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業升級就是塑造一個完整、整合、高效率、高價值的制造網絡體系的過程。
中國制造的轉型升級戰略,盡管有多種路徑和方式,但總體而言,就是要從傳統上高度依賴低成本勞動力、依賴大量資源能源消耗、依賴國際市場、產出大批量低附加值制成品的制造模式,轉為以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為驅動,結合服務與商務模式創新,面向國內國外市場產出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和高質量產品的制造模式演進。
結合未來的世界制造趨勢,可以預見中國制造的升級路徑,就是沿著從傳統制造模式向服務型制造、共享經濟、工業互聯網最終到物聯網的模式演化路徑。
服務型制造:重組產業鏈關系和增強服務
服務型制造,簡而言之,就是基于制造的服務和面向服務的制造,是一種制造與服務互相融合促進的制造模式,具有資源整合、促進創新與價值增值的特點。國內學術界研究制造與服務的融合并提出服務型制造已經有近十年的時間,最終在國內取得共識并上升為國家制造戰略的主要方向。《中國制造2025》明確指出要將服務型制造作為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主要路徑之一。2016年8月,工信部、國家發改委、中國工程院聯合印發《發展服務型制造專項行動指南》,為整個中國制造業發展服務型制造進行了具體規劃和指導。
從服務型制造的發展而言,它的產生離不開世界制造業的發展趨勢轉變,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后,世界經濟與制造業產生了三個深刻的變革:一是整個世界經濟逐漸向服務經濟演變,進入到服務時代,發達國家服務經濟在整個經濟中的比重普遍占到70%以上;二是制造業本身的充分服務化,世界制造五百強企業中服務環節所產生的收入占到了整體收入的大部分;三是消費領域的變化,顧客不再滿足于大批量生產的一致性產品,而是越來越追求個性化、差異性的產品,同時希望獲得更好的服務體驗。在這種趨勢下,原有工業時代典型的大批量同質規模化生產的模式,被重新組織、高度柔性化從而提供個性化、差異化產品+全生命周期服務的新產業模式所替代,這就是服務型制造模式。
中國制造業發展服務型制造模式,將具有三個明顯的特點:一是通過企業之間增強服務而帶來的相互耦合關系,重新組織全產業鏈的設計、研發、生產、配送等資源,從而更有效地提升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二是通過服務與制造的結合,充分鼓勵生產端與消費端的融合促進,從而激發更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技術創新;三是通過不斷加強服務環節,不斷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制造業的整體盈利能力。
共享制造:在更大范圍內配置資源
服務型制造的提出和其思路,主要是在互聯網時代的前期,更多通過對現實產業鏈關系的重組和服務增強來實現整體制造業的提升。而進入到網絡時代,互聯網所具有的跨時空、低交易成本和大規模的資源調度能力,為更新的制造業模式,打下了基礎。共享經濟所衍生出的共享制造,就是網絡經濟所展現出來的一種新型制造模式。
共享經濟在制造領域的拓展,就是共享制造模式,其核心是在整個網絡技術發展的基礎上,實現不同地域制造資源的共享和交易,從而在更大范圍內實現制造資源的最優化利用,減少重復投入和浪費。這對于降低制造端的成本和促進整個制造體系的效率提升都有極大的幫助。共享制造的主要體系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制造資源的共享與交易平臺;二是制造需求的傳遞與產品交付體系;三是共享制造資源的管理與質量維護體系,這些都需要認真的給予研究和實踐中解決。
比共享制造更進一步的工業互聯網
共享制造只是網絡經濟在制造領域延伸的第一步,是對已有生產資源的共享和再利用。隨著網絡技術在制造領域的進一步延伸,最終是要形成整個生產資源系統的連接和網絡化調度。也就是說,整個制造體系中的各個環節的研發、設計、制造、運輸、服務等資源,最終都被納入到整個工業互聯網的平臺之中。在這樣的工業互聯網中,地域的限制和技術能力的限制已經不再成為制造能力的制約,因為整個工業互聯網上的資源都是可以分享調度的。
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也將沿著幾個不同的階段演化:第一步是在初始階段,實現小范圍的制造資源的互聯網化,這在很多企業已經實現;第二步是在企業的區域范圍內,實現較大面積(如園區和區域)的生產資源互聯網化;第三步是在整個企業的范圍內,實現大面積異地調度的廣泛生產資源互聯網化;第四步是在同產業內,實現同產業領域的大規模生產資源的互聯網化;第五步是將不同產業的制造資源統籌,形成完整的復雜產品網絡制造體系。
當然,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也并不是沒有問題。在工業互聯網的早期,企業在小范圍實施生產資源的互聯網化時,較容易推進,一旦到工業互聯網拓展到跨越企業邊界,那么就涉及到一系列包括質量追溯、產品品牌、企業特質差異等深度問題,這將遠超過工業互聯網的技術本身。但無論怎樣,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對不同行業的深度嵌入,中國制造業必然將同樣走向工業互聯網的演化,這將極大提升整個制造業的競爭與創新能力。
最終要實現基于萬物互聯的物聯網
在完成了共享經濟將消費品實現共享和工業互聯網實現了生產資源的連接后,進一步的制造模式的演化,就是最終要實現基于萬物互聯的物聯網。
物聯網的實施,將是一個可以預見但依然需要數十年才能充分實現的未來。同樣,也面臨著諸多的技術問題與社會管理問題,這包括技術方面的若干問題,如:需求端的客戶需求快速感知和識別技術;制造資源端的制造資源全面分享和調度技術;全制造環節的人工智能決策和資源調度;遍及全球的快速物料配送體系等。而在社會管理方面的問題包括:物質充分滿足后,產品價值的如何判定和交易;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區別;全球物料體系的資源協調、交易與分配等。
當然,以上的不同階段,并不是一個逐級演化的過程,而是各個模式同步演化,程度上有所差異。整體而言,就是將孤立、分散、低效率、低價值的制造體系,變成一個完整、整合、高效率、高價值的制造網絡體系的過程。這就是中國制造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通過努力所需要解決的問題,而中國制造,也將通過這樣的路徑,成為世界制造體系叢林中最有競爭力和價值的重要力量。(作者:何哲,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研究員、國家戰略研究中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