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拉面 Lman
人稱朱拉面,南星創速器(SSX)創辦人。第一代的互聯網人(成功大學夢之大地創辦人),卻走上嵌入式硬件產業,十五年以上軟硬件經驗。現從事新創孵化/加速事業,關注智能硬件、醫療器材及互聯網項目。自許為新創志工,期待為下一代帶來更多的改變。
在四月份寫下這篇文章,當時算是記錄下一直觀察和研究物聯網的一個重要里程。
在過去會想探討所謂的2020或者2025的萬物聯網到底會怎樣來發生,而在觀察一段時間后,就發現萬物聯網的現象已經無需去探討了。
萬物聯網已經可以說是一個“必然性”,而非還只是一個“可能性”
這個必然性的根據可以說是硬件產品世界送給物聯網世界的遺產,幾個原因奠定了這個必然性
▲摩爾定律
▲不斷追求CP值的使用者
▲不斷生產功能過剩的硬件供貨商
上述的幾點其實也是硬件產品公司的最核心驅動力。
回到你自己身上,是否曾經有過仍然想繼續用傳統手機卻因為買不到了而只好開始用智能手機。
那么萬物聯網是什么樣貌呢?就是個當你想買傳統燈泡,但走進了家居商店卻發現只能買到聯網的燈泡了。
當萬物聯網既然是個必然,思考的方式就該換個角度了,尤其是對于做新創的創業者們或者是在物聯網時代要做創新服務的業者們。
萬物聯網對于個人的部份是怎樣的樣貌呢?回頭問問自己幾個問題
1、你現在身上有多少裝置是聯網的?
2、你家現在有多少裝置是聯網的?
根據CISCO的相關探討,到了2020,平均每人身上的聯網裝置將會有6.58個以上
在這時我們該煩惱的反而是所謂的IoET(Internet of Evil Things)的問題,
在2016/10/21美國的網站大斷網的事件中,其實造成諸多網站包含了Amazon以及Netflix斷線的元兇是物聯網裝置們。
要知道在2016號稱聯網的裝置數不過才64億個裝置。
可想見會有更多黑帽黑客蠢蠢欲動而不急著在現在出手。
與其現在出手,還不如等到2020那效果將會更大。
對于認同萬物必然聯網的我們來說,若不開始做點什么,那么諸如天網效應Skynet的可能性也確實會隨之升高。
要知道對于硬件業者來說大多數沒去理會萬物聯網所帶來的威脅,而是持續的制造聯網物,有點良心的可能就是在產品中去買了資安服務就覺得應該沒問題了。
殊不知你所制造的聯網物正在這已經運作了30年的Internet架構上增加其負擔。
現行的Internet的基礎架構可以說是奠定在1986年ARPA將其網絡協議從NCP改成現行的TCP/IP,從1986到現在已經超過30年的網絡持續的增加各種服務和聯網數目,價值也從人與人的連接進化到了物與物的聯機。
Internet網絡架構的革新早已是個超級重要的議題,但是制造聯網物的業者卻往往最不注意這件事情,卻也不知道這樣的增加聯網物的反噬也將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試想,若物聯網的安全問題持續存在,而且還有更多可能的漏洞沒被發現,那么若你的聯網物出貨出越多,出問題時想想看你可能得面對怎樣的責任?
于是乎聰明的業者早已開始探討起這些威脅和探討New Internet的可能性。
連神劇”硅谷”也在第四季中巧合的預言了這樣的主題。
接著還有個值得討論的現象,互聯網的誕生之初,是希望能夠創造一個去中心化的網絡,避免被攻擊后政府的運作就中止。但我們來看看現在的網絡是怎生的樣貌呢?
目前的網絡世界等于是被Facebook, Alphabet(Google), Amazon, Apple加上中國的BAT所統治著。
大家可能同時間都擁有這些國家的多重身份。
本意想要去中間化的網絡成了巨大中心化的產物。
而前面提到的物聯網攻擊卻又讓大家看到網絡的脆弱性,如果連Amazon這種一級的網絡業者都可能會擋不住網絡攻擊,那遠比Amazon小的業者的你覺得你又能怎樣應對呢?
于是New Internet的必要性更加上升了!
開始有更多的有志之士和深謀遠慮的業者思考著New Internet該怎樣來誕生,甚至其解決現行網絡的問題就直接舍棄而用新手法來解決。
如果你都知道在數學上,某些問題在數量級不同你得用加法以外的高等微積分來解決問題,當一個會有五百億以上裝置連網的世界,怎么可能還用30年前的架構來繼續解決問題呢?
于是如思科提出了霧計算(Fog Computing)同時華為等也提出了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來從他們的角度來提出各種新的解決方案。
我們提供一個觀點,基本上試著從這些網絡巨頭們的對面去想解決方法,因為這些網絡巨頭們基于自己的利益或者商業模式,提出的種種解法往往必須先favor到自身,這對于新業者來說將不會是屬于他們的機會。但若你從他們的對面去思考。
巨大中心化的對面或者說巨大中心化后的反作用力是什么呢?
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極有可能”去中心化”或者”多中心化”或許是巨大中心化的反作用力。
而區塊鏈的技術可能正是這個New Internet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