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物聯網市場動態 → 正文

數據才是車聯網的未來

責任編輯:editor09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6-03-31 12:07:34 本文摘自:Ofweek 物聯網

“每一年都是中國車聯網的元年。”

看到有關車聯網的報道,不由發出這樣的感慨。這當然不是什么好的評價。因為這意味著每年都在推倒重來。從08年國內開始提到車聯網,到2010年后各大車廠陸續發布車載系統,每年都能看到轟轟烈烈的車聯網論壇沙龍和發布會,以及各種牛逼哄哄的新概念。

然并卵。

從3G到4G,從小屏到大屏,從語音識別到人工智能,從新能源到無人駕駛,幾乎每種新技術都在給中國車聯網注射強心劑。事實上,與其說是新技術促進了車聯網的發展,不如說是所謂的車聯網在“貼靠”新技術名詞,為各家的產品博眼球加分。

真正要開發一套完整的車載系統難度非常大,其復雜度遠遠超過手機,其難度在于資源整合,而不是單項技術突破。簡單羅列其中的核心問題:

車載系統必須與汽車配套,而汽車電子的生產周期與生命周期和電子工業(特別是手機行業)差別太大。車載系統在電子零配件采購上,完全無法與手機對標采購量和更新速度。華為小米都是上千萬甚至上億的銷量,樂視新跑出來做手機,銷量一下子也能達到400萬,這種規模在汽車行業是完全無法想象的。

車載系統對硬件要求與手機完全不同,啟動時間,高低溫的承受能力,抗震能力,信號接收的穩定性,等等。能想象車輛已經開出去半公里了,車載屏還停留在“啟動中”,導航還在定位的情景嗎?車載系統還需要和汽車本身適配,接入Can總線、電源等,必須是汽車整體的一部分。

車載系統對軟件要求與手機差別也很大。最明顯在交互方式上,手機族也許可以覺得自己可以隨時瞥一眼屏幕,隨手就能回復一條微信,但在駕駛過程中,屏幕在駕駛人右側,頂多進行單手操作。半秒鐘的分神就可能造成交通事故,因此頂多允許操作人一次觸擊。而我們在微信上回一個表情就需要三個步驟。從這個角度看,大屏未必能提供更安全的操作界面。

為什么說中國車聯網遇到困境?

在2010年之前,車聯網作為新概念,被認為是中國汽車行業可以彎道超車,趕超歐美日韓的利器。但這么多年過去,只起到了一點點普及工作,在汽車廣告中多了幾幀車載屏畫面。在用戶購車環節中,傳統的品牌,價格,動力,油耗等因素仍然是選擇重點,車載系統不過是中看不中用的點綴。

困境為何產生?

外因,就是車載系統的真正對手——手機。

如上所述,手機無論在價格和性能上都有其優勢。而且與國外用戶不同,中國市場是先有手機文化,再有汽車文化。年輕一代先接觸到手機,再接觸車機。用戶帶著對手機系統的用戶體驗和價格感知來看待車機系統;因此手機不僅打敗了前裝車載系統,更是后裝導航儀的大殺手。在汽車銷量持續走高的同時,后裝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卻在穩步下降。

面對手機這個外部強敵,廠商們通常是三種策略。

第一種是保守派。

主要是合資品牌,典型如安吉星。他們強調車載系統與手機的差異性,將車載系統與手機進行切割,強調安全和可靠。這個思路似乎沒有錯,但是按這個思路推導,其核心功能是安全類如碰撞預警,定位跟蹤等;信息娛樂被放棄或者弱化,甚至連導航都不是核心。這樣就造成此類車載系統的使用度和覆蓋率大大降低。使用度低,是因為畢竟安全類功能用戶平時感知很少,在中國路況下如果誤報太多反而引起車主反感;覆蓋率低,是因為此類功能成本高,只能安裝在豪華車高配車型,除非技術上有重大突破,否則很難普及。再有一點,此類技術核心都掌握在外資品牌本土研發中心,在中國落地需經過多重流程,就連安裝后運營適配都需要協調,更不要說為中國市場進行定制化開發了。

第二種是抄襲派。

此類是當前的主流,主要是自主品牌的中級車和后裝廠商。看著手機有什么新鮮的,馬上想辦法移植到車機上,然后做一些適配性開發。例如將4G模塊搬到車機上,將語音小助手搬到車機上,將大屏搬到車機上。當然,如上所述,由于車內環境不同適配并不簡單。客觀地說,抄襲派對當前車載系統的信息娛樂化做出了最大的貢獻。但是,他們只能做出比其他車載系統更“有趣”的系統,而無法真正打敗手機。事實上,這些系統的供應商們往往也是手機和PAD系統的供應商,無論軟件還是硬件,再多開一條生產流水線,多開一個分支版本而已。這也決定了無論上層怎么想發力,根基總是孱弱。

第三種是投降派。

投降派的思路是,反正打不過手機,不如就讓手機上車吧。典型的如百度CarLife,把手機屏幕映射到車機屏。這樣車機只需要做一件事:做一塊大屏。

這不僅是百度等互聯網公司的想法,更是汽車工程師的想法。他們實在被車載系統復雜的人機交互需求搞煩了。采用映射方案,汽車工程師可以專心做自己的事情,而信息娛樂歸手機APP們負責吧。

但是,問題并不會自己走掉。舉幾個UI的例子,前面說過,車機屏在中控臺(HUD的還不是主流),屏幕其實在駕駛人右側。如果這個APP設計有左側的菜單欄或按鈕就不容易看見。車機屏在白天會被陽光曬到,除了屏幕玻璃要能去反光,界面背景色也要有較大色差以方便區別;而到了夜間又要防止屏幕太刺眼。車機操作要盡可能少,因此拖拉滑滾要改為點擊,并且要有明確的點擊按鍵。這些差異就意味著,如果要做好一個適合車載系統的APP,界面幾乎要重構!那么,又有多少APP會為了一個小眾市場,去做這樣的修改呢?

