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認為,物聯網的未來主要還得看亞馬遜、Azure和HTTP網絡。這主要是由于部署復雜網絡服務來處理數十億IoT更新讓企業不堪重負;因此,IoT將是云計算的領域。雖然筆者相信亞馬遜云計算網絡(AWS)、Azure和設備制造商將是大贏家,但思科也可能通過自己的做法推動IoT:霧計算。
思科
“等一下,”你可能會想,“你剛剛從思科Live大會回來,他們向你展示了各種Iox兼容、強化的聚合服務路由器,你被他們洗腦了?”
筆者確實有參加IOx的展示會,并且,在歐洲筆者有機會花很多時間與SolarWinds客戶交談,特別是市政府和公用事業管理員--談論他們的IoT計劃。筆者在這些談話中了解到,有些企業沒有急于調整LAN、邊緣和WAN以讓所有IoT流量都轉移到云中,他們可能會從中受益。
網絡霧和煙霧霧計算背后的概念是,沒有理由把數十億IoT設備的數萬億更新發送到遠程服務器。霧計算會將大量處理或者至少聚合轉移到邊緣網絡設備。這里的好處是為企業帶來更便宜的WAN和可能更富響應性的系統。例如,少量溫度、濕度、占用率和日照傳感器可共同工作來優化本地暖通空調。
霧計算的缺點是更復雜的部署和維護。即使忽略遠程部署的操作系統和應用代碼,對額外分布式邊緣網絡設備的管理和監控都會很龐大,而會被IoT云路徑避免。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這可能是減少互聯網帶寬以及事件處理作為服務的足夠理由。但對于只有有限連接選項或巨大IoT事件流的客戶,霧計算方法帶來優勢。
我們的IT工程師經常忘記管道的挑戰,但如果是擁有2萬設備的郵輪線,每個設備都要與網絡運營中心通過衛星鏈路進行通信,那么,IoT是嚴峻的挑戰。石油和天然氣、農業生產設施以及軍事業同樣是如此。為了共享設備信息,這些運營商可能需要方法來部署商品IoT基礎設施,同時保持主要數據集和業務邏輯靠近終端。對于他們來說,思科的統一基礎設施來分布數據集和邏輯,總結和路由Ops數據,帶寬卸載將很有吸引力。對于工廠車間和其他操作特別是如此,這些地方需要較大的前期投資于自定義控制和聚合代碼開發,這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好處。
主要是關于頻率霧計算和邊緣網絡肯定會有用武之地,它們最終的部署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更新的頻率以及本地啟動的關鍵性。如果IoT更新頻率很高,并且,帶寬或數據集成本與數據重要性具有很高相關性,那么,霧計算都是有吸引力的選擇。在另一方面,如果遠程操作可接受斷開,或者更新頻率很低,那么發送所有數據到云端以及顯著簡化網絡可能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