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本文作者Brian Ray是美國知名物聯網科技公司Link Labs的創始人,該公司曾經服務于美國軍方,業務范圍遍布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
基于物聯網的醫療健康
眾所周知,醫療健康是一個備受爭議但價值創造能力較強的行業。越來越高的醫療成本、頗為復雜的保險制度、過度工作的醫生和護士,以及尚未解決的公共衛生問題,都在不同程度上對病患和專業醫護人員之間的互動方式產生了影響。
而想要徹底解決這些阻礙醫療健康行業發展進步的問題,提高病患的就診效率和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我們可以有多種選擇。比如說,讓用戶以最快的速度獲取實時信息;再比如說,充分利用各種創新性的監測技術和預測性的診斷方法。但其實,不論是哪一種選擇,從本質上來說都算是基于物聯網的解決方案。
醫療健康行業的顛覆者——物聯網技術
今年初,全球頂級管理咨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 Consulting)公布了一份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在醫療健康領域所有高層管理人員當中,有73%的人都認為,在接下來三年當中,物聯網將會成為顛覆整個行業的關鍵性技術。但是,該報告還進一步指出,同樣在這些高層管理人員當中,只有49%的人認為,他們的上級領導在物聯網技術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對整個醫療健康行業所起的作用這個問題上,有著透徹并且正確的了解。
最近,全球知名數字研究機構eMarketer預計,到2020年,與物聯網相關的醫療健康領域,將會創造出高達1630億美元的價值。如果以2015年的市場表現為基礎,那將會實現超過38%的復合年增長率。
下面,我列舉了這份研究報告中提到的四種使用案例:
第一,聯網設備和傳感器對各種健康數據進行實時收集和分析;
第二,將所有網絡中的全部醫療設備連接起來;
第三,對那些與醫療健康相關的資產進行準確定位;
第四,優化與病患護理和醫療研究相關的事宜。
另外,這份研究報告還追蹤以下三個方面的具體情況:
第一,藥品庫存;
第二,保證老年病患在家中的活動安全;
第三,為那種提醒病患按時吃藥的藥瓶研究工作提供支持。
來自數據之中的價值
目前,全球信息技術和業務解決方案領導者IBM,已經根據醫療健康行業的具體發展狀況,對自家認識數據分析平臺Watson進行了相應調整,并且將業務重心適當往與醫療健康相關的各種產品和服務上轉移。下面,該公司針對聯網設備帶來的數據優勢和實際好處,進行了四個方面的羅列和介紹:
第一,組織績效的優化;
第二,客戶參與的完善;
第三,決策過程的加強;
第四,在保證成本效益的同時,實現對病患體驗的管理。
除了醫療健康,Watson的產品線還延伸至了其他很多領域,其中包括基金組學、新藥發現、病患管理和腫瘤學等等。
IBM Watson Health的副首席衛生官Andrew Norden,在深入研究Watson的腫瘤和癌癥治療事宜之后,是這樣介紹的:“具體說來,病患的醫療數據首先會進入我們的認知計算系統,接著Watson會根據這些數據,來向醫生提供一系列治療方案建議,并且把各種方案所用到的基本原理以及那些支持性的證據一并整理出來。”
也就是說,Watson能夠為醫生提供一種首選方案以及多種備選方案。現在,我們以印度第三大城市班加羅爾,作為現實案例。在這座城市中,醫生對于Watson所提供的治療方案的認可程度非常高。其中,肺癌治療方案的認可率高達96%;直腸癌治療方案的認可率為93%;結腸癌治療方案的認可率為81%。除此之外,泰國曼谷康民國際醫院(Bumrungrad International Hospital)的醫生,對于Watson治療方案認可率為83%;韓國嘉泉大學(Gachon University)附屬醫院吉醫院(Gil Medical Center)的醫生,對于Watson治療方案認可率為73%。
