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銀的創始人孫正義曾經說過,“今天每個人大概會有兩個移動設備,但到2020年時,每個人被連接的設備的數量會達到1000個”。今天我們很難想象與1000個設備連接的狀態會如何,但更難想象的是如果我們處于“離線”狀態會怎樣。
連接,不再是狹義的動作,更像是某種狀態。未來的社會將成為一個萬物互聯的社會。
那么,究竟什么是“萬物互聯”?在萬物互聯的社會、萬物互聯網的時代,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又將發生哪些有趣的變化?我們不妨帶著疑問去探尋。
一、關于“萬物互聯”的三個認識。
1.“萬物互聯”的前因是互聯網的急速發展。
過去的四十年,信息產業以無以復加的速度覆蓋并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去。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快速融入到各行各業,“互聯網+”成為促進新經濟發展的不二法門,智能終端、4G網絡的全面普及又極大地促進了移動互聯網產業的崛起……可以說,互聯網讓人類社會參與并推動了一場意義深遠的變革。
傳統的信息化沒有釋放出信息和數據的流動性,而互聯網作為信息處理成本最低的基礎設施,其開放、平等、透明等特性將使信息和數據動起來轉化成巨大生產力,成為社會財富增長的新源泉。如果傳統產業可以分為“原子層”和“比特層”,那么“互聯網化轉型”就是通過某種更有效率的方式對傳統產業的“比特層”進行改造升級,甚至是從根源上進行顛覆式創新。
然而遺憾的是,盡管“比特層”的創新日新月異,“原子層”的信息化卻還停留在一個相對落后的階段。信息、數據在PC、智能終端以及部分可穿戴設備上流通,但大多數的物品仍處于離線狀態,即使已經建立連接的,往往也是淺層次的。
在此背景下,“萬物互聯”的概念應運而生。
2.“萬物互聯”將帶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
問,是什么將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便捷和豐富?萬物互聯和信息流通。因此“萬物互聯”的兩項核心任務是:1.讓天下萬物具備連接屬性;2.讓信息和數據自由流通。
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總裁、總參謀長曾鳴發表過一個觀點,頗以為然:“萬物互聯”是互聯網時代的重大突破,互聯網最終的使命是讓任何人、任何物、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隨時展現,這是真正的所有人、所有物都互聯、互通、互動。
如果說互聯網是人與人的連接,物聯網是人與物、物與物的連接,那么萬物互聯就是讓人、物、數據、流程、場景等結合在一起使得連接更有用、更有價值。思科發布的《思科萬物互聯價值指數調查白皮書》中指出:萬物互聯將信息轉化為行動,給企業、個人和國家創造新的功能,并帶來更加豐富的體驗和前所未有的經濟發展機遇。
3.“萬物互聯”的中期目標是實現“三網融合”,終極目標是服務人。
用阿里巴巴集團OS事業群總裁張春暉的話來說,光把“萬物”連起來還不夠。還有一張網應該把服務連起來,用戶可以享有服務的功能,第三張網是把人和人連起來。這三張網最后再合成一張網,那可能就是萬物互聯網。
這其實并不難理解,不管是什么網,終極目標都是以人為中心,讓服務能夠連接、流轉,最終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因此,按照“以終為始”的思維推演,萬物互聯的指向是人,核心是數據,手段是連接,關鍵是流程,最終業態則是不同場景下的應用與服務。
二、 “萬物互聯”的明天,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會發生什么?
電影《碟中諜4》中那個隨時監控人的一切數據的隱形眼鏡讓人印象深刻,阿湯哥正是在這個“神器”的幫助下在摩天大樓里順利地完成“掉包”。然而真實生活中的萬物互聯究竟是什么模樣,對大多數人來說可能有些抽象,我們不妨打開腦洞想象一下幾個生活當中的具體場景。
場景1.
你吞下一枚含有微型傳感器的藥丸,馬上就能通過手機檢測到身體的有關健康指標,并通過加密網絡將所有的信息通報給你的醫生。你的醫生隨身攜帶的終端設備馬上會顯示相關信息。根據你的病情,他開了一些處方藥。系統會把處方自動發送到距離你最近的藥房。藥房把藥物備齊之后,網絡系統會自動通知快遞公司,快遞公司將會把藥品送到你手中。在整個過程中,你根本不需要去醫院、診所或者藥房。
場景2.