車聯網困境的內因,則是建立不起來一個有效的生態。

傳統車聯網生態圈,包括車廠、零配件供應商,后裝廠商,電信運營商,地圖供應商,服務供應商等。近幾年,互聯網企業從服務供應商角色開始嘗試主角身份,例如阿里和百度。

從技術上講,車載系統要有效獨立于手機系統,必須能提供手機無法提供的服務,例如安防,同時能降低成本能讓用戶接受,使得服務真正能夠覆蓋到市場。從這個角度看,車聯網的核心還在于主機廠。這不僅僅指ADAS等高科技技術,而是說如果沒有主機廠提供基礎服務,其他各家的努力也都是事倍功半。

例如喜馬拉雅一直嘗試擴大汽車用戶市場,但是如果用車機解決不了流量問題,用手機的效果不夠理想,因此嘗試推車載硬件。然后就遇到所有車載硬件的共同問題,各種車型點煙口不盡相同,怎么接電?怎么安插?

車險UBI也是最近的熱門,為此出現很多OBD產品。可是OBD真能準確記錄車輛駕駛行為和碰撞記錄嗎?如果僅考慮對車速和軌跡的判斷,百度地圖已經做得非常好了;但要是能嚴格判定撞擊的方向、角度和力度,恐怕還是需要TBox 來解決。一個設計不佳的OBD在顛簸路面上就可能自己松脫了。

模式和價值導向影響車聯網行業發展

再說說模式,傳統產業圈的模式,由車廠或一級供應商牽頭,組織其他各家作為二級、三級供應商,形成一條產業鏈,每級向上層收費,車廠最終向用戶收費。對于車廠來說,賣車是其核心,汽車銷量是各級領導背負的業績指標。車聯網其實是賣車的噱頭。

對于車廠來說,投入幾千萬進行底盤或者變速箱的研發,可能2~3年過去連個動靜都看不到,而領導任期已過了一半。但是車聯網卻是一條捷徑,只要加個APP,今天就可以和這個互聯網大佬談戰略合作,明天和那個國際品牌談共同開發,起碼媒體曝光度足夠了。

但實際投入去整合產業鏈,主機廠們不僅是不懂,更重要的是缺乏真正的決心和視野。何為真正的決心呢,就是為車聯網制定統一的標準,從硬件接口到數據格式做到開放性。然而車廠們是把車聯網作為噱頭互相攀比的,把自己的系統作為各自品牌的代言人,進一步造成下級供應商各自站隊,不僅不能統一,反而加劇分裂。

由于是銷量導向和營銷導向,車廠車聯網系統的主導部門往往是市場部,他們更關心每年A級車展的話題,而不是整合資源。同樣是這個道理,越是基礎薄弱的車廠,越是希望能在車載系統上玩些花樣放大招,而有品牌優勢和技術優勢,不愁用戶的車型反而趨于保守,不求掉隊即可。這也是車聯網叫好不叫座,貌似熱鬧普及率卻不高的原因。

對后裝廠商來說,他們倒是真想能提供統一市場的產品,但是核心接口和協議都在車廠手里,深圳廠商們通過破解手段提供的解決方案,要么只能對某款車型定制,要么只是提供簡單服務,綜合能力還是輸給手機。后裝貌似有量,但細分程度比前裝更厲害。因為后裝需要進行車輛改裝,渠道成為關鍵因素;后裝廠商的大部分利潤也被4S店、美容店劃走。系統成本越高,渠道加價也越高,用戶接受度越低,資金周轉周期越長,因此后裝廠商更樂意提供簡單的小成本方案,其產品的技術完整性也相對較低。

對運營商、地圖供應商來說,汽車市場畢竟是整體市場中一個較小的份額,他們樂得參與,但絕不會化大力氣去主導整合。

互聯網企業則是懵懂的,開始以為開辟了一大片藍海,然后發現所謂的藍海被劃分支離破裂的小片。例如阿里和上汽合作,上汽的確是中國最大的汽車集團,可是里面又分了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和上汽自主品牌,這三家之間的關系,比淘寶,天貓,支付寶之間復雜的多。接著意識到所謂的小片,還不是池塘而是沼澤地,互聯網人的開發模式和汽車行業完全對不上。

以微信為例,不止一家車廠想要和微信合作,在車機屏上接入微信應用。但仔細一想,要實現操作安全且方便,并沒有那么簡單。最好的方式不是通過觸屏,而是方向盤按鈕。這里就涉及到方向盤按鍵信號的對接。從微信團隊的角度看,整個汽車市場只是眾多想與之合作的一家;但是從車廠角度,都想把微信上車作為自有品牌的獨特亮點。微信團隊其實不可能和一家家車廠分別談合作,而就算是最大的上汽集團,其用戶體量比起招行,萬達來說要小得多,而開發難度要復雜得多。

因此中國車聯網困境的最大內因,就在于處于核心地位的車企不愿意合作開放統一標準,從而使得真正的車聯網企業有機會在此基礎上開發成長。同時,車廠把車聯網作為銷售噱頭而不是運營手段,Tier1供應商能拿多少費用就做多少事,生態鏈中的其他各家也樂得把車廠作為沖頭,從其研發費和營銷費用中分一杯羹。

