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一直被認為是繼計算機和移動互聯網之后顛覆人們生活的第三次革命。
根據今年秋天外國數據研究機構BI Intelligence發布的一份報告預測,到2020年,全球通過物聯網鏈接的設備總數將達到240億臺,占到全球總體聯網設備數的70%。在今后的5年中,全球物聯網解決方案的總開支預計將達到6萬億美元。
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作為互聯網時代的科技巨頭之一,谷歌自然不會視而不見。實際上,從2011年開始,谷歌在物聯網方面的布局就首次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軟件:系統+通訊
2011年5月,在當年的Google I/O大會上,谷歌首次提出了Android@Home智能家居計劃。通過Android@Home,用戶在一部安卓手機或平板上就能控制家中的電燈、空調、音響播放器等一系列的智能家居產品。
在技術實現上,Android@Home采用了基于IEEE802.15.4標準的ZigBee技術,其傳輸特點就是低功耗、低成本和低延遲。同時,谷歌還在安卓操作系統的底層開放了針對家電控制的專用API接口,符合規范的家電通過ZigBee技術與手機建立好物理連接,安卓應用程序就能通過專用的API實現對這些家電的一系列智能化控制,除了遠程開關操作之外,一些智能電燈產品甚至能在用戶玩游戲時配合劇情產生頻閃效果。
到了2012年,谷歌又基于Android@Home發布了一款名為Nexus Q的球狀流媒體播放器,該產品被外界視為谷歌憑借Android@Home進入智能家居的標桿。但不幸的是因為高昂的定價和只能支持谷歌的內置服務,Nexus Q并沒有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在2013年年初就匆匆下架。至此,谷歌以自身產品進軍智能家居的努力宣告失敗,而在隨后接近一年的時間中,Android@Home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作為一家主打軟件產品的公司,谷歌在打造物聯網軟件平臺的努力自然不會隨著Android@Home的失敗而消失。
2014年10月,谷歌公布了The Physical Web項目源碼,希望通過統一資源定位符(URL)的方式建立起一套智能硬件之間的互聯互通標準。用戶不需要下載專門的App,只需要像瀏覽網頁時那樣,點擊某個設備對應的URL鏈接,就能實現對該智能硬件的操作。但作為一個早期的實驗性項目,谷歌并沒有正式推出,只是在開發者群體進行了小范圍的交流。
在2015年的Google I/O大會上,谷歌針對物聯網應用正式發布了名為Brillo的物聯網RTOS實時操作系統,和基于json的物聯網通訊語言Weave。
其中Brillo是一個極簡化的Android操作系統,拿掉了所有復雜的上層界面,只留下操作系統底層的核心,使得Brillo可以被方便地嵌入門鈴、監控攝像頭、烤箱等各種型號的智能硬件之中。
而Weave是基于json的智能硬件通信語言,谷歌意在創建智能硬件間通用的通信、指令收發方案,讓智能設備之間通過Weave實現自主化的互動和溝通。例如在用戶鎖門的同時,不需要手動操作,烤箱和空調就會探測到門鎖的狀態并主動關閉自己的電源。
I/O大會之后,谷歌又在7月份發布了一款開源的低功耗藍牙通信平臺Eddystone,目的是為了抗衡蘋果的iBeacon,在物聯網近場通訊技術上保留自己的話語權。
今年年初,谷歌針對Brillo、Weave和Eddystone等技術召開了Ubiquity開發者峰會,向開發人員全面介紹了這些技術的實現細節,幫助他們在谷歌的物聯網框架下進行更深度的開發。
至此,谷歌在物聯網軟件方面形成了從操作系統到通訊協議的全面布局。
硬件:終端+路由
軟件之外,谷歌在物聯網的硬件布局上也一直是不遺余力的。
2014年初,谷歌斥資32億美元收購了智能硬件公司Nest。在此之前,該公司因為廣受歡迎的智能溫控器和智能煙霧報警器成為了業界的明星公司。谷歌也因此對該公司給予厚望,在2015年的架構調整中,把Nest列為與Google平起平坐的Alphabet旗下子公司之一。
2014年中旬,Nest還聯合ARM、三星電子、菲思卡爾等重量級硬件玩家成立了Thread聯盟,推出了全新的物聯網協議Thread。
但令人失望的是,隨后Nest并沒有全身心地投入到產品的創新之中,而是憑借谷歌的資源進行了一系列的并購(包括智能攝像頭公司Dropcam和智能家居品牌Revolv),隨后又陷入了高管人事糾紛和大批員工離職的泥淖之中,并因此造成產品的迭代緩慢和業績的一蹶不振。終于在今年8月,Nest被Alphabet重組,劃入谷歌物聯網部門,加入了Google Home的產品研發之中。這也標志著谷歌在智能硬件布局上的一次全面失敗。
或許是受到亞馬遜Echo智能音箱的啟發,也或許是在Nest身上看不到希望,谷歌在今年5月份的I/O大會上正式推出了自己的智能硬件產品——Google Home。
按照谷歌的介紹,Google Home絕不僅僅是一個智能音箱,而是作為家居智能硬件的控制中心。Google Home內部集成了谷歌強大的搜索引擎、語音助手、機器學習以及人工智能技術,可以連接電視、插座、臺燈和空調等所有符合谷歌標準的智能硬件產品并進行語音控制,同時還能設置待辦事項、鬧鐘和購物清單,對用戶的個人生活和家居環境進行綜合性的智能控制。
除了作為物聯網前端的智能硬件設備,谷歌在網絡連接的中介設備——路由器上也有自己的布局。
2015年8月,谷歌發布了旗下首款高端路由器產品OnHub,該路由器采用了桶狀設計,內置13根天線,支持802.11ac標準,可同時運行在2.4GHz和5GHz兩種頻率下,最高傳輸速率達到了1.9Gbps。除了能夠對網絡進行智能監測和動態調節之外,更重要的是:OnHub還支持Google Weave、802.15.4和Bluetooth Smart等一系列物聯網相關的近程通信協議。
今年10月,谷歌又推出了Google WiFi,這款路由器產品設計簡潔,體積小巧,外觀很像一個冰球。但更關鍵的是,Google WiFi可以與Google Home和手機連接,實現智能化的網絡控制,還可以利用機器學習對網絡中的行為進行一系列的智能優化,例如自動轉換到信號更強的網絡連接等。
外媒評價稱:無論是OnHub還是Google Wifi,谷歌的目的其實都是相同的,那就是用路由器來統領其它廠商的智能設備。
其實說到底,物聯網的本質還是互聯網,只不過產生連接的終端不再是手機和電腦,而是嵌入了各種傳感器和網絡連接功能的智能硬件。從這一點來說,作為互聯網行業的老司機,谷歌無疑具有著天然的優勢,這一點從谷歌在硬件和軟件全方位的布局上也能看得出來。但這并不代表從此物聯網就是谷歌的天下:軟件上,谷歌Brillo有微軟Windows 10 IoT操作系統的競爭,硬件上,谷歌Home也面對著亞馬遜Echo智能音箱的壓力。無論如何,在方興未艾的物聯網市場,將來究竟如何還是一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