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讓行業前瞻者喜出望外的"物聯網藍海",已經風靡有幾年了,但一直沒有形成大氣候,除了技術難關需要突破之外,缺乏統一標準和政策扶持也是較大桎梏。在華為Marketing與解決方案部總裁張順茂看來,"2016年,物聯網的市場規模還將處于商業模式建立期,這是否能給運營商帶來多大收入,現在還很難看到。"
互聯網藍海仍待開發
當前,工業互聯網已成為各主要工業強國實現智能制造、搶占國際制造業競爭制高點的共同選項。而我國正處于結構調整、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將有力地促進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工業發展質量和效益,也為各類企業的創新發展、轉型發展創造出無限的商機,進而開辟新的藍海。為此,"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物聯網"都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領域。
在張順茂看來,工業互聯網有三個核心訴求,一是機器智能化,二是一張無所不在的網絡平臺,將人、物、數據、流程全部連接起來,三是大數據的存儲、分析、安全保障,以及數據價值的呈現和利用。
張順茂表示,為了完成工業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的遠大目標,僅華為一家是不夠的,工業互聯網發展需要整個行業的通力合作。因此,在明確在工業互聯網架構中的定位后,華為推出了"1+2+1"物聯網解決方案。
據張順茂介紹,前一個1指的就是LiteOS操作系統,2指智慧家庭網關和物聯網關、NB-IoT/5G兩種網絡接入方式,后一個1是指一個可對設備、數據和運營管理的IoT聯接管理平臺。
具體來說,一是傳感器的智能化,華為提供開發環境,和業界伙伴一起提供智能芯片,使所有終端能夠智能化;二是華為能夠提供無所不在的寬帶連接,把所有的終端連接起來,把數據安全的傳送到一個平臺,形成云端數據平臺,讓各行各業的合作伙伴能夠充分挖掘、利用。第三,華為在這個平臺上提供連接管理,讓被連接起來的各種設備、設施、傳感器得到高效的管理。
物聯網中的運營商應著力平臺
"運營商在物聯網上的著力點應該是一個平臺",張順茂表示,運營商不僅要著力在平臺,還需要做好數字化轉移。以前運營商直接對接客戶,但是在物聯網時代,一點受到很大挑戰,因為物聯網涉及眾多行業,而應用太多,一家運營商根本沒有能力掌握全部。由此來看,運營商把自己定位在P層是他們獲取價值的關鍵點。
據了解,目前國內外的眾多運營商都在向IOT方向轉型,大部分應用在表類、車類等層面。與GE、濰柴動力等企業偏向于數據分析的平臺不同,華為計劃做一個偏向于網絡層面的IOT聯接管理平臺。
"從華為的銷售收入來看,連接、接入方面是物聯網的主要收入來源,同時也是華為的強項,相比較建設平臺并沒有帶來太大收入,但是華為一直強調平臺建設,沒有這個平臺,物聯網的價值就很難實現和體現,這樣就占據了一個制高點",張順茂說。
亟需連接互通的行業標準
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將面臨多個挑戰,尤其是標準層面。張順茂坦言,物聯網這個曾經的藍海市場,由于市場太細分而一直難有起色。不同行業有不同行業的問題,同時不同行業有不同行業的標準,需要全部連接互通起來。
"這個標準首先是通信業務,通過通信協議把物跟網絡聯接起來,而這個標準在不同的行業又是不同的。"張順茂說道,在工業智能傳感器方面,很多領域到今天協議不一樣,各行各業都有不同的標準,讓多樣化的標準相兼容,工業互聯網才能有價值。
在傳感器智能化方面,華為主要是推動傳感接入的標準化,提供包括LTE-M等技術在內的通信芯片和開源操作系統LiteOS,實現豐富的數據采集和控制。
對此,他強調,華為當前聚焦車聯網、制造、能源和智慧家庭四大領域,將最新的ICT技術與行業深度融合,實現行業創新。根據行業現狀,這四個領域處于行業變革的最前沿,最有能力、驅動力、有愿望最早實現面向工業互聯網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