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6月1日報道,中國兩大電子巨頭——華為和小米都擁有豐富的背景和經驗,而他們都有同一個目標——物聯網。
華為在通訊業的領先技術與小米對電子市場的敏銳性既顯示了雙方的優勢也透露了其劣勢。洞悉這其中的差異有利于把握未來的趨勢——中國正在引導全球電子市場。
小米華為的共同點
華為和小米都是民營企業。尤其是華為,從1987年成立以來就一直采用民營經營方式。華為副總裁邵洋稱,這使華為在激烈競爭中保存了實力,并具有長遠眼光。經過20年在全球電子市場的打拼后,華為如今占據了歐洲4G市場50%的份額。
華為2014年營業收入為455億美元,其利潤為45億美元。
小米作為一家只創辦5年的公司,也采用了民營方式。其2014年營業收入為120億美元,與2013年相比增長了140%。2014年小米共出售6100萬部手機,在2013年基礎上實現了227%的巨大增長。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數據顯示,去年小米成為了全球第三大手機銷售商。
小米從未透露其利潤。許多行業觀察家稱其利潤微薄。
兩家公司都在迅速占領市場,然而雙方都沒有透露其占據市場的成本。
行業內最受歡迎的合作伙伴
物聯網世界都知道華為的存在。不同行業的領先供應商在籌備期“物聯”商業策略時,都愿意與華為合作。邵洋說:“像奔馳和寶馬這樣的公司也愿意與我們交流磋商。”
小米不僅僅只是消費性電子產品業的寵兒,它也是許多新興公司追捧的投資商。華米公司作為小米的擴展品牌,就是很好的例子。小米對品牌的投資和支持將公司打造成了中國的明星品牌。
年輕化
青年能量是小米的本質。華為雖然成立時間更早,也正努力保持公司的健康活力。其雇員退休年齡為45歲,并且,每年都有超過10000名畢業生進入華為公司。華為保持其員工的年輕、熱情以及忘我工作。
上述即為華為和小米的共同點所在。差異卻是,華為是一家擁有17萬雇員的巨頭,小米還是一家只有8000名員工的新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