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之前的文章中,我們討論了在PC革命初期,對在線安全和隱私的關注是如何進入公眾意識的。這些擔憂從來沒有真正消失,隨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物聯網設備的不斷增加而不斷增長。與此同時,許多行業參與者現在都開始思考,解決安全問題的傳統方式,頻繁的軟件補丁和更新對于物聯網是否有意義。
我們逐漸意識到,物聯網安全性不應被視為事后考慮,而應作為優先的設計參數。在最佳情況下,這種物聯網安全的新方法將形成一個整體方案,半導體公司在整個生命周期中確保設備安全,從芯片制造,到日常部署,最終到設備退役。
實現這一目標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為物聯網設備配備基于硅的硬件信任根。雖然以硬件為基礎的安全措施,在過去可能有不合理的價格,摩爾定律在幾十年的不斷進步,已經顯著降低了晶體管的成本,使得這種類型的實施非常可行。所以我們現在認為物聯網處于過渡階段,業界正在積極重新評估安全戰略。
這并不奇怪,由于各種各樣的物聯網設備和平臺(包括可穿戴設備,互聯汽車,醫療設備,開發板,智能家庭中的智能家居)都會產生數百萬個敏感數據。額外的挑戰是避免在未來的10年或更長時間內,部署的產品的漏洞。要考慮到設備壽命中,可能發生的每一次攻擊,是很困難的,這使得防范新發現的漏洞和新威脅,更加復雜。
差分功耗分析(DPA)邊信道攻擊是一種相對較新的損害硅片的方法,近幾個月來一直受到很多關注。這些攻擊包括監視目標設備的電力消耗或電磁輻射的變化。然后使用這些數據,從芯片中導出加密密鑰和其他敏感信息。
DPA邊信道攻擊的威脅是相當真實的,即使是簡單的無線電臺也可以通過竊聽電子設備發射的頻率來收集邊信道信息。事實上,在某些情況下,秘密密鑰可以從幾英尺遠的設備秘密完成的單個交易中獲得。物聯網已經包含數十億個連接終端芯片,其中許多終端都容易遭受DPA邊信道攻擊。幸運的是,有一些對策可以幫助保護芯片免受DPA攻擊。
總之,要確保物聯網的安全,需要一種針對廣泛威脅,提供強大保護的,整體方案,通過深思熟慮的系統設計,使用諸如硬件信任根這樣的技術。該模式將允許公司在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確保設備的安全,從芯片制造一直到設備的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