真正的未來

那么,該如何解決中國車聯網的困境,車聯網的真正出路在哪里?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拋開技術細節,拋開目前產業鏈的關系,來看真正的用戶需求。車聯網的困境不是某一種新技術比如語音識別可以解決的。無人駕駛當然會徹底改變開車習慣,但這一天還遙遙無期,目前僅僅是概念。車聯網的問題本身就是產業鏈自身惡習造成的,也不能指望他們自己改變。

作為車主來說,一個理想的車載系統不僅僅是一個導航系統,一個大屏幕,或者是一個救援電話。真正的車載系統是汽車大腦和客服中心,用戶不需要成為汽車養護專家,系統能主動安排保養計劃和維修方案;用戶不需要是駕駛高手,系統能根據路況,還有車主的行程安排合適的路線;用戶不需要是DIY高人或者黑客,系統能主動供應海量音樂、聊天節目、自駕游建議等等。

這個理想的車載系統不僅功能強大,而且是合適的。合適的意思是,它不僅能提供定制化,個性化的服務項目和服務內容,用戶為之支付的價格也是合理的。如果用戶一天開車10小時,他付10小時的費用;如果他只開了1小時,他就付1小時的費用。按需使用,就像用汽油一樣。

車載系統和發動機、輪胎不一樣。一輛新車只要完成銷售,對車廠來說其使命已基本完結。一輛新車只要上了路,其價格就立馬打了8折。但車載系統的價值在于被使用;只有被使用了,它才能更好地服務;被使用得越多,它的服務價值越大。因此車載系統的收費模式必須再向后延展,而不能指望車主在買車時就為將來未必用得著的功能買單。對目前銷售導向的汽車行業來說,這種理想的車載系統是無法實現的,不在于技術,而在于商業邏輯。

答案呼之欲出。要打造符合用戶需求的車載系統和車聯網系統,關鍵在于汽車行業本身的改變。在銷售、制造之外,出現一種新型的汽車運營商。由這個新角色來滿足用戶需求,改變商業邏輯,重新組合產業鏈。

一個未來車聯網的愿景

假設在2030年,有這樣的一家汽車運營商T。它每年從各家車廠訂制新車投放到城市鄉村運營。普通人不需要自己購買車輛,而是從T公司按年或月,甚至按天租用車輛。所有從T發出的車輛,都有統一的車載系統,區別在于屏的尺寸和服務項目。

在2030年,由于城市建設和道路規范的要求,汽車性能本身差異已不明顯。當然某種特殊的車標仍給少數車主帶來一些虛榮感。車輛最重要的部分是車牌和車載系統,車輛其他部分在需要維修的時候,都可以在T公司合作的連鎖維修店迅速更換。車牌和車載系統甚至也直接綁定合為一體了。車輛在訂制的那個時刻,就已經確認了其工作地點、客戶類型和主要用途。

這似乎是科幻小說,但并不遙遠。國內各大城市的道路擁堵情況越來越嚴重,限行限牌措施不斷加緊;車牌費和車輛養護成本節節升高。車主們越來越意識到,他們需要的不是車輛而是出行服務。那么像T公司這樣的汽車運營商,才是車主們的真正服務者。

當T公司手握大批客戶時,它反過來成為汽車制造商的大客戶。與之前面向零售客戶不同,車廠必須按照T公司的需求進行生產。T公司為了更好地服務自己的客戶,就會有意識有目的地整合資源,而不是為了營銷噱頭博熱點。

T公司為了旗下車輛能安全租用,要求車廠將訂制車型統一配置通訊模塊和GPS,并輸出總線數據作為二次開發使用。T公司與電信運營商簽署合同,為所有車輛配置套餐池保證系統在線。T公司進一步采購地圖、音樂資源為自己客戶服務。T公司還與連鎖汽修巨頭Q公司達成合作,所有車輛在Q旗下維修店進行檢修,必要時Q可提供上門服務。

為了進一步擴大服務能力,T公司和競爭對手P公司,Y公司達成一致,統一車載系統的基本交互規則以及跨平臺的通訊協議。用戶就像使用電話系統一樣,無論在哪里打電話,都使用同樣的操作方式,并且不用考慮對方是否使用同一家電話網絡。作為一個新興行業,T和競爭對手們不像傳統的汽車廠那樣糾結零和游戲,而是抱團做大市場,以取得更大的用戶市場和更好的供應商條款。

T公司希望能給用戶提供一站式服務和終身服務。無論用戶之前租用的是否是同一輛車或者同款車,當用戶再次進入T公司網絡時,他只需最小的學習成本。并且T公司鼓勵用戶輸入更多的個人信息和個人計劃,以便為他更好地調整車載系統,甚至在一年后為他單獨定制一輛車。

鑒于車主喜歡干凈,新車將配置細白銀拉絲輪轂便于清潔;由于一年后他是要去西藏自駕,因此會安裝越野輪胎;系統將進藏公路沿途維修點的電話預存在通訊錄中,并下載一批藏族風情歌曲在存儲中。用戶將在成都雙流機場附近的取車點取車,在行駛過程中車載系統不斷評估車輛狀況,及時提醒用戶調整駕駛方式。當用戶確認在下一站進行維修后,平臺通知物流系統將所需配件送到維修點。

這一切同樣并非科幻。國內已經有易到、奇瑞、博泰合作造車的案例,從面向運營的角度去定制化生產車輛。也就是說,不是先生產汽車再想辦法做營銷去銷售,而是通過預訂預售的模式去運營車輛。這樣的模式在軟件業手機業已經成為常態,未來也必將在汽車行業發生。

