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都在熱炒初創企業的的時候,創業仍然是一件讓人難以下定決心涉足的話題。創業初期最為困難的一步,不是技術開發,而是說服周邊的人們。如果沒有十足的勇氣,創業的失敗很容易導致整個人生的失敗。筆者所在的韓國,政府為了創造足夠充分的創業環境,設立了“再挑戰支援中心”、“再起支援保障”等支持創業失敗者的項目。美國風投企業SparkLabs公司針對各個地區的初創企業,進行了生態系統方面的評價和排序。排在第一位的是美國硅谷,韓國首爾排在紐約之后,列第五位。首爾雖然在“法律制度/政策環境”項目上僅僅得到了10分項的5分,但整體成績相比洛杉磯、北京、倫敦地區還要高。隨著物聯網時代的到來,創業市場上也刮起了變革之風。現在來看看初創企業可以獲得的新機會以及希望。
初創企業的重心,從原來的軟件和應用程序為主,慢慢擴散到硬件領域的創業。對了資金實力不足的創業企業來說,硬件創業仍然是一道門檻,但正變得越來越低。LG Business針對加快硬件創業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第一個因素,就是低廉硬件的登場——價格僅為100~150人民幣左右的開源產品“Arduino”,即可實現簡單的傳感和通信功能。第二個因素,就是可以低成本制造產品原型的3D打印機的普及,以及Fablab等供個人使用的創客空間的涌現。利用3D打印機、激光切割機等數字裝備,可以非常方便、快捷地完成硬件原型。第三個因素,針對創業者的融資方式變得多樣化。除了傳統的風險投資商,眾籌(crowd funding)、加速器(accelera-tor)、孵化器(incubator)等形態的創業平臺,降低了創業者的風險。如今的初創企業已不再局限于移動應用開發,而逐漸涉足于可穿戴、智能家居等物聯網領域。
面對急劇變化的經營環境,同時為了盡早確保和儲備新技術,各大企業都在積極進行著投資并購。對于初創企業來講,這些變化也有助于挖掘更多的資金渠道。2014年全年在物聯網領域的投資并購案件達到了60多次,相比2013年增加了8倍,涉及金額達到了143億美元。谷歌在過去的幾年間收購的企業超過了180家,收購價前十位的企業的收購金額就超過了250億美元。谷歌為了構建自家的智能家居系統,先后收購了Nest、DropCam、深度學習 (deep learning)專業公司Deepmind等物聯網領域的知名創業企業。蘋果也從2012年開始前后收購了30多家企業,以便應對后智能機時代。臉譜(Facebook)公司截止2015年上半年,就花費了220億美元收購的聊天工具WhatsApp、照片共享應用Instagram,以及虛擬現實設備公司Oculus等七家公司。韓國2015年的投資并購規模也比2014年增加了27%。對于創業企業來說,除了公開募股(IPO)以外,出現了更多的融資渠道和平臺。現在個人也可以通過眾籌平臺獲得社會上的小額融資支持,而且還有很多成功的案例。眾籌平臺中規模最大的Kickstarter自2009年成立以來,成功實現了20多億美元的融資,并支持了94,000多個創業項目。2015年占據智能手表市場第二位的Pebble,以及被谷歌收購的VR企業Oculus都是通過Kickstarter這個平臺成長起來的初創企業。韓國國會在2015年7月通過了眾籌法,并與今年1月試行該法案,預計會極大刺激韓國國內的眾籌活動。
如此環境變化中,初創企業將如何影響物聯網世界?或許可以從美國投資咨詢公司CB Insights發表的‘Unbundling’系列報告中找到一些答案。Bundling指的是將多個商品進行打包銷售;Unbundling正好相反,將打包銷售的商品分解,并單個銷售。以CD為例,之前的CD里含有多首歌曲,即Bundling銷售;那么現在的實時播放(Streaming)服務就是Unbundling模式。利用創新性的想法打破和變化原有產業結構的初創企業,如今除了音像市場,正逐步擴散到IT企業、銀行、酒店、流通等領域。如果分解蘋果的iOS,同樣可以看到iOS其實是由44家初創企業分別提供了其內置的應用程序和服務。如蘋果的音樂服務就由在線流媒體全球頂級企業Spotify以及Rhapsody提供;及時通信功能則由Snapchat提供功能。酒店行業中,也已經出現了嚴重威脅著希爾頓、萬豪等傳統酒店企業的初創公司;以Airbnb為代表的52家初創企業,已經在酒店預訂、活動籌劃等服務上高歌猛進。在金融領域中,貸款、匯款等傳統銀行業務,也被金融技術(Fintech, 金融+技術)初創企業逐步蠶食。提供海外匯款以及兌換業務的英國創業公司Transferwise,收取的手續費僅僅是銀行的十分之一;提供個人間交易公證業務的Land-ingclub,提供低貸款利率和高存款利息服務,并且正持續擴大市場份額。不久的將來,可以預見金融行業將被這些創新性公司顛覆和重新洗牌。此外,物流(聯邦快遞)、家電(霍尼韋爾)、日化(寶潔)、汽車等行業也正在被Unbundling著。
Gartner在2014年年度大會上曾經預言,很多慣性思維認為物聯網的發展將會被大企業們所主導,但個人創業以及初創企業才是引導物聯網市場發展的主體。美國知名未來學者杰瑞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也認為,相比垂直整合的大型企業,中小企業更有可能成為掌控和發揮物聯網威力的主題。誰將主導物聯網市場,目前還難以定論。如果說,過去誰掌握了大規模資本和生產工具,誰就可以主導市場;但在不就的未來,可以預見市場的主導力量將會是基于各種創新想法、小而快速反映的中小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