Norden主要的研究方向是腫瘤學,平時也會鼓勵其他醫生去探究一些創新性的治療方案。他表示:“有時候,Watson提供的不同治療方案建議,會在決策過程中給醫生帶來一些靈感,從而對治療方案作出及時和必要的調整。又有時候,Watson整理出來的支持性證據,恰好能夠證實醫生已有治療方案的可行性,使他們在治療方案決策過程中更加自信。簡單地說,這就是Watson在臨床醫療護理方面所起的作用。”
最為常見的應用案例——溫度
除了直接觸及消費者的應用案例,物聯網另一個有趣的應用領域,就是醫療和護理質量。根據跨國移動電話運營商沃達豐(Vodafone)發布的一份有關醫藥供應鏈的案例研究顯示,在那些對溫度比較敏感的藥物當中,有三分之一在使用的時候,都已經出現了腐化現象。
該分析報告指出:“一般情況下,藥物從工廠運到倉庫,再送到病患手中,要流轉30次之多。因此,某些藥物出現腐化現象,也就很正常了。當然,也有些時候,是因為病患沒能夠正確儲存藥物,從而導致它們出現了質量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沃達豐與一家叫做AntTail的公司達成了合作,在藥物包裝上放置了專門的傳感器,以便對溫度、光源和移動幅度進行監測。沃達豐在傳感器當中,內置了自家公司的全球智能SIM卡,并且已經連接好了相應的運營商網絡。
另外,我們還要介紹一家叫做BlueMetal的業務類型比較相似的公司。它的主要任務,來自Weka Health Solutions公司。具體說來,就是研發一款能夠提供疫苗接種服務的便攜式冰箱。該便攜式冰箱,會利用40多個傳感器,并且借助遙測技術,將各種數據發送到控制盤應用當中。
Weka Health Solutions首席運營官Alan Lowenstein介紹說:“當下,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都對現代化的疫苗流通體系,有著迫切的需求。大家都在想辦法,去保證疫苗新鮮、安全和優質。而冰凍醫療這種方式,恰好能夠保證病患的用藥安全,并且能夠全面優化藥物供應鏈的管理流程。”由于在這方面的貢獻,BlueMetal在2016年的微軟物聯網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贏得了年度大獎。
說到微軟,就不得不介紹一下HealthVault這個平臺,它也是微軟通過技術為醫療健康事業提供支持的重要表現之一。HealthVault既可以為企業提供服務,也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服務。具體說來,企業和消費者可以在相互之間,分享由電子健康記錄生成的、智能設備提供的、以及醫療服務商匯總的所有數據信息。從醫生角度出發,他們可以通過HealthVault向病患發送經過加密的醫療信息;從病患角度出發,他們可以通過各種第三方應用程序上傳自己的健康信息,以便醫生借助這些信息進行診斷。
未來的5G網絡
愛立信消費者實驗室(Ericsson Consumer Labs)是瑞典知名網絡基礎設施供應商愛立信旗下的研究分支機構。近日,該實驗室對外公布了一份研究報告,標題為《從醫療健康到家庭護理:5G技術在醫療健康轉型中的重要作用》。根據這份報告的調查結果,大多數病患都希望自己能夠通過遠程醫療、移動應用程序和可穿戴物聯網設備,在醫療健康的使用和質量問題上掌握控制權。愛立信公司的研究人員在該報告中表示,如果想要在不同的數據需求情況之下,為大型機器通信和應用提供支持,那最好要有5G網絡作為技術基礎。
報告編寫人員介紹說:“舉個例子,理想狀況下,在遠程健康監測過程中,可穿戴設備(比如說心臟監測儀和葡萄糖監測儀)都需要以較低的數據速率,對中央數據資料存儲庫進行較高頻率的更新。但是,很遺憾,在現實生活中,各種已有網絡并不能在連接大量這類設備的同時,還提供所需要的質量保證。”