還有一個易到的案例,由于易到和攜程的合作關系,用戶在攜程訂完機票后可隨即選擇易到專車在機場接機,而且如果航班延誤,專車司機也會統一得到更新通知。這種向后延展的服務,在汽車運營商模式下必然成為趨勢。

相比無人駕駛和新能源,這種服務整合創新更可能發生在中國。阿里能超越eBay和沃爾瑪,并不是靠技術創新,而是更準確及時地去響應中國社會商業邏輯改革的需求。中國的汽車保有量必將超越美國,但是城市建設和汽車文化建設則肯定跟不上發展速度。汽車運營商模式的技術成熟度不如美國,但社會需求卻急迫得多。而需求,才是真正推導技術變革的力量。

這其實意味著,原本作為車廠Tie1的車聯網服務商轉而成為車廠的客戶,運營服務從成本中心轉化為盈利中心,主機廠和地圖、通訊服務商一樣,成為汽車運營商的供應商。

已有的產業鏈中,誰最有可能成為“這樣”的汽車運營商呢?

可能是滴滴+騰訊,滴滴已經將業務擴展到代駕、試駕和保養維護。滴滴可以從一套對司機的手機端APP開始,逐步延伸到車載系統;從對接車廠的試駕業務開始,逐步演化為車廠的大客戶;

可能是易到+樂視,易到堅持專車業務,并在單點上不斷強化并逐步開始生產定制車型,再謀求橫向推廣;而樂視在其身后提供資金和資源支持。

也有可能是神州租車或者龐大等經銷商巨頭……。

更大的可能是以上都不是,這些統統都是先烈,而真正的汽車運營商還在醞釀之中。但可以肯定的是,現在仍糾結銷量業績的主機廠肯定無法轉換思維成為汽車運營商。而后裝導航儀等廠家將被整合消化,就像被BAT吞下的小軟件商們。電信運營商和地圖供應商被管道化,他們的重點市場仍然在手機領域,但是會為汽車運營商開發許多特殊服務。

面向未來的車聯網運營系統

為汽車運營商服務的車聯網需要以下三個基本子系統:車輛管理系統、用戶管理系統和服務管理系統。

車輛管理系統包括車輛身份和配件庫。車輛身份不僅僅是VIN碼,而是整合了VIN碼,行車電腦編號、車牌號碼的唯一標識,車輛身份編號其實就是該車的車載系統編號,也是該車在整個運營系統中的唯一編號。

每輛車都有兩個賬戶:價值積分(Value)和余額積分(Amount)。價值積分代表該車的價值(殘值),余額積分代表該車的運營收益。價值隨著車輛使用消耗而降低,隨維護保養以及增配而升高。余額隨車輛使用從使用人那里得到收益,因購買車輛養護服務和其他消耗性服務如加油停車保險等減值。

顯然,汽車運營商的目標就是盡量保持車輛的價值積分,同時不斷提高余額積分。

用戶管理系統包括用戶身份,同樣對用戶有兩個賬戶:信用積分(Credit)和余額積分(Amount)。 用戶信用包括了其駕駛經驗,駕駛風格,違章歷史等;余額積分代表了用戶可購買洗車服務的能力。

如果用戶是自己租用車輛,其信用越佳,車輛使用費率越低。系統根據車輛使用時長(或里程)* 費率計算每次使用費用,并從用戶余額轉賬到車輛余額,同時根據實際損耗情況調整車輛價值積分和用戶信用積分。

如果用戶A租用車輛為用戶B提供專車服務,則系統從用戶B賬戶轉出余額,分配給到用戶A余額和車輛余額賬戶。同樣根據實際使用情況調整車輛價值積分和用戶A的信用積分。

無論用戶A或B,都只需要為自己的行車服務付費,而無需考慮加油、停車、保養、維修、保險的付費。這些費用支出都統一由汽車運營商從車輛余額系統中支出,由汽車運營商來面對第三個系統:服務管理系統。

服務管理系統包括服務供應商管理系統和服務推薦系統。原來車聯網生態鏈上的其他所有角色都屬于服務供應商,包括:汽車制造商、汽車維修保養連鎖店、零配件供應商、保險公司、加油站、停車場、音樂內容供應商、旅游公司…

汽車運營商對服務供應商進行集團采購。然后通過服務推薦的數據分析,安排對每輛車的具體服務安排。

假如汽車運營商想讓某輛車具備更高價值,就從余額賬戶撥款為其增加一年的音樂服務;服務到期后這部分的附加價值自動歸零。

由于汽車運營商有非常明確的目標:讓車輛價值最大化和利潤最大化,他們自然會選擇最合理的技術方案。無論是4G網絡,語音操控,還是ADAS,混合動力,將不再是為技術而技術。而用戶的手機就是用戶手機,是用戶系統的一部分,它可以和車載系統配合,例如通過身份授權去打開車門。但手機絕對無法去替換車機,這不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模式問題。

在這里,車載系統代表了車輛價值和創造的財富;汽車運營商通過車載系統運營車輛,提供出現服務。車載系統其實不是硬件,硬件也不過是某個服務供應商提供的服務;車載系統是車與人、車與車、車和各種服務之間的連接關系和連接歷史。

它就是數據。

數據才是車聯網的未來。

關鍵字:未來車聯網數據

本文摘自:Ofweek 物聯網

x 數據才是車聯網的未來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物聯網市場動態 → 正文

數據才是車聯網的未來

責任編輯:editor09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6-03-31 12:07:34 本文摘自:Ofweek 物聯網

“每一年都是中國車聯網的元年。”

