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大潮之下,傳統企業豈能再“傳統”?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房有車似乎是衡量某些事物的標準,而其中的車更是出行必備,有車和沒車決定了一個人的行動軌跡和范圍。
五年前就有提出的車聯網概念,是移動互聯網大潮下物聯網概念的一個引申,行業背景不同,對車聯網概念的定義也不盡相同,但是共同的概念是車與通信技術和智能化應用的結合。
這其中,應用是核心,需求產生應用,應用服務需求。車企應該如何把握機遇?車聯網如何從概念到實踐?
機遇
車與人的關系,在于駕乘感受,不僅僅是車輛自身的機動性能,還包括車型、內飾、中控,以及車與人的功能連接。
選車,車的品牌,車的型號,車的價位,都是考量的因素,而對于車企而言,除去歷史原因、技術原因、專利原因,還有什么方式能產生差異化競爭?并且在差異化競爭中生成和運用對自身有利的條件?
講移動互聯網,講物聯網,這些都是我們身邊的東西,在用手機感情交流,用手機叫車,用手機導航,用手機訂房點餐買門票,用手機完成各種可以完成的事情的今天,車與手機與人的連接,就是真正車聯網的體現。
以易到用車為例,目前中國互聯網用車的第一品牌,產品元素很清晰:人+車+手機。
首先是人,基于分享經濟的特點,易到用車在中國有著50000名司機,且數字還在擴大,另一方面,有著百萬級的手機端用戶,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而在被服務者的角度,有一定幾率還會轉化為服務者。
接下來是車,易到用車是提供全國(目前有57個城市)各種場景化用車的應用,車型選擇也是多種多樣,經濟型、商務型到奢華型。比出租車更好的服務、更多的車型,更多的乘坐體驗,更多的應用場景。
再就是手機,人與車的連接,是依靠手機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典型設備來完成,客戶通過手機叫車,司機通過手機接單,客戶進行選擇下單,訂單下達,執行訂單,完成訂單。
在整個服務之中,除了易到用車本身之外,給乘客印象最深的,是車的品牌和型號。
每一次服務的過程,就是一次試乘的過程。
每一個易到用車的客戶,對于車企而言,都是潛在客戶,其中,未購車的占大多數,還有即將換車的,以及有幾率增加購車的。
加以易到用車的定位,客戶定位中高端,在消費能力和決策能力上,都占有主導地位。
易到用車所完成的人+車+手機的閉環,既是車聯網的成功實踐,同時,也是在這個閉環中最具商業價值的傳統行業——汽車業的新興渠道。
跨界
傳統形態下,車企與客戶打交道都是通過4S店,4S店的數量和服務范圍決定了車企的線下影響力和銷售能力,而車企面臨的最大問題在于,當客戶沒有走進4S店的時候,如何讓客戶近距離了解品牌、體驗品牌?甚至,潛在客戶更多的時候都沒有機會走進4S店就被競爭對手奪去。
在這種情況下,增加廣告投入、增開4S店都意味著成本增加和渠道的加重,線下經濟似乎進入了擴張瓶頸,O2O的提法很好,如何能夠從Offline(線下)走入Online(線上)?
跨界是個好詞,一再被提到。可是,傳統車企的跨界,并非一蹴而就,更何況不同的企業都有自身的基因。
如果,車企與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企業攜手跨界呢?就好像單方面的跨越無法越過鴻溝,但是兩側一同跨越,就能手牽手連接在一起。
打通Offline(線下)走入Online(線上)的任督二脈,在于跨界產業鏈的整合。
捷徑
有消息顯示,近期易到用車正與VOLVO商討戰略合作,雙方預計將在品牌、渠道以及研發方面進行擴展。據猜測,VOLVO預計將借力易到用車百萬級用戶數推動品牌的滲透工作,并且以易到用車這個優質渠道,提供車型試乘,挖掘潛在用戶資源,并且有機會與易到用車共同推廣門到門、點到點的試乘試駕服務。
一旦聯手成功,對于雙方而言,面臨的是真正車聯網時代,跨越鴻溝,打通管道的廣闊市場。
事實上,易到用車并不是第一次與車企合作,2014年3月,易到用車就與廣汽集團(7.22, -0.04, -0.55%)達成戰略合作。2014年4月,易到用車與上汽車享網達成戰略合作,易到用車為車享網提供“智能交通引擎”支持,使車享網用戶可以隨時預約目標車輛上門試乘試駕,上門響應試乘試駕請求的不是4S店的專職人員,而是已購車的車主。
這是真人版的UGC,比評論更保真的體驗式銷售。
2013年,中國的汽車保有量已達到1.37億輛,是2003年汽車數量的5.7倍,占全部機動車比率達到54.9%,比十年前提高了29.9%。截至2014年2月,汽車保有量已增至1.41億輛,增長勢頭迅猛。
在這樣的市場前景下,易到用車與車企的系列合作,不但是車聯網實踐案例,更給廣大彷徨不知所向的車企,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在車聯網大潮來臨之下,指出的一條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