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從Google 32億美元收購Nest,到蘋果發布Home Kit,再到Nest 5.5億美元收購Dropcam,由新的軟件平臺和硬件設備組成的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簡稱IoT)是為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但對亞洲乃至臺灣來說,這仍然是一個較為陌生的領域。
Electric Imp是總部位于舊金山的一家物聯網云服務創業公司,公司主要提供云平臺以及一些基礎的物聯網解決方案。2012年末公司完善了開發者預覽包,讓制造商繞過底層的技術開發過程,在云端已有的技術之上定制自己的產品。
在PingWest SYNC 2014臺北論壇上,我們邀請到了Electric Imp亞洲市場總監&臺灣總經理William Wang做一場主題演講。他以火爆的Nest為案例分享了物聯網背景下Electric Imp能做的事情,以及臺灣在物聯網市場的一些機會。
為什么是云平臺,而不是一款硬件?
William 首先介紹了Electric Imp創始團隊成員。其中創始人兼CEO Hugo Fiennes是蘋果公司的老牌員工,經歷了了iPhone1-5代的開發,之后跟隨Nest創始人Tony加入了Nest公司。
2012年Hugo離開了Nest,并聯合創辦了Electric Imp,旨在為智能硬件、家電添加互聯網服務。
之所以Electric Imp沒有和炙手可熱的Nest走一樣的軟硬結合的路線,William表示公司最先考慮的是Nest的的開發模式成本過高。“Nest還是以外觀、硬件設計為導向的一個公司,他們在對產品外型追求和蘋果公司有很多深思。”William說Nest很追求硬件的設計,但這會拉長底層技術研發的時間。
Nest目前團隊300-400人,歷時3-4年開發了兩款產品,銷量也不算非常樂觀,所以作為創業公司很難有大量的資金支撐自己。
在William看來,物聯網的家庭自動化方案解決上,競爭標準以及技術還比較混亂,設備通信協議包括Wi-Fi,火線,USB,紅外線以及自動化產品生態系統,包括X10,UPB, mControl, HomeSeer,Control4,Vivint,PowerHome, ActiveHome Pro等。
一些想要開發聯網電器或者設備的公司如果沒有非常資深的工程師,僅開發底層技術就要浪費1年的時間。Electric Imp正是看到了目前創業公司的一些訴求和市場環境,于是搭建了一套開發套裝,旨在讓硬件產品或者獨立開發物聯網設備的商家能繞過技術壁壘,直接開發有趣的應用或者做硬件設計。
“Electric Imp要做的類似于物聯網版的AWS。”William說。
Electric Imp解決方案的關鍵詞:媒介、傳遞
在William看來,現在物聯網服務的應用場景非常之多,比如說家里的白色家電,包括空氣清潔設備、門禁、還有歐美國家喜歡用的灑水器,這些產品大多都不具備聯網功能,還有很多開發的空間。
拿Nest來舉例,在美國溫控器是很常見的設備,大約25美金就可以買一個,但Nest賣250美金,是普通恒溫器的10倍。那么Nest賣的就不是一個溫控器,而是一個省錢的方案。比如Nest會提示你如果你用我設置的方案,你一年能節省500塊錢電費,等于說扣掉成本,你還剩250,人們就很愿意買。“其實Nest并不好安裝,還要特殊的電源,專業安裝。”William說:“但他抓住了一個省錢的服務理念,就把一款普通的設備賣到了一個很高的價格。”
除了恒溫器,目前家庭內能上網的產品還是手機、平板、電視,聯網的設備還有很多待開發。在William看來,在聯網設備有限的情況下,目前手機在家庭是一個連接互聯網和設備的媒介。
Nest團隊成員離職創辦的Electric Imp:不做軟硬整合,要做物聯網版AWS
Electric Imp現在用光感處理的方式傳遞信號——利用手機屏幕發出的不同顏色和頻率的亮光讓感應器識別。而手機屏幕上的閃光并不是隨機發射光束,而是通過一串算法和邏輯把wifi連接的內容傳遞給另一個傳感器(類似于燈光加密)。
臺灣的機會是讓硬件變“軟”
William展示的一張表格中顯示,在2012年底,Electric imp聯網測試了60多萬個設備。從地域分布中可以看出,歐美國家已經有大量聯網設備,但亞洲,尤其臺灣市場的紅點很少,也就是說臺灣的聯網硬件的市場還有很多開發空間。
William提到物聯網的應用場景并不僅限于家用,還可用于政府國土監測、汽車制造商的連接方案。”
“臺灣是一個硬件制造力很強的地方,但還處在一個在硬件拼毛利的階段。”William說:“把眼光放遠,在底層技術已有的基礎上開發一些更有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