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保護關鍵字列表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走出國門,進入國際市場。據統計,2019年,中國出海企業數量超7000家,涉及游戲、零售、媒體、高科技制造以及金融服務等多個領域 。與此同時,近年來全球消費者數據泄露事件有增無減,迫使多國頒布更為嚴格的個人數據保護法規。
北京時間1月24日凌晨消息,本周二,Facebook首席運營官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宣布為了響應歐盟即將于五月份生效的新隱私法規,Facebook將讓其20億用戶更容易地管理自己的個人數據。
有關方面有必要根據近期曝光的案例,來一次全國性的排查,看看還有沒有哪些部門或領域在“坐等曝光”。這些泄露背后更直接的原因,還是在于很多公共部門根本沒有個人隱私保護的意識,是屬于“本能犯錯”。
當越來越多的傳統家居制造企業試水智能家居,在迅速搶占市場后,功能外的較量也應提速升級,注重研究如何保護用戶隱私,為未來的市場角逐打造更強大的競爭點。鑒于智能家居是新興產業,相關標準和監管難免滯后,因而,促進和規范其發展是一道綜合課題。
在信息高度互聯的時代,有關部門還要從自身出發,重視那些無意中的信息泄露,學會在“隱私保護”框架內實現“信息公開”的目的 信息保護又成了焦點。
幾乎相同數量(87%)的消費者表示如果認為一個企業沒有做到客戶數據的有效保護,他們就會選擇其它供應商。除了達到法律法規要求的條條框框之外,企業還應更加積極主動地管控網絡安全與客戶的隱私風險。
近日,澎湃新聞相繼披露了吉、湘、鄂、浙、閩、蘇、桂、陜等多所高校官網存在泄露學生個人信息的情況。就有媒體報道,中國互聯網用戶普遍缺乏隱私保護的意識,很多人愿意用個人數據來交換網站提供的服務。
每年頻發的數據泄露事件總會帶來一些教訓,其中一條就是,無論何時開始采取數據保護措施永遠不會太晚。對大數據云供應商提供的數據隱私和安全級別進行審查。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大數據技術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創新動力的同時,對個人信息保護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2003年以后,隨著聯邦貿易委員會對隱私保護監管興趣的衰退,以及相關立法政策環境變化,隱私保護行業自律開始走“下坡路”。
近期,微信進行了版本更新,所有進入iOS 6 5 16 、Android 6 5 14最新版本微信的用戶,在首次登入微信時,會收到一條必讀消息《微信隱私保護指引》。官方表示,保護用戶隱私,是微信一直堅守的理念,《微信隱私保護指引》讓這份保護更清晰透明,讓你在微信里的隱私更安全。
四川大學網絡安全學院執行院長陳興蜀建議,在授權以前大家要“留個心眼”,評估一下自己是否一定需要使用這項功能或APP。中國信息安全認證中心主任魏昊則指出
24日,由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國家標準委指導開展的隱私條款專項工作公布對首批10款網絡產品和服務評審結果。長期以來,部分網絡運營者在提供產品和服務時,普遍存在擅自擴大范圍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私自共享、轉讓個人信息等問題。
中國科技界的兩大巨頭撕起來了,這次為的是用戶數據。華為表示,所有用戶數據都屬于用戶,而不屬于微信或是榮耀Magic,該公司在榮耀 Magic 設備上處理用戶數據之前經過了用戶的授權。
微軟發布基于以太坊的保密聯盟框架 以增強隱私保護和運行靈活度
微軟日前宣布,該公司已經發布了一個基于以太坊的協議——保密聯盟(Confidential Consortium,簡稱Coco)框架,企業和大型組織可以通過Coco在以太坊區塊鏈上處理信息,以增強隱私保護。
7月18日晚間消息,2017首屆中國城市信用建設高峰論壇在杭州召開,論壇上芝麻信用宣布正式設立首席隱私官一職。據介紹,首席隱私官將在產品中引入個人信息保護部署,并將不斷提高員工隱私意識和培訓教育。
7月19日,百度網盤正面進行了回應,稱“用戶在選擇把數據上傳后,網盤會確保數據的安全性,不進行公開分享,絕不會被他人看到;創建加密分享,文件也絕不會被搜到”。在百度網盤的用戶協議中的“隱私保護”部分也有相關提示,并且呼吁用戶在選擇分享時設置“加密分享。
個人信息保護不能純粹指望自律,而要通過具體而微的制度建設使之變成一項可以積極主張的權利 在當下中國,對個人信息的各種商業利用已遠遠走在了隱私保護前面。大數據算法在商業應用中一騎絕塵,說明在個人和商家的博弈框架內無力解決好隱私保護問題。
EFF發布“2017科技企業隱私保護排行榜”:電信運營商表現糟糕
周一的時候,電子前沿基金會(EFF)發布了《2017 科技企業隱私保護排行榜》。Google、微軟、Facebook 和蘋果均丟掉了一顆星,而作為五大科技企業中墊底的一位,亞馬遜竟然只拿到了兩顆星。
大數據征信是指運用大數據技術構建征信模型及算法,通過對海量數據進行采集、分析、整合和挖掘,多維度刻畫信用主體的違約率和信用狀況,形成對信用主體的信用評價。
印有消費者隱私信息的快遞面單將逐步淘汰,升級為更安全的隱私面單。專家表示,快遞業務量每年都在增長,快遞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的可能性和頻率呈高發態勢
企業網版權所有?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