看到有關車聯網的報道,不由發出這樣的感慨。這當然不是什么好的評價。因為這意味著每年都在推倒重來。從08年國內開始提到車聯網,到2010年后各大車廠陸續發布車載系統,每年都能看到轟轟烈烈的車聯網論壇沙龍和發布會,以及各種牛逼哄哄的新概念。

然并卵。

從3G到4G,從小屏到大屏,從語音識別到人工智能,從新能源到無人駕駛,幾乎每種新技術都在給中國車聯網注射強心劑。事實上,與其說是新技術促進了車聯網的發展,不如說是所謂的車聯網在“貼靠”新技術名詞,為各家的產品博眼球加分。

真正要開發一套完整的車載系統難度非常大,其復雜度遠遠超過手機,其難度在于資源整合,而不是單項技術突破。簡單羅列其中的核心問題:

車載系統必須與汽車配套,而汽車電子的生產周期與生命周期和電子工業(特別是手機行業)差別太大。車載系統在電子零配件采購上,完全無法與手機對標采購量和更新速度。華為小米都是上千萬甚至上億的銷量,樂視新跑出來做手機,銷量一下子也能達到400萬,這種規模在汽車行業是完全無法想象的。

車載系統對硬件要求與手機完全不同,啟動時間,高低溫的承受能力,抗震能力,信號接收的穩定性,等等。能想象車輛已經開出去半公里了,車載屏還停留在“啟動中”,導航還在定位的情景嗎?車載系統還需要和汽車本身適配,接入Can總線、電源等,必須是汽車整體的一部分。

車載系統對軟件要求與手機差別也很大。最明顯在交互方式上,手機族也許可以覺得自己可以隨時瞥一眼屏幕,隨手就能回復一條微信,但在駕駛過程中,屏幕在駕駛人右側,頂多進行單手操作。半秒鐘的分神就可能造成交通事故,因此頂多允許操作人一次觸擊。而我們在微信上回一個表情就需要三個步驟。從這個角度看,大屏未必能提供更安全的操作界面。

為什么說中國車聯網遇到困境?

在2010年之前,車聯網作為新概念,被認為是中國汽車行業可以彎道超車,趕超歐美日韓的利器。但這么多年過去,只起到了一點點普及工作,在汽車廣告中多了幾幀車載屏畫面。在用戶購車環節中,傳統的品牌,價格,動力,油耗等因素仍然是選擇重點,車載系統不過是中看不中用的點綴。

困境為何產生?

外因,就是車載系統的真正對手——手機。

如上所述,手機無論在價格和性能上都有其優勢。而且與國外用戶不同,中國市場是先有手機文化,再有汽車文化。年輕一代先接觸到手機,再接觸車機。用戶帶著對手機系統的用戶體驗和價格感知來看待車機系統;因此手機不僅打敗了前裝車載系統,更是后裝導航儀的大殺手。在汽車銷量持續走高的同時,后裝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卻在穩步下降。

面對手機這個外部強敵,廠商們通常是三種策略。

第一種是保守派。

主要是合資品牌,典型如安吉星。他們強調車載系統與手機的差異性,將車載系統與手機進行切割,強調安全和可靠。這個思路似乎沒有錯,但是按這個思路推導,其核心功能是安全類如碰撞預警,定位跟蹤等;信息娛樂被放棄或者弱化,甚至連導航都不是核心。這樣就造成此類車載系統的使用度和覆蓋率大大降低。使用度低,是因為畢竟安全類功能用戶平時感知很少,在中國路況下如果誤報太多反而引起車主反感;覆蓋率低,是因為此類功能成本高,只能安裝在豪華車高配車型,除非技術上有重大突破,否則很難普及。再有一點,此類技術核心都掌握在外資品牌本土研發中心,在中國落地需經過多重流程,就連安裝后運營適配都需要協調,更不要說為中國市場進行定制化開發了。

第二種是抄襲派。

此類是當前的主流,主要是自主品牌的中級車和后裝廠商。看著手機有什么新鮮的,馬上想辦法移植到車機上,然后做一些適配性開發。例如將4G模塊搬到車機上,將語音小助手搬到車機上,將大屏搬到車機上。當然,如上所述,由于車內環境不同適配并不簡單。客觀地說,抄襲派對當前車載系統的信息娛樂化做出了最大的貢獻。但是,他們只能做出比其他車載系統更“有趣”的系統,而無法真正打敗手機。事實上,這些系統的供應商們往往也是手機和PAD系統的供應商,無論軟件還是硬件,再多開一條生產流水線,多開一個分支版本而已。這也決定了無論上層怎么想發力,根基總是孱弱。

第三種是投降派。

投降派的思路是,反正打不過手機,不如就讓手機上車吧。典型的如百度CarLife,把手機屏幕映射到車機屏。這樣車機只需要做一件事:做一塊大屏。

這不僅是百度等互聯網公司的想法,更是汽車工程師的想法。他們實在被車載系統復雜的人機交互需求搞煩了。采用映射方案,汽車工程師可以專心做自己的事情,而信息娛樂歸手機APP們負責吧。

但是,問題并不會自己走掉。舉幾個UI的例子,前面說過,車機屏在中控臺(HUD的還不是主流),屏幕其實在駕駛人右側。如果這個APP設計有左側的菜單欄或按鈕就不容易看見。車機屏在白天會被陽光曬到,除了屏幕玻璃要能去反光,界面背景色也要有較大色差以方便區別;而到了夜間又要防止屏幕太刺眼。車機操作要盡可能少,因此拖拉滑滾要改為點擊,并且要有明確的點擊按鍵。這些差異就意味著,如果要做好一個適合車載系統的APP,界面幾乎要重構!那么,又有多少APP會為了一個小眾市場,去做這樣的修改呢?

