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研究Xively的企業相對較少了,但在2010年的時候,Xively(現在叫Xively了,當時的名字是Pachube,2009年,2010年連續兩年被媒體評為10大物聯網公司),很早就具有了2.5億個連接設備。但在2011年被LogMeIn收購后修改過兩次名字(Cosm,Xively),主要還是沒有盈利模式。最終在今年2月被谷歌收購。
經過10年的發展,在物聯網時代到來之際,仍然找不到好的盈利模式,最終被收購。
前一段時間GE的Predix尋求被收購,作為工業互聯網的領軍企業,也是沒有突破盈利模式的困難。
最近IBM的Waston,也被爆出用戶體驗不好,可能開出危險和錯誤的資料方案。
其實物聯網平臺型企業面臨的難題無外乎兩個:
在巨大的投入下,技術還有待完善[或者說商業生態還未建立],用戶體驗還不理想;
物聯網平臺的收益難題,平臺的直接收益還不能支撐企業的運營。
解決用戶體驗的問題,還是需要投入,不斷完善產品體驗;最終還是盈利的問題,只要平臺盈利了,用戶體驗也會經過迭代好起來。
所以物聯網的問題,還是商業模式的問題。
在平臺模式下,收入由按以前的解決方案(或軟件授權費),轉變為按使用(使用次數,或使用時間)來收費的模式。解決方案(或軟件)授權費的模式,是先付費,后使用;而按使用收費的模式,是后付費模式。其成本的收回需要一個長的周期。在收入模式轉變的過程中,必然會帶來一個階段收入的降低,這個降低將體現在財務指標上,而財物指標對于上市公司是非常關鍵的,這是上市公司的平臺型企業都會面臨的難題。
類似的難題,IBM曾經遇到過,IBM是最早推動云計算的公司,但云計算的基礎設施是租賃模式,在從賣硬件,向賣服務的轉變過程中,財物指標的問題,限制了IBM云計算轉型的發展。
在物聯網平臺模式下,一些大型企業會面臨當年IBM一樣的難題。感覺Predix也有些類似。
物聯網的價值是由量變引起質變
根據梅特卡夫定律,連接的價值與連接數量的平方成正比,而物聯網的價值創造,也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連接的設備(不連接就會有風險設備),實際上在物聯網技術之前就已經連接了,最簡單的比如航空發動機的聯網,還有高端的自動化設備,在物聯網技術之前,都用自己的方式連接了。
非常重要的設備,已經不計成本連接了;剩下能快速增長連接的設備,是以前連接可以創造價值,但不連接也可以使用,而連接的成本高于其連接帶來的價值。
隨著技術發展,新的技術可以拉低連接成本,可以促進連接數量的增長,從而促進連網設備快速達到奇點,從而利用連接價值獲得收益。現在正處于很多行業的連接接近奇點的關鍵時期,撐過去了,平臺的收益會快速增長;而撐不過去,可能就如Predix,Xively一樣,需要尋求被收購了。
在這個階段,一些具有特點的企業,已經開始嘗試收入模式的變化,比如PTC公司,今年7月19日宣布,從2019年1月1日起,其全球范圍內的軟件僅會通過訂閱模式提供,訂閱是一種以即用即付模式訪問PTC軟件許可證的方式,而不是通過一個大的前期成本訪問。
利用訂閱模式可以降低用戶使用平臺的早期投入,讓用戶更多的使用平臺;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連接設備數量達到規模之后,其按次使用的價值接近或開始超過按次使用的成本;是連接創造價值的體現,說明一些領域的設備連接,已經接近奇點。
平臺收入模式將會多元化
剛剛介紹的訂閱模式是未來平臺收入的一種模式。但隨著平臺的發展,平臺的盈利模式也將會實現多元化。
有一些賣硬件連接方案的企業,在物聯網的發展過程中,通過平臺方案,可以導入硬件的銷售,比如一些WIFI模塊企業,通過平臺解決方案,形成硬件銷售的導入。雖然平臺是支撐,不創造收入,但能為擴大硬件的銷售規模,用另外一種模式獲得收益。
擴大硬件銷售規模,還有一個例子是重型機械行業,在平臺上具有定位功能,就可以將重型機械設備由賣變租,降低了重型機械設備的使用門檻,擴大了重型機械設備的用量,帶來的重型機械行業本身的快速發展。重型機械設備的平臺,為其租賃提供服務。
再比如一些具有規模效應的設備連接,其連接規模巨大,有很好的導流入口特征。比如導航軟件,以前都是導航軟件收費。但隨著定位功能的普及,所有的手機、汽車上都有定位功能,作為基礎的功能,已經具有導流的意義。而通過導流,可以創造巨大的價值。所以隨著用戶的增加,傳統收費的導航軟件,開始免費,其收入是依靠導流來完成。
還有一種盈利模式,是通過數據以及專業化的服務來獲取收入的。
比如GE最早的航空發動機,就有定位功能,可以其具體位置。這些高端服務是可以獲得好的收益的。還有一個例子是小松機械,小松機械獲得了大量的設備使用信息,在一些特殊行業領域,利用這些數據可以提供咨詢,獲得另外的一種盈利模式。
這幾種模式,可能都是未來物聯網平臺企業的模式,另外還有一種,是通過應用來實現價值的,平臺不收費,但通過應用獲得附加值來獲得收益。
比如寧波有一家企業生意幫,提供生產設備平臺,將合作伙伴的生產設備連網,在平臺上承接生產任務,將生產任務分配給產能有富余的企業,通過承接生產任務,分配生產任務這樣直接與生產、銷售相結合。
物聯網盈利的多元化,我是比較看好以應用來獲得收益的盈利模式。所以最近特別關注基于平臺的應用,也就是現在提到最多的產業互聯網。
如上圖:有物聯網行業平臺,和物聯網技術平臺。在我的框架中,工業互聯網處于物聯網技術平臺的位置,而產業互聯網,處于物聯網行業平臺的位置。
行業平臺是應用驅動(可以通過應用來獲得收益的),而技術平臺是技術驅動(在技術不完善的階段,收益相對比較難)。但技術平臺功能的完善,需要應用平臺來推動。所以在技術平臺為完善的情況下,領先行業的行業平臺,可以先通過應用獲利,再將功能完善后,提供技術賦能,成為技術平臺。
其實阿里、京東的成長路徑就是這樣,阿里、京東實現了電子商務平臺(應用平臺),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必須要求具有超大規模的數據承載能力,開始研究云計算。當具有了云計算的能力,再進一步發展PaaS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