你是一位貨車司機,剛完成了一次補貨任務之后正在返程的路上。突然你車內的顯示屏彈出信息,中央系統告訴你某個商場的某種商品出現短缺,你目前所在位置距離那個商場最近,同時你車上的剩余庫存能夠滿足商場所需的補貨量。屏幕上還會顯示商品名稱、補貨量以及需要在商場的哪個門卸貨。接下來,車上的GPS 系統會根據實時交通狀況,指示你到達商場的最佳路線。在你距離商場一公里的時候,商場的相關人員會自動收到系統通知,到達接貨地點并做好接貨的各項準備。
事實上,當萬物互聯成為現實,我們工作生活中的場景還會更加復雜,但只要完成了連接和信息交互,一切都會變得無比智能。
但設想終究是設想,要實現萬物互聯并非易事,至少需要幾個前提條件:
一是完成一套萬物連接的標準;
二是生產一批提供連接的產品;
三是搭建一個信息交互的平臺;
四是構建一張服務貫通的網絡。
簡單來說,這都屬于基礎設施層面的工作。如今,這一切正在變成現實。無論是連接標準、產品生態、信息交互平臺還是貫通服務的網絡,國內各大公司都開始積極布局,其中表現比較突出的要算阿里,在云計算、操作系統、物聯網標準、電商網絡建設等方面都處于領先地位,甚至具備了與國際巨頭競爭的基礎,其中YunOS已經超越WP成為全球第三大移動設備操作系統。
三、YunOS的生態戰
根據思科預測,萬物互聯在未來十年創造的潛在價值將達到14.4 萬億美元,這將是 2013 年至 2022年各個企業和行業之間可創造或將遷移的增加的收入和降低的成本之總和。顯然,萬物互聯領域又將成為一眾企業競相爭奪的寶地。可喜的是,國內的企業這次走在了前面。
今年在上海舉辦的MWC2016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 阿里巴巴集團OS事業群總裁張春暉對外闡述了YunOS的萬物互聯之道,YunOS將整合阿里巴巴大數據、云計算及操作系統能力,注入到物聯網各行各業的芯片中,形成“云上芯片”,為萬物互聯提供了底層能力和基礎設施。
縱觀國內互聯網圈,距離商業最近的阿里在萬物互聯領域是最活躍的。近年來,阿里的幾招布局的確讓人眼前一亮,并且可以說都是更靠近底層能力、更接近基礎設施、更具備宏觀視野,無論是電商和物流領域、云計算領域還是OS領域,可以說都做得可圈可點,讓人刮目相看。
在今年8月初,有一則不僅對YunOS甚至對產業鏈都意義重大的消息:YunOS主導的ID2物聯網相關國際標準項目,在瑞士日內瓦舉辦的ITU-T SG20物聯網研究組全體會議上,立項通過。這也標志著國人將在專利和標準領域占據先手,在未來的競爭中率先把握知識產權這個關鍵主動權。
產品層面,YunOS的布局也相當廣泛。在智能手機領域,做到第三大移動操作系統,2015年擁有超過7%的市場份額,而目前,它在智能電視、可穿戴設備、汽車、智能家居等領域均有表現不俗的產品與合作伙伴。在汽車領域,阿里聯合上汽集團推出首款互聯網汽車,將汽車打造成另一個生活平臺;在智能家居領域,還與美的等合作伙伴推出智能冰箱等產品讓人腦洞大開……可以說是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場景做了“全覆蓋”。在YunOS連接的智能生態產品中,我們看到手機、電視、芯片、筆電、汽車、家居一個都不少,powered by YunOS 似乎成為了進入萬物互聯領域的第一張門票。
值得關注的是,與其他廠商不同,阿里并沒有推出自己的產品,也沒有在某些細分領域作垂直整合一體化,而是通過操作系統的方式切入人們工作生活的具體場景,以更低的身位進入智能硬件領域。與此同時,阿里云的云計算布局也在積極進行中,相當于在計算經濟中建立了自己的基礎設施,這樣看,雖然身位更貼近基礎設施,但未來可期,算得上戰略布局的高手。
信息透明化、競爭全球化、服務同質化,產業變革帶來諸多挑戰;新競爭者蠢蠢欲動、老牌玩家虎視眈眈,企業面臨的危機隨處可見。在這樣一個大變革時代,敢想敢為還遠遠不夠,保業守成更是自尋末路,唯有大膽設想、細心籌劃、耐心求證、扎實探索方可有所斬獲,YunOS正在努力,希望可以看到更多的參與者一起推動行業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