車聯網困境的內因,則是建立不起來一個有效的生態。

傳統車聯網生態圈,包括車廠、零配件供應商,后裝廠商,電信運營商,地圖供應商,服務供應商等。近幾年,互聯網企業從服務供應商角色開始嘗試主角身份,例如阿里和百度。

從技術上講,車載系統要有效獨立于手機系統,必須能提供手機無法提供的服務,例如安防,同時能降低成本能讓用戶接受,使得服務真正能夠覆蓋到市場。從這個角度看,車聯網的核心還在于主機廠。這不僅僅指ADAS等高科技技術,而是說如果沒有主機廠提供基礎服務,其他各家的努力也都是事倍功半。

例如喜馬拉雅一直嘗試擴大汽車用戶市場,但是如果用車機解決不了流量問題,用手機的效果不夠理想,因此嘗試推車載硬件。然后就遇到所有車載硬件的共同問題,各種車型點煙口不盡相同,怎么接電?怎么安插?

車險UBI也是最近的熱門,為此出現很多OBD產品。可是OBD真能準確記錄車輛駕駛行為和碰撞記錄嗎?如果僅考慮對車速和軌跡的判斷,百度地圖已經做得非常好了;但要是能嚴格判定撞擊的方向、角度和力度,恐怕還是需要TBox 來解決。一個設計不佳的OBD在顛簸路面上就可能自己松脫了。

模式和價值導向影響車聯網行業發展

再說說模式,傳統產業圈的模式,由車廠或一級供應商牽頭,組織其他各家作為二級、三級供應商,形成一條產業鏈,每級向上層收費,車廠最終向用戶收費。對于車廠來說,賣車是其核心,汽車銷量是各級領導背負的業績指標。車聯網其實是賣車的噱頭。

對于車廠來說,投入幾千萬進行底盤或者變速箱的研發,可能2~3年過去連個動靜都看不到,而領導任期已過了一半。但是車聯網卻是一條捷徑,只要加個APP,今天就可以和這個互聯網大佬談戰略合作,明天和那個國際品牌談共同開發,起碼媒體曝光度足夠了。

但實際投入去整合產業鏈,主機廠們不僅是不懂,更重要的是缺乏真正的決心和視野。何為真正的決心呢,就是為車聯網制定統一的標準,從硬件接口到數據格式做到開放性。然而車廠們是把車聯網作為噱頭互相攀比的,把自己的系統作為各自品牌的代言人,進一步造成下級供應商各自站隊,不僅不能統一,反而加劇分裂。

由于是銷量導向和營銷導向,車廠車聯網系統的主導部門往往是市場部,他們更關心每年A級車展的話題,而不是整合資源。同樣是這個道理,越是基礎薄弱的車廠,越是希望能在車載系統上玩些花樣放大招,而有品牌優勢和技術優勢,不愁用戶的車型反而趨于保守,不求掉隊即可。這也是車聯網叫好不叫座,貌似熱鬧普及率卻不高的原因。

對后裝廠商來說,他們倒是真想能提供統一市場的產品,但是核心接口和協議都在車廠手里,深圳廠商們通過破解手段提供的解決方案,要么只能對某款車型定制,要么只是提供簡單服務,綜合能力還是輸給手機。后裝貌似有量,但細分程度比前裝更厲害。因為后裝需要進行車輛改裝,渠道成為關鍵因素;后裝廠商的大部分利潤也被4S店、美容店劃走。系統成本越高,渠道加價也越高,用戶接受度越低,資金周轉周期越長,因此后裝廠商更樂意提供簡單的小成本方案,其產品的技術完整性也相對較低。

對運營商、地圖供應商來說,汽車市場畢竟是整體市場中一個較小的份額,他們樂得參與,但絕不會化大力氣去主導整合。

互聯網企業則是懵懂的,開始以為開辟了一大片藍海,然后發現所謂的藍海被劃分支離破裂的小片。例如阿里和上汽合作,上汽的確是中國最大的汽車集團,可是里面又分了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和上汽自主品牌,這三家之間的關系,比淘寶,天貓,支付寶之間復雜的多。接著意識到所謂的小片,還不是池塘而是沼澤地,互聯網人的開發模式和汽車行業完全對不上。

以微信為例,不止一家車廠想要和微信合作,在車機屏上接入微信應用。但仔細一想,要實現操作安全且方便,并沒有那么簡單。最好的方式不是通過觸屏,而是方向盤按鈕。這里就涉及到方向盤按鍵信號的對接。從微信團隊的角度看,整個汽車市場只是眾多想與之合作的一家;但是從車廠角度,都想把微信上車作為自有品牌的獨特亮點。微信團隊其實不可能和一家家車廠分別談合作,而就算是最大的上汽集團,其用戶體量比起招行,萬達來說要小得多,而開發難度要復雜得多。

因此中國車聯網困境的最大內因,就在于處于核心地位的車企不愿意合作開放統一標準,從而使得真正的車聯網企業有機會在此基礎上開發成長。同時,車廠把車聯網作為銷售噱頭而不是運營手段,Tier1供應商能拿多少費用就做多少事,生態鏈中的其他各家也樂得把車廠作為沖頭,從其研發費和營銷費用中分一杯羹。

真正的未來

那么,該如何解決中國車聯網的困境,車聯網的真正出路在哪里?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拋開技術細節,拋開目前產業鏈的關系,來看真正的用戶需求。車聯網的困境不是某一種新技術比如語音識別可以解決的。無人駕駛當然會徹底改變開車習慣,但這一天還遙遙無期,目前僅僅是概念。車聯網的問題本身就是產業鏈自身惡習造成的,也不能指望他們自己改變。

