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筆者相繼介紹了物聯網在工業能源、交通、金融三個行業的應用場景及行業痛點,從閱讀量以及用戶留言探討來看,大家更為關心工業能源中的智能抄表以及交通行業中的智能泊車領域。鑒于目前物聯網蓬勃發展態勢以及讀者不斷的關注,筆者將繼續解讀物聯網在其他領域的應用場景及行業痛點,拋磚引玉,共同探討。
本次,筆者將帶來物聯網在智慧農業領域的應用場景及行業痛點,大致會細分為智慧大棚、動物溯源及林業數據采集三個方面,本篇文章將率先在智慧大棚方面展開聚焦。
如何改變現有連接方式成智慧大棚行業痛點
眾所周知,溫室大棚內的二氧化碳濃度、土壤濕度、空氣濕度及光照強度等指數對作物生長至關重要。在溫室中利用物聯網傳感器技術,采集分析數據,優化生產環境,科學施肥灌溉,從而給作物生長提供最佳環境。
現有的大棚數據采集技術包括M2M、Zigbee、433MHz、WiFi、有線等,隨著農業溫室迅速發展,普通單個連棟溫室有幾千平方米,一個園區溫室群的面積甚至達到幾百畝以上,而傳統溫室監測與控制系統多采用有線或WiFi技術連接,存在以下問題:
一.使用不便:溫室內線纜布線復雜,縱橫交錯;
二.建設成本高:WiFi技術覆蓋范圍小,連接數量有限,維護成本高;
三.可靠性差:安裝維護困難,系統可靠性差。
引入NB-IoT/eMTC及時分析處理結果
目前,NB-IoT/eMTC技術大行其道,其同樣能適用于智慧大棚之上。利用NB-IoT/eMTC技術,可定時采集和記錄大棚監測點位的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分、微量元素等指數,同時對數據上傳、分類、處理及分析,對異常情況告警,并反饋控制指令至燈光、通風、遮陽等設備。
具體可以延伸至以下場景:
場景一:大棚環境監測
用戶可以通過電腦或者手機遠程查看大棚的環境指數,并通過視頻監控觀測大棚內作物生長情況,掌握農作物生長全過程,為作物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生產環境。
設置溫室環境參數的閥值,通過手機短信、系統消息等方式實現環境異常告警,用戶可實時查看溫室監控視頻,防止農作物異常狀況出現。
場景二:遠程監控
大棚環境出現異常時,實現自動控制。例如當土壤濕度過低時,大棚灌溉系統自動開始澆水;當大棚內濕度過高時,自動進行通風。
場景三:輔助決策
通過數據挖掘等技術可以分析最適合農作物成長、有效提高農作物產量的環境參數,輔助用戶決策。
發展展望:智慧大棚提升農業信息化水平
從傳統粗放生產變革到現代精準生產,中國農業正在向現代化不斷邁進。國家“十三五”規劃指出,將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機構性改革,構建現代農業體系,把信息化作為農業現代化的制高點,以建設智慧農業為目標,全面提高農業信息化水平。
未來,通過加強從農業生產、加工、運輸到銷售的全流程數據共享與透明管理,引入可視化遠程診斷、遠程控制、災變預警等功能,實現農產品全流程管理,提高農業生產的管理效率,促進農產品的品牌建設,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
目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主要有以中國移動為代表的基礎運營商、傳感器等硬件廠商、第三方應用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