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歷經十九年潛心物聯網研究,歷經四年,五輪,十多次標準戰爭,鞏固了我國在物聯網國際標準化領域的引領地位,中國持續主導國際物聯網標準‘話語權’。”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感知中國團隊領軍人劉海濤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潛心物聯網架構研究,引領國際物聯網標準
物聯網頂層架構標準被喻為物聯網的“憲法”,是物聯網技術和產業發展最頂層的設計和最根本的基礎。中國主導這一全球新興熱門技術領域的頂層架構標準的背后,是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劉海濤院長帶領感知中國團隊潛心物聯網研究19年的心血與智慧結晶。
感知中國團隊在劉海濤博士帶領下,從1999年與國際同步獨立開始物聯網研究。劉海濤博士帶領他的“感知中國”團隊,遵循“共性架構+應用子集”的指導思想,剝離復雜多樣的物聯網應用系統的差異性部分,歷經無數次應用實踐失敗與成功的心血凝練。物聯網體系架構是感知中國團隊18年來數十位架構師、近千名研發和業務人員共同智慧的結晶。
“這意味著,互聯網架構是美國人的,但全球物聯網架構是咱們中國人設計的。物聯網體系架構國際標準通過DIS投票,不僅代表中國在物聯網國際標準方面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也代表中國占據了全球物聯網技術產業發展的制高點。”劉海濤自豪地說。
劉海濤告訴記者,中國牽頭主導物聯網頂層架構標準,經歷了異常激烈的斗爭。該標準2013年9月由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發起立項,并作為主編輯單位,在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和中國電子標準化研究院等相關部門和單位領導指導下,歷時4年多,經歷了立項之爭、更換之爭、主編之爭、拆分之爭和合并之爭5輪、10多次標準戰爭,頂住了美、英、日、韓等發達國家聯合發起的一次次挑戰,終于取得突破性勝利。
致力物聯網金融創新,凝聚高質量發展動力
防控金融風險、服務實體經濟是當前金融工作的重點。2017年7月,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2017年10月,十九大報告提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物聯網金融是物聯網與金融深度融合,以客觀感知為基礎,以客觀信用為核心的全新金融體系,助力防控金融風險,服務實體經濟。”劉海濤說。
物聯網構建客觀信用體系,防控金融風險。金融穩,經濟穩,物聯網構建客觀信用體系,提高金融風險防控能力,維護經濟穩定發展。物聯網上的信息是物聯網終端、體系架構在實體世界感知以后的鏡像反映,都是真的,物聯網將變革金融的信用體系——客觀信用體系。物聯網金融體系下,想干壞事都難,客觀信用從根本上提高金融風險防控能力。
劉海濤介紹,物聯網推動三流合一,服務實體經濟。金融活,經濟活,物聯網全程感知實體經濟經營的實體流全過程,推動產融深度融合,助力金融脫虛向實,服務實體經濟。物聯網是客觀地感知實體經濟的全過程,真正地實現資金流、信息流、實體流的三流合一。
2012年,劉海濤帶領感知中國團隊全球首創物聯網金融,為物聯網助力防控金融風險,服務實體經濟奠定了堅實基礎。2012年,他在無錫首創物聯網金融理念,開啟了物聯網金融理論探索,并于2014年,在光明日報發表國際首篇《物聯網金融》文章,開創性提出了客觀信用體系;2016年,他著作的《物聯網重構我們的世界》出版,對物聯網金融進行了系統論述,同年,組織發布了全球首份《物聯網金融白皮書》。2017年,他帶領團隊在國際標準組織下,發起并主導國際物聯網金融標準研究工作組,引領物聯網金融技術標準研究。
物聯網銀行的動產融資服務,對動產全程無遺漏的感知,讓物與錢實時動態一一對應,變動產為不動產,全面把控動產融資風險。截至2017年12月31日,累計為無錫內外客戶提供物聯網監管押品動態置換服務批次超過20000次,押品動態變化服務總額達68.55億元,物聯網在有效把控風險的前提下,助力金融回歸本源。
“物聯網×投資服務,通過技術改造、模式再造、資金注入,疏通了金融進入實體經濟的管道,資金與資源雙管齊下,助推新興產業做大做強,助推傳統產業升級,促進經濟脫虛向實。物聯網金融將成為全面貫徹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和十九大精神的有力支撐,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力。”劉海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