作為車主來說,一個理想的車載系統不僅僅是一個導航系統,一個大屏幕,或者是一個救援電話。真正的車載系統是汽車大腦和客服中心,用戶不需要成為汽車養護專家,系統能主動安排保養計劃和維修方案;用戶不需要是駕駛高手,系統能根據路況,還有車主的行程安排合適的路線;用戶不需要是DIY高人或者黑客,系統能主動供應海量音樂、聊天節目、自駕游建議等等。

這個理想的車載系統不僅功能強大,而且是合適的。合適的意思是,它不僅能提供定制化,個性化的服務項目和服務內容,用戶為之支付的價格也是合理的。如果用戶一天開車10小時,他付10小時的費用;如果他只開了1小時,他就付1小時的費用。按需使用,就像用汽油一樣。

車載系統和發動機、輪胎不一樣。一輛新車只要完成銷售,對車廠來說其使命已基本完結。一輛新車只要上了路,其價格就立馬打了8折。但車載系統的價值在于被使用;只有被使用了,它才能更好地服務;被使用得越多,它的服務價值越大。因此車載系統的收費模式必須再向后延展,而不能指望車主在買車時就為將來未必用得著的功能買單。對目前銷售導向的汽車行業來說,這種理想的車載系統是無法實現的,不在于技術,而在于商業邏輯。

答案呼之欲出。要打造符合用戶需求的車載系統和車聯網系統,關鍵在于汽車行業本身的改變。在銷售、制造之外,出現一種新型的汽車運營商。由這個新角色來滿足用戶需求,改變商業邏輯,重新組合產業鏈。

一個未來車聯網的愿景

假設在2030年,有這樣的一家汽車運營商T。它每年從各家車廠訂制新車投放到城市鄉村運營。普通人不需要自己購買車輛,而是從T公司按年或月,甚至按天租用車輛。所有從T發出的車輛,都有統一的車載系統,區別在于屏的尺寸和服務項目。

在2030年,由于城市建設和道路規范的要求,汽車性能本身差異已不明顯。當然某種特殊的車標仍給少數車主帶來一些虛榮感。車輛最重要的部分是車牌和車載系統,車輛其他部分在需要維修的時候,都可以在T公司合作的連鎖維修店迅速更換。車牌和車載系統甚至也直接綁定合為一體了。車輛在訂制的那個時刻,就已經確認了其工作地點、客戶類型和主要用途。

這似乎是科幻小說,但并不遙遠。國內各大城市的道路擁堵情況越來越嚴重,限行限牌措施不斷加緊;車牌費和車輛養護成本節節升高。車主們越來越意識到,他們需要的不是車輛而是出行服務。那么像T公司這樣的汽車運營商,才是車主們的真正服務者。

當T公司手握大批客戶時,它反過來成為汽車制造商的大客戶。與之前面向零售客戶不同,車廠必須按照T公司的需求進行生產。T公司為了更好地服務自己的客戶,就會有意識有目的地整合資源,而不是為了營銷噱頭博熱點。

T公司為了旗下車輛能安全租用,要求車廠將訂制車型統一配置通訊模塊和GPS,并輸出總線數據作為二次開發使用。T公司與電信運營商簽署合同,為所有車輛配置套餐池保證系統在線。T公司進一步采購地圖、音樂資源為自己客戶服務。T公司還與連鎖汽修巨頭Q公司達成合作,所有車輛在Q旗下維修店進行檢修,必要時Q可提供上門服務。

為了進一步擴大服務能力,T公司和競爭對手P公司,Y公司達成一致,統一車載系統的基本交互規則以及跨平臺的通訊協議。用戶就像使用電話系統一樣,無論在哪里打電話,都使用同樣的操作方式,并且不用考慮對方是否使用同一家電話網絡。作為一個新興行業,T和競爭對手們不像傳統的汽車廠那樣糾結零和游戲,而是抱團做大市場,以取得更大的用戶市場和更好的供應商條款。

T公司希望能給用戶提供一站式服務和終身服務。無論用戶之前租用的是否是同一輛車或者同款車,當用戶再次進入T公司網絡時,他只需最小的學習成本。并且T公司鼓勵用戶輸入更多的個人信息和個人計劃,以便為他更好地調整車載系統,甚至在一年后為他單獨定制一輛車。

鑒于車主喜歡干凈,新車將配置細白銀拉絲輪轂便于清潔;由于一年后他是要去西藏自駕,因此會安裝越野輪胎;系統將進藏公路沿途維修點的電話預存在通訊錄中,并下載一批藏族風情歌曲在存儲中。用戶將在成都雙流機場附近的取車點取車,在行駛過程中車載系統不斷評估車輛狀況,及時提醒用戶調整駕駛方式。當用戶確認在下一站進行維修后,平臺通知物流系統將所需配件送到維修點。

這一切同樣并非科幻。國內已經有易到、奇瑞、博泰合作造車的案例,從面向運營的角度去定制化生產車輛。也就是說,不是先生產汽車再想辦法做營銷去銷售,而是通過預訂預售的模式去運營車輛。這樣的模式在軟件業手機業已經成為常態,未來也必將在汽車行業發生。

還有一個易到的案例,由于易到和攜程的合作關系,用戶在攜程訂完機票后可隨即選擇易到專車在機場接機,而且如果航班延誤,專車司機也會統一得到更新通知。這種向后延展的服務,在汽車運營商模式下必然成為趨勢。

相比無人駕駛和新能源,這種服務整合創新更可能發生在中國。阿里能超越eBay和沃爾瑪,并不是靠技術創新,而是更準確及時地去響應中國社會商業邏輯改革的需求。中國的汽車保有量必將超越美國,但是城市建設和汽車文化建設則肯定跟不上發展速度。汽車運營商模式的技術成熟度不如美國,但社會需求卻急迫得多。而需求,才是真正推導技術變革的力量。

這其實意味著,原本作為車廠Tie1的車聯網服務商轉而成為車廠的客戶,運營服務從成本中心轉化為盈利中心,主機廠和地圖、通訊服務商一樣,成為汽車運營商的供應商。

已有的產業鏈中,誰最有可能成為“這樣”的汽車運營商呢?

