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可穿戴熱火朝天,可穿戴設備覆蓋在我們的身上,我們可以通過語音控制,通過手勢管理,或者我們只需動起來,就能激活它們。我們將在不久的將來使用可穿戴設備。而它們所采用的形式將會是多種多樣的。但是,至關重要的是它們能夠以靈敏實用的方式傳送數據。2013年,市面上出現了多款可穿戴設備,卻沒有任何一款產品取得主導地位。我們期望未來還會有來自多個領域的公司進軍這一潛力巨大但尚未得到準確定義的市場。那么2014年的可穿戴將會如何發展?
2014可穿戴與聯網
雖然在科技創新這場激烈的比賽中,緊追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之后的可穿戴設備開始顯示它們的能力,但是要走的路還很長。如今任何一款數碼產品都與物聯網息息相關,在走進我們的生活當中同時也在“虛擬生活”伴隨著我們左右。在一些發達的國家,智能手機的普及率很好地顯示了它們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們的行為標準。
但是,隨著智能手機市場逐步接近飽和點,新的連接設備,特別是常為新聞頭條的智能手表、谷歌眼鏡等穿戴設備的面世慢慢接管舞臺。當谷歌在2012年I/O開發者大會上發布了這款產品,售價1500美元,并向開發者提供預訂。似乎人們對這一新奇產品的問世而都感到好奇;都一一爭論起來,當然科技界的領頭羊們自然也不會錯過這個剛剛開始發力的新興市場。
就目前而言,增強現實技術還是一種膚淺的新奇玩意兒:你拿出手機,加載一個應用,然后看到一些與現實世界結合的虛擬物品。但是,隨著像谷歌眼鏡這樣的可穿戴技術出現,使用增強現實功能會變得更加容易。想象一下:當你去參加會議和社交活動時,看到每個參會者頭上都懸浮著一個LinkedIn按鈕;或者你在尋找辦公場地時,只要看著一棟大樓,就知道里面的哪些空間可供租用,費用是多少。增強現實可以讓創業者的生活變得更加輕松,更加富有成效。
穿戴醫療器械行業
近年來,醫療器械的需求不斷上升,在醫藥行業具有越來越廣泛的市場,但是由于醫療機構長期偏重于使用進口設備,再加上招標監管不嚴等原因,部分國產高端醫療器械遭受歧視,難以拓展國內市場。而在“新醫改”的政策環境下,發改委、科技部等政府部門對高端醫療器械研發投入了大量專項資金。同時在“十二五”期間我國將以經濟手段有效引導醫療機構使用國產醫療器械。當前衛生部開展的集中采購項目中,中標設備均以國產為主。有資深人士預測,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國內品牌與外資品牌在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的醫療設備占有率將進一步發生改變。
有消息稱近5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變化很大。行業的整體水平和市場供應能力不斷提高,一些成像診斷設備已從中國組裝發展到中國制造甚至中國開發生產,國產血管支架占國內同類產品市場的80%左右,國產彩超機占60%左右。
可穿戴智能醫療設備可以持續跟蹤患者后續情況,醫生可以動態評價藥物的療效,及時跟蹤患者的康復進展情況,發現潛在的風險因素。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健康的關注程度也會越來越高,醫療行業對的關注度會越來越大,其應用范圍也會越來越廣。
在目前的可穿戴設備銷售業績中,醫療設備占了絕大部分份額。從現在的趨勢來看,這種情況還將繼續下去。遠程病人監視、現場專業醫療護理等都可以應用可穿戴設備。據有關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達到18.6億元,較上一年增長17.7%。預計2017年底,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將突破百億,達到125.3 億元。按照GSM對移動醫療行業測算標準,醫療設備廠商和內容與應用提供商占比約39.83%,預計到2017年,中國可穿戴便攜醫療設備市場銷售規模將接近50億元。如盛大旗下果殼電子不久前率先發布了智能手表、智能戒指等四款產品,百度、以及一些手機廠商也紛紛推出可穿戴產品。穿戴式設備的身影越來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它們的功能也不僅僅局限于檢測睡眠,記錄運動等;于此同時中國醫療器械企業也不甘寂寞,紛紛投入重金研發可穿戴醫療設備。
智能顯示器的視覺突破
在民用微型顯示領域,頭戴式顯示類的產品一直以來都相當引人關注,但是由于顯示效果、佩戴舒適性以及使用實用性等問題的困擾,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都沒有獲得市場與消費者的認可。近些年來,頭戴式顯示技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不僅將高清與3D顯示融入其中,還通過加入各種各樣的傳感器、觸控器與智能系統,打造出可以取代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數碼移動娛樂設備的概念化之作,讓未來的生活變得更加隨心所欲。
然而這項技術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因素,特別是對于眼鏡的潛在危險也值得人們重視,畢竟要在這么近的距離觀看投射的影像與處理如此多的功能,會有不少問題要解決。但不可否認的是,當谷歌眼鏡的出現,就好像將電影中的未來世界帶到了現實,讓人們感受到科技正在改變生活。
從原理來講,頭戴式顯示器與其他類型的顯示一樣都是顯示圖像的設備,通常以眼罩與頭盔的方式將顯示屏貼近用戶的眼前,通過光路調整焦段從而在短距離向眼睛投射影像。頭戴式顯示器分為可透光和不可透光兩種,可透光式頭戴顯示器除了可以用于顯示畫面,還可以讓用戶看到顯示屏之后的圖像。從2012年發展至今,頭戴式顯示器開始逐步向家用市場邁進,性能越來越強大。而最初的頭戴式顯示主要應用在軍事與專業領域,常常搭配陀螺儀和位置跟蹤裝置,以便于追蹤用戶的視角和位置來改變三維場景的視點。在民用領域,頭戴式顯示器則會加入智能系統與移動通信功能,可提供與智能移動設備相同的功能,同時對影音播放的兼容能力也較專業領域的更強,能夠全面支持各種不同格式的音視頻文件。
光學部分的工作原理示意圖
2014 年的可穿戴,從現在市場上我們可以了解到核心的顯示部分各有不同,既有微型投影系統,也有OLED、LCD與LCoS顯示系統。每一種顯示系統各具特色,不少還具備了高清甚至全高清的2D或3D顯示能力,實用性已經達到非常高的水平。然而,由于制造成本高昂,長時間觀看對眼睛造成影響以及佩戴舒適性等問題都是造成其仍然沒能受到影音愛好者認可的主要原因。盡管如此,頭戴式顯示器技術的突飛猛進仍然引起了絕大部分年輕一代影音玩家的關注,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廠商準備進入這個領域。在新科技的日新月異下頭戴智能顯示器的完善與發展更加讓我們看到可穿戴的新的前景,當然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總結:從手機觸屏到各類可穿戴設備,科技產品及產業引導向一個新的革命。傳統的PC領域產品發展已經進入下半場,但PC成熟的產業鏈配合專業體感控制將會是移動化智能終端的融合新趨勢。包括蘋果、三星、谷歌在內的行業領軍者有望在語音控制、無線操控、智能顯示、近場支付等各類領域推出旗艦產品,它為我們可穿戴產品的設計、用戶體驗等帶來了不一樣的方向,也從側面推進了穿戴產品與物聯網的普及,將形成核心競爭力并引導整個產業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