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各種論壇和活動上,5G和AI已經成為最高頻詞匯,似乎不談及就落伍了。
與高深莫測的AI不同,今年的確是5G國際標準的關鍵一年,3GPP將在年底完成5G NR非獨立組網特性,明年3月份進行標準凍結。5G似乎已經來到了我們身邊。
但在Gartner通信服務供應商研究總監劉軼看來,5G第一版本標準的完成,只是5G產業發展的開始,5G要想真正的開啟規模商用,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對于運營商而言,劉軼建議,當前應該專注于4GLTE網絡的持續演進和部署,而不是等待5G成熟。
5G浪潮開啟:將帶來什么
劉軼認為,縱觀移動通信產業的發展,每十年都會出現一次技術迭代。從全球首個4G商用網絡部署到今天,已經走過了十年時間,5G的開始也就成為了必然。
但運營商對于5G并沒有形成統一認識,對于5G和4G持續演進的關系有些模糊;而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他們對于5G的認識就是更高的傳輸帶寬,通俗理解就是網速更快。
但5G遠不止如此,ITU確定了5G具有以下三大主要的應用場景:(1)增強型移動寬帶;(2)超高可靠與低延遲的通信;(3)大規模機器類通信。具體包括:Gbps移動寬帶數據接入、智慧家庭、智能建筑、語音通話、智慧城市、三維立體視頻、超高清晰度視頻、云工作、云娛樂、增強現實、行業自動化、緊急任務應用、自動駕駛汽車等多種應用。
從具體數據上來看,5G將支持10Gbps的峰值速率,而4G只能支持150Mbps,運營商現網中的4.5G則具備支持Gbps的能力;在高可靠低時延方面,5G能夠支持1ms的超低時延,這使得無人駕駛、智能工廠、遠程調度等應用成為可能。在這三種典型的應用場景中,劉軼認為,eMBB可能是率先得到應用的,而另外兩種場景還需要進一步成熟。
從全球情況來看,對于5G商用比較有熱情的區域主要集中在中國、美國、日本和韓國。其中,以AT&T和Verizon為代表的北美運營商,在5G上起步比較早;日本運營商要考慮到東京奧運會,也宣布了比較激進的部署計劃;而韓國運營商歷來是新技術的擁躉。
在中國,5G的浪潮也是一浪高過一浪,種種跡象顯現中國在5G上的步伐在明顯加快,除了IMT-2020工作組在主導的技術試驗之外,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商也公布了路線圖,紛紛計劃在2019年實現試商用,2020年實現5G的商用。
存在三大產業認知誤區
雖然產業界對于5G的呼聲很高,但Gartner對此卻有些不同的觀點。劉軼指出,用戶可能并不了解5G的現實狀態和應用,對于5G的需求期待是不切實際的。
首先,劉軼明確指出,在2018年以前5G不會出現;甚至2022年之前都不會出現5G的規模商用。“運營商和系統設備廠商應該按部就班地對現有的4G網絡進行升級,4G在未來5到10年依然是主流的網絡架構。”
其次,很多運營商和企業將物聯網作為5G的重要潛在應用場景。但Gartner認為,5G和物聯網沒有必然的聯系。從目前來看,只有不到5%的物聯網應用是基于5G或者依賴于5G網絡的。“在物聯網時代,產業鏈需要考慮諸如NB-IoT、eMTC等多種連接技術,而不應該只專注于開發基于5G的物聯網應用。”
第三,沒有人愿意為5G多付費,用戶都是默認5G的資費應該與4G相同。Gartner認為5G并不會帶來新增的資費,也很難給運營商帶來新的增值空間,需要業界去發掘新的商業模式。
對于5G的發展,Gartner做出了五個預測。預計到2020年,全球只有3%的運營商會部署5G商用網絡;到2025年,規模部署5G商用網絡的運營商也少于45%,5G的滲透率將會慢于LTE;到2020年,5G的應用場景還將會停留在eMBB領域,主要應用AR/VR這樣的大帶寬應用以及固定無線接入,產業界需要發掘更多更有價值的應用;到2020年,超過80%的5G將會在發達國家部署;到2025年,5G的整體價值才會實現。“5G會在2020年大規模部署,在推廣的過程中,產業界會出現很多成熟技術,當端到端的時延降低之后,我們才會有大規模的應用產生。”劉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