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近一年多以來一直在我們身邊忽隱忽現。為何這么說?想想看我們身邊是否經常有同事分享說自己買了一個智能手環或者藍牙計步器之類的新鮮玩意。但是一周以后你再次提起相關物件的時候往往已經被束之高閣。
可穿戴設備并未停留在用戶身上
一邊是可穿戴設備火熱的銷售狀況,另外一邊是用戶們紛紛放棄使用,讓年輕的設備在盒子里落灰。這種矛盾的產生終究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當前的可穿戴智能設備收集的數據對于用戶來說并沒有太大實際意義。
即便是收集來的數據準確但是對于用戶來說,仍然缺乏完整性,所以并不足以影響到用戶的行為方式。手環提供的數據可以反映用戶的運動量是否足夠又或是睡眠質量是否達標。但是僅次而已,用戶仍舊不知道自己為什么運動量不夠,而睡眠質量不好應
單純的數據收集并沒有太大意義,如何結合數據與真實情況給出適當的結論才是真正有意義的下一環節。用戶需要知道,我怎么了,并且該怎么做。
而這些數據的采集,需要用一種更加自動化的方式進行,不需要用戶進行過多的操作。更加困難的是,還需要建立一個全新的數據分析系統,以輸出有價值的報告和預測。例如 PokitDok,就能利用人們在可穿戴設備的數據計算他們所需要的個人健康保險和醫療費用,如果上傳這類型的數據能夠提供一些醫療方面的折扣,相信會有一大部分用戶點頭同意。
但我們也許會戰戰兢兢地走向這樣的未來——關于健康隱私和數據安全的爭論不會休止,也會有更多 Nike 這樣的企業選擇減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