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關于阿里巴巴IPO路演的消息充斥著朋友圈——3分鐘200億美元認購申請、最高融資250億美元、1990年以來全球融資規模最大的科技公司……這個看似與汽車無關的科技公司在汽車行業內同樣受到了高度關注。
250億美元會用來投資汽車嗎?這一疑問并不奇怪。7月,阿里巴巴宣布與上汽集團攜手打造互聯網汽車。此后,關于這一話題的討論不絕于耳。與此同時,樂視、北汽、吉利、凱翼等一系列汽車圈外、圈內的企業都先后給自己貼上了互聯網汽車的標簽。
但何為互聯網汽車,市場是否需要互聯網汽車?答案莫衷一是。反對者認為,一些車載互聯系統的操作不夠精準,容易分散駕駛者的注意力,體驗并不如傳統汽車;支持者認為,互聯網與汽車結合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汽車未來將只是一個移動終端,互聯網技術將使汽車這個傳統的代步工具煥發全新的生機。
企業在探索。最新的一個案例是,9月16日晚,號稱“國內車聯第一車”的比亞迪G5在北京正式上市。G5是比亞迪基于互聯網思維,攜手今日頭條、考拉FM、QQ音樂、芒果TV通力合作,為消費者定制移動互聯時代專屬座駕,主要賣點有藍牙鑰匙、PM2.5綠凈技術和Car pad多媒體系統。用戶可以通過G5,體驗看新聞、追韓劇、聽音樂等互聯網生活。
“比亞迪秉持開放的心態打造互聯網汽車。搭載這些移動應用軟件就意味著開放部分G5電子線路系統,這在很多車企看來都是很忌諱的事情。當其他品牌的車聯網產品還處于測試階段,比亞迪的車聯網產品已經實現了量產。”比亞迪汽車[微博]銷售公司總經理侯雁在發布會上說。
看中互聯網汽車的不止比亞迪。一家立志成為行業領先的智能互聯汽車企業——凱翼汽車在今年的成都車展前高調發布品牌,宣稱打造年輕人喜愛的智能互聯汽車,3年后年銷30萬輛,成為智能互聯汽車客戶首選品牌。
無論是比亞迪,還是凱翼都意識到了互聯網汽車在商業模式上的變化,他們都在選擇合適的合作伙伴。凱翼汽車總經理鄭兆瑞6月在其微博上拋出橄欖枝,凱翼汽車想引入一家互聯網科技企業戰略性投資,共同打造下一代汽車。
在互聯網、大數據等已經成為社會通用基礎設施的背景下,車企需要用互聯網思維對科技、市場、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中國的汽車企業顯然注意到了這一點并嘗試實踐。如上汽選擇與阿里巴巴合作,將yun OS操作系統、阿里通信、高德導航、阿里云計算集成到合作車輛上,通過互聯技術的包裝,將MG3以低價推向市場。在這種模式中,上汽憑借新技術應用取得差異化競爭優勢,互聯網企業則為自己的服務贏得更多有價值的用戶,實現雙贏。
值得注意的是,車企與互聯網企業的合作,亦得到政府部門的鼓勵與重視。工信部部長苗圩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成立大會上公開表示,汽車行業包括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要高度重視互聯網通訊技術與汽車行業的融合應用,實現技術創新。
而來勢洶涌的互聯網企業,試圖利用汽車這個“移動終端”在互聯網汽車領域分一杯羹,也將倒逼車企思考,在互聯網沖擊下,車企如何適應新的市場環境。2014年的互聯網大會上,互聯網汽車成了最火的概念,中國互聯網智能交通應用論壇吸引了眾多互聯網企業的圍觀、討論,參與者包括360以及Uber、PP租車等新型汽車共享平臺企業。
不管車企是否愿意,互聯網對汽車產業的滲透是不可逆轉的趨勢。電動車品牌特斯拉[微博]在全球的成功或許能夠說明一些問題。特斯拉Model S用戶表示,特斯拉的互聯系統不斷更新,不斷升級中進行完善。易到用車創始人周航認為,未來互聯網汽車廠商的商業模式可能發生變化,“它有可能初期賣得很便宜,但會伴隨著全使用周期關注更多的增值服務,從增值服務當中攫取更多利潤。”
現階段,無論是對車企還是互聯網企業而言,互聯網汽車都是一片亟待開發的藍海。不過需要提醒的是,互聯網汽車本身仍有諸多問題有待厘清,想搭順風車的企業仍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