應用出現。”
5G將讓物聯網使用效率更高
另一方面,隨著5G標準的確立,和運營商的大面積布網,我們有希望在明年初就享受到5G網絡帶給我們的飛速體驗。恩智浦長久以來都在布局智慧家庭、智慧城市為主的物聯網應用市場,5G來臨之際,新的網絡標準會不會對原有生態造成沖擊?恩智浦在5G方面又有哪些策略和行動呢?
歐文表示,上行、下行速度更快的5G網絡明年會在中國推出,這讓我們對物聯網基礎設施的應用更加高效,包括在企業和消費級。我們分享信息的方式也會發生變化,這也意味著我們將會有更安全的云端解決方案。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對5G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大量5G基站的更新。
恩智浦一直與電信設備廠商以及運營商合作,特別是基站設備方面,“我們與華為、中興及歐洲的企業共同研發基站天線陣列、Mass-MIMO等新技術。在手機終端上,我們也與廠商緊密合作,研究5G相關的LNA、信號放大等技術,以確保我們能更高效率地使用5G網絡。”歐文說到。
中國大力發展半導體帶來的挑戰
當前,中國政府大力發展產業,加上國內物聯網芯片廠商不斷完善自己的技術,加之本地化和價格上的優勢,開始挑戰一些老牌的國外芯片供應商。恩智浦將如何對這樣的挑戰呢?
歐文認為,這樣的競爭很長時間以來都存在,大家都可以公平地利用Arm的IP去開發各種硬件方案,以及根據客戶的需求去開發對應的軟件。
“對于恩智浦來說,我們有著廣闊的產品組合和龐大的客戶群,可以把資金不斷回籠用于下一代新產品的研發,”歐文表示,“而價格戰的做法實際上并不利于市場良性發展,因為本來即將用于研發的利潤被花掉了。”
“恩智浦還是更希望把更優質、更先進的產品技術帶到市場中,帶給客戶。”歐文補充道,“還有一點要強調,在開發技術的過程當中,必須要賦予技術生命,提高消費者的生活質量。純粹為技術而技術是沒有出路的,技術必須給我們帶來微笑,必須給我們帶來生活當中的便利。”
繼續加強中國本土化
談到中國本土化,歐文認為,中國在對物聯網應用的喜好上跟歐洲、美國有一些共性,也有一些超前性,比如說新技術得到的普及更快,新服務上市和投放方面也會走得更快。
在過去的3年當中,恩智浦在中國本土的芯片設計研發人員增加了超過30%。很大一部分旗艦產品都是按中國本地需求,以中國本地工程師為主進行開發和設計的。恩智浦還會加速與中國本地芯片代工和封裝廠合作進行生產。人工智能方面,將進一步加強和中國本土算法公司的合作,和恩智浦芯片結合。
同時在中國本地化,加大在中國設計和研發投入的過程中,恩智浦還將進一步和中國政府、中國企業合作保護知識產權。
歐文最后表示,恩智浦一直致力于將前沿技術傳遞到整個生態圈。面對AI-IoT、互聯汽車領域的巨大契機,期待和更多的中國企業聯手,基于恩智浦業界頂級的技術和創新平臺,打造更多的創新標桿,推動中國企業走向國際舞臺,引導商業和技術變革,共創激動人心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