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物”聯什么“網”? —從網際網絡發展談起
責任編輯:editor006 作者:TIH | 2017-10-04 19:07:57 本文摘自:物聯之家網
“物聯網?什么,你是說互聯網嗎?”
物聯網絕對是近年來最熱門的名詞之一,但大家常常只知其名,對于它究竟是什么東西則一點概念都沒有,而且常常跟讀起來很像的“互聯網”搞混。物聯網到底是何方神圣,又和互聯網有什么不一樣呢?
聽到“互聯網”大家或許有種陌生又熟悉的感覺,其實它有另外一個大眾耳熟能詳的名字 — — 網際網絡。
網際網絡=Internet=互聯網
是的,互聯網就是網際網絡,其它還有“因特網”、“英特網” 等等各種譯名,其實指的都是同一個東西:Internet。
Internet of Things
而“物聯網”英文是Internet of Things,從字面上看就是“物的互聯網”,概念是將所有東西連上互聯網。
“物聯網”和“互聯網”不同,卻又脫不了關系。互聯網究竟是怎么開始,又是怎么發展到出現物聯網的呢?讓我們把時光回溯到1960年代,地點是美國。
當時已經有“網絡(Network)”存在了,幾臺計算機可以鏈接,形成一個網絡,在這個網絡之內,計算機與計算機可以彼此聯系、交換訊息,但是不同的網絡卻像是講不同語言的地區,彼此無法溝通。
簡稱ARPA的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在那個年代是一個超級有錢的研究單位,這個單位開發了一個網絡:ARPAnet,最初由四個西岸的節點構成: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史丹佛研究院(SRI)、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UCSB)以及猶他大學(UTAH)。ARPAnet是第一個采用分組交換技術(現行網絡使用技術)的網絡。當然,現在回頭看,ARPAnet簡直原始到不行,而且非常緩慢,但其已具備了現今網絡的基本型態與功能。
到了1974年,TCP/IP協議(“協議”簡單來說就是“溝通的方法”)被發明,取代了ARPAnet原先使用的協議。TCP/IP核心的兩個協議分別就是TCP以及IP,前者我們可以暫且不要理會,后者大家大概比較常聽見。我們常常以“IP(Internet Protocol)”簡稱IP地址(IP Address),而IP地址是什么呢?
IP地址就像是地球的經緯度,是絕對的位置;而我們平??吹降木W址就像是地址(例:北京市海淀區紫竹橋X號)。地址有可能因為道路重劃等等因素而改變或消失,但同一個地點的經緯度卻永遠指向同一個點。
常見的IP形式是IPv4,由四個0到255的數字組成,如:101.200.131.216
我們平時習慣的網址則是長這樣:www.iothome.com
如果你把“101.200.131.216”貼進你的瀏覽器網址列、按下Enter,就會發現自己進入了物聯之家首頁,和打“www.iothome..com”的結果一樣。
在互聯網中,每臺計算機都會被賦予一組IP地址,以便交換數據。
問題來了:“由四個0到255的數字組成”代表IP地址最多只有256 × 256 × 256 × 256 = 4,294,967,296個,在地球只有約三、四十億人口,且多人共享一臺計算機的當年,四十二億個IP是夠用的,但現在人口有六、七十億,許多人還不只擁有一臺計算機
IPv6應運而生。
從IPv4到IPv6,最大的改變是地址的長度,從二的三十二次方變成二的一百二十八次方。
二的一百二十八次方是多少?這么多:
340,282,366,920,938,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我不曉得該怎么讀,不過在這里,要如何用中文表示這串數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串超長數字代表IPv6可以提供非常、非常、非常多的IP地址,多到就算把我們身邊的電視、手表、背包、鞋子 全部都送個IP也用不完。既然如此,我們就將身邊這些東西都給個IP,然后全部連上互聯網吧!這樣我們的電視、手表、背包、鞋子 等等,就可以彼此溝通,也可以和互聯網上的其它裝置溝通了!
這就是物聯網的開端。
想知道更多嗎?下次讓我們來看看物聯網的現在以及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