最近,愛立信已經與阿斯利康和無錫國家高新區,簽署了一份多方協議。前者是全球知名制藥公司,由前瑞典阿斯特拉公司和前英國捷利康公司于1999年合并而成,現在隸屬于中國移動公司;后者就是中國政府為了促進創新盒投資在江蘇無錫設立的工業園區。根據愛立信的介紹,在此次合作當中,他們將會使用窄帶物聯網(即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簡稱NB-IoT)技術,來連接各種醫療設備。NB-IoT技術構建于蜂窩網絡,只消耗大約180KHz的帶寬,可直接部署于GSM網絡、UMTS網絡或者LTE網絡,能夠降低部署成本、實現平滑升級。
此次多方協議的目的,就是對各種設備的整合、認證和管理進行測試。來自愛立信的Leif Johansson指出:“這一次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充分展示了這樣一點,即政府和行業確實能夠攜手為中國的醫療健康行業,打造一個創新性的生態系統。根據我們的預計,在中國醫療健康行業推進物聯網技術發展的過程當中,阿斯利康和愛立信將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另外,愛立信的調查報告還有一個有趣的發現,即未來醫生將會變身為數據科學家,同時數據安全也將會變得至關重要。
一說到落實物聯網技術,安全總是第一個出現在人們腦海中的字眼。但其實,在說到醫療健康行業、病患隱私保護,以及醫護人員職責時,端到端安全才是我們更加應該關注的問題。
為了保證物聯網技術在醫療健康環境中的創新和應用安全,IBM安全戰略風險與合規伙伴關系合伙人Michael Ash提出了一套包含以下三個方面的方法:
第一,通過某種聯盟的形式,來獲得最佳實踐效果。比如說,衛生信息信托聯盟(即Health Information Trust Alliance,簡稱HITRUST),專門針對物聯網時代下的醫療健康安全,發布了一個共同安全框架作為參考;
第二,針對那些涉及到物聯網安全的醫院,特別是在如今這種自帶設備移動辦公(即Bring Your Own Device,簡稱BYOD)的趨勢之下,提供專業的培訓服務,提高它們的工作效率;
第三,可以考慮僅僅針對醫學專用的物聯網設備,構建一個完全獨立的子網絡。這樣的話,一旦出現什么安全漏洞問題,這一子網絡以及網絡當中的各種設備,就能夠有效與其他那些網絡基礎設施隔離,從而限制對其他醫院系統的訪問,并且降低所帶來的風險和損壞。
醫生變身為數據科學家
由于這個問題有些許抽象,因此我專門咨詢了一位醫生朋友,問他對基于患者數據自動化分析和診斷有什么樣的看法。他是這么回答的: “對于醫生群體來說,責任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如果醫生需要對病人的診斷結果負有法律責任,那他們就不會放棄自己的專業自主權,而去相信數據科學。”
當然了,也有一些醫學人士對數據科學持樂觀態度,希望未來能夠在醫護人員與病患之間找到一種全新的互動方式。Dimiter V. Dimitrov博士在《醫療健康研究信息》這篇文章中指出,接下來,醫療健康領域的物聯網技術和大數據運用,將會催生更多“個性化的疾病預防健康教練”。
這些人能夠理解各種與健康和良好行為相關的數據,并且會幫助自己的客戶避免那些與飲食習慣相關的慢性疾病,從而提高用戶的認知能力,保證良好精神狀態,過上健康生活。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這些人的作用也將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除上述觀點以外,Dimitrov博士還介紹了一些在醫療健康領域落實物聯網技術所遇到的挑戰。其中,最為基本的,就是網絡連接問題。具體說來,包括對簡易設備管理的需求,以及能夠從各種來源和平臺,對數據進行簡化并且整合到云服務中去的應用程序編程接口等等。
Dimitrov博士認為,未來我們對物聯網所采取的態度,一定要積極主動。想要實現更好部署,那就必須要有正確的培訓和反饋。用紙質材料記錄患者病情這類傳統方法,將會不再適用。畢竟這種紙質記錄,只有少數人有權利查看。而且,存在丟失或者被損壞的風險。所以,只要安全和隱私問題得到保證,醫療健康數據信息,就能夠通過輕輕一敲以電子的形式記錄并且保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