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fnxjk.com/statics/images/logo.png)
“愿逝者安息!”
2016年10月5日晚,北京春雨天下軟件有限公司(春雨醫生)創始人兼CEO張銳因突發心肌梗塞,不幸在北京去世,享年44歲,在社交網絡上,諸多業內外的創業人士紛紛表示惋惜和悼念。
“公司目前先把張總的后事處理好。”10月6日傍晚,春雨醫生相關負責人在電話中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一切業務經營正常,因為公司建立的是用戶與醫生的平臺,不會因為創始人的變故而影響到公司的后續發展。
10月6日,春雨醫生在其訃告中表示,張銳的相關職責,暫由聯合創始人李光輝代為履行。“春雨醫生目前正走在整體贏利的路上,張銳先生的突然離去,不僅是春雨醫生的巨大損失,更是對創業者、特別是中國互聯網領域創業者的巨大不公。”
![](https://hfnxjk.com/uploadfile/2016/1008/20161008083052577.jpeg)
![](https://hfnxjk.com/uploadfile/2016/1008/20161008083052676.jpeg)
對于春雨醫生而言,如何面對后張銳時代,將是不得不面對的課題。
浙江華睿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宗佩民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類似春雨醫生這樣的創新型項目需要一個堅強的企業家領導,才能集聚智慧、資本與人才,才能形成毅力支點與創造方法杠桿,而創始人的過世,對任何一個創新創業項目都是致命的,除非有一位同樣有企業家特質的接班人接力。
![▲圖片來自東方IC](https://hfnxjk.com/uploadfile/2016/1008/20161008083052541.jpeg)
但張銳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其本人并沒有上市意愿,這更多是資本方的需求。據騰訊科技報道,春雨醫生分拆上市的背后,投資人施加了比較大的壓力。創業已五年,春雨醫生的投資人需要看到回報,分拆上市便成為一種折衷的解決方法。
不過,春雨醫生有關人士對記者表示,現在公司一切正常,因創始人不幸去世,第一步先辦好張總的后事,死者為大,大家不要有過多猜測。“我們是一個醫生和用戶之間的服務模式的平臺,核心業務不受影響。”
上述春雨醫生有關人士進一步表示,在投資方面,公司以投資人組成的董事會會就此事作出研判。后續可能會有人事的變動,但以公告為準。
對于看好春雨醫生的資本而言,走上市后退出的路徑,或許是最理想的方案之一。
工商資料顯示,北京春雨天下軟件有限公司注冊資本2332.7197萬元,目前現有股東除張銳外,自然人股東還包括楊維、張松山、李光輝、姚新義、曾柏毅、金國明、姚新泉;企業股股東則有中金佳泰(天津)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上海東證春醫投資中心(有限合伙)、嘉興藍馳雨傳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
![](https://hfnxjk.com/uploadfile/2016/1008/20161008083052736.png)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直接或間接投資春雨醫生的知名企業包括盾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歌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瑞成(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胡志濱、奇正藏藥(002287.SZ)的控股股東甘肅奇正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洋河股份(002304.SZ)、以及龍湖集團掌門人吳亞軍投資的北京雙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
苦尋盈利模式
對移動醫療整個行業來說,張銳的逝世是一個巨大的損失,也折射出整個行業艱辛的發展歷程。
從市場層面看,移動醫療的發展勢頭十分強勁。據艾媒咨詢顯示,到2016年底中國移動醫療健康市場規模預計將會達到74.2億元,2018年,中國移動醫療健康市場規模將高達184.3億。
![▲圖片來自東方IC](https://hfnxjk.com/uploadfile/2016/1008/20161008083053184.jpeg)
艾媒咨詢相關報告還稱,2015年1至12月在線醫療行業App端月度使用次數呈逐月上升趨勢,12月更是增長至17.1億次,超越PC端(基本穩定在4億次)并且差距呈不斷擴大趨勢。
在資本寒冬到來之前,資本對移動醫療行業的青睞也是顯而易見的。每日經濟新聞此前曾報道,相關數據表明,在被稱為“互聯網+”元年的2015年,移動醫療領域共發生投融資221起,同比增長445.4%。
但是,隨著今年8月份移動醫療第一股就醫160(寧遠科技:834750)裁員三分之一的消息被曝光,移動醫療的盈利能力再次受到大眾的關注。就醫160發布的2015年年報顯示,當年實現營業收入2371.98萬元,虧損高達7136.8萬。
作為行業領軍者的春雨醫生,雖然2015年實現營收1.3億,盈利達到3000萬,但其用戶數量已經超過3000萬人,從這一角度看,即使是春雨醫生,盈利依然是一個重大的課題。
北京鼎臣醫藥咨詢中心創始人史立臣此前曾多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達了自己對移動醫療盈利模式的擔憂。今天他再次表示,移動醫療在盈利上存在“先天不足”,國內醫療在門診費用上與國外相比要低很多,利潤微薄,但許多App恰恰是把盈利重心放在診療環節。此外,有些移動醫療企業試圖在藥品上尋找突破,但藥企和醫院兩方都很難接受。
值得注意的是,公立醫院掌握著絕大多數資源,留給企業的空間本身就不大。
“現在還沒有好的盈利模式”,史立臣認為這一問題的根源在于政策支持不夠,三甲醫院與基層醫院存在著利益分配的矛盾,他還認為,此前曾有城市推進遠程醫療,同樣也因利益分配的矛盾而遇到困難。
創業不易
張銳的突然離世也在創業圈內引發思考。
![▲圖片來自東方IC](https://hfnxjk.com/uploadfile/2016/1008/20161008083053579.jpeg)
同樣是互聯網創業的先行者,杭州同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蔣韜則在其朋友圈上說,萬分惋惜,也祈禱祝福小伙伴們都身體健康。
“成功的背后是無數的血汗和淚水。張銳,一個真正的創業者倒下了。但是正是眾多的像張銳這樣的創業者改變了世界,推動著社會進步!我從不認識他,但我為他點贊!也希望春雨醫生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相識的一位資本市場人士如此認為。
宗佩民則對記者稱,醫療互聯網創業者大部分不理解醫療行業的特性,受困于非市場化的國家醫療體制,“互聯網+醫療”走得特別艱難,絕大部分創業者依然沒有走出來,即便行業先行者春雨醫生也尚未形成有效率的商業模式,個中壓力可想而知。
宗佩民認為,今年是資本寒冬之年,大部分互聯網創業者面臨巨大的融資壓力,尤其是非市場化程度高的行業,因為模式探索周期更長,倒下一批在所難免。但是,真正的創業者不會因為前人倒下而沮喪,相信他們一定會直面艱難的創業之路,直到成功的彼岸,即使倒在路上也是雖敗猶榮,希望社會各界能夠給他們更多的關懷與鼓勵!
原標題: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44歲離世 他曾說這是“值得死在上面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