可能是滴滴+騰訊,滴滴已經將業務擴展到代駕、試駕和保養維護。滴滴可以從一套對司機的手機端APP開始,逐步延伸到車載系統;從對接車廠的試駕業務開始,逐步演化為車廠的大客戶;

可能是易到+樂視,易到堅持專車業務,并在單點上不斷強化并逐步開始生產定制車型,再謀求橫向推廣;而樂視在其身后提供資金和資源支持。

也有可能是神州租車或者龐大等經銷商巨頭……。

更大的可能是以上都不是,這些統統都是先烈,而真正的汽車運營商還在醞釀之中。但可以肯定的是,現在仍糾結銷量業績的主機廠肯定無法轉換思維成為汽車運營商。而后裝導航儀等廠家將被整合消化,就像被BAT吞下的小軟件商們。電信運營商和地圖供應商被管道化,他們的重點市場仍然在手機領域,但是會為汽車運營商開發許多特殊服務。

面向未來的車聯網運營系統

為汽車運營商服務的車聯網需要以下三個基本子系統:車輛管理系統、用戶管理系統和服務管理系統。

車輛管理系統包括車輛身份和配件庫。車輛身份不僅僅是VIN碼,而是整合了VIN碼,行車電腦編號、車牌號碼的唯一標識,車輛身份編號其實就是該車的車載系統編號,也是該車在整個運營系統中的唯一編號。

每輛車都有兩個賬戶:價值積分(Value)和余額積分(Amount)。價值積分代表該車的價值(殘值),余額積分代表該車的運營收益。價值隨著車輛使用消耗而降低,隨維護保養以及增配而升高。余額隨車輛使用從使用人那里得到收益,因購買車輛養護服務和其他消耗性服務如加油停車保險等減值。

顯然,汽車運營商的目標就是盡量保持車輛的價值積分,同時不斷提高余額積分。

用戶管理系統包括用戶身份,同樣對用戶有兩個賬戶:信用積分(Credit)和余額積分(Amount)。 用戶信用包括了其駕駛經驗,駕駛風格,違章歷史等;余額積分代表了用戶可購買洗車服務的能力。

如果用戶是自己租用車輛,其信用越佳,車輛使用費率越低。系統根據車輛使用時長(或里程)* 費率計算每次使用費用,并從用戶余額轉賬到車輛余額,同時根據實際損耗情況調整車輛價值積分和用戶信用積分。

如果用戶A租用車輛為用戶B提供專車服務,則系統從用戶B賬戶轉出余額,分配給到用戶A余額和車輛余額賬戶。同樣根據實際使用情況調整車輛價值積分和用戶A的信用積分。

無論用戶A或B,都只需要為自己的行車服務付費,而無需考慮加油、停車、保養、維修、保險的付費。這些費用支出都統一由汽車運營商從車輛余額系統中支出,由汽車運營商來面對第三個系統:服務管理系統。

服務管理系統包括服務供應商管理系統和服務推薦系統。原來車聯網生態鏈上的其他所有角色都屬于服務供應商,包括:汽車制造商、汽車維修保養連鎖店、零配件供應商、保險公司、加油站、停車場、音樂內容供應商、旅游公司…

汽車運營商對服務供應商進行集團采購。然后通過服務推薦的數據分析,安排對每輛車的具體服務安排。

假如汽車運營商想讓某輛車具備更高價值,就從余額賬戶撥款為其增加一年的音樂服務;服務到期后這部分的附加價值自動歸零。

由于汽車運營商有非常明確的目標:讓車輛價值最大化和利潤最大化,他們自然會選擇最合理的技術方案。無論是4G網絡,語音操控,還是ADAS,混合動力,將不再是為技術而技術。而用戶的手機就是用戶手機,是用戶系統的一部分,它可以和車載系統配合,例如通過身份授權去打開車門。但手機絕對無法去替換車機,這不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模式問題。

在這里,車載系統代表了車輛價值和創造的財富;汽車運營商通過車載系統運營車輛,提供出現服務。車載系統其實不是硬件,硬件也不過是某個服務供應商提供的服務;車載系統是車與人、車與車、車和各種服務之間的連接關系和連接歷史。

它就是數據。

數據才是車聯網的未來。

關鍵字:未來車聯網數據

本文摘自:Ofweek 物聯網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渑池县| 汉中市| 比如县| 金门县| 平乡县| 泰安市| 勐海县| 德昌县| 鄢陵县| 吴桥县| 左贡县| 双峰县| 盐山县| 东乡县| 宁蒗| 湘潭市| 乌苏市| 长兴县| 武汉市| 简阳市| 台北县| 垣曲县| 固镇县| 昌邑市| 宁陵县| 涟水县| 衡水市| 玛曲县| 华宁县| 余庆县| 柞水县| 汕尾市| 周宁县| 探索| 旺苍县| 兴隆县| 阜宁县| 乐安县| 西畴县| 简阳市| 越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