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報道,截至2013年,我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約為22億多元,預計2017年達到125億元左右規模。未來3-5年我國移動醫療行業市場規模年均增幅將達50%。但就現狀而言,目前我國移動醫療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因此,移動醫療仍舊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移動醫療未來的前景相當廣闊。
移動醫療這種服務涉及的環節很多,傳感技術等高科技,利用最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有人說移動醫療有前景,也有人認為只是看上去很美。
目前的移動醫療,主要是指通過移動的通信技術,把患者和醫院、醫療產品的信息和服務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大的服務圈。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移動醫療專門指智能手機、移動智能設備形成的健康與醫療應用的軟件產品,比如阿里巴巴就推出了一個阿里健康的服務。移動醫療之所以成為各個資本看好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和工具,主要是看好將來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有可能為這方面的服務打開一個口子。移動醫療環境下,第一個溝通的是患者。現在一線城市醫院就醫的人數比較多,但是我國缺醫少藥的地方也比較多,中間存在一個重大的矛盾。網上的這些移動產品服務,有可能會打破這種地域的限制,讓偏遠地區的患者在就醫問診方面得到一個更好的服務。目前來看,這方面的服務還只是在人們的構想當中,也就是說在網上找一個非常權威的專家或者機構問診,拿到的結果和評估報告是不是準確,拿著這個診斷到大醫院就診是否能夠得到認可等等,這些方面都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而且網上支付仍然存在一些弊端,通道現在也沒有完全的打通,后續的很多東西還有待解決。
在移動醫療方面,阿里巴巴已經借助支付寶在某些大型城市推出了相關的掛號、醫院導航、繳費等服務,百度則主打的是智能健康平臺Dulife,其通過智能血壓儀、手環等設備對健康實時監控,并將數據收集到云端,通過分析處理對用戶進行相應的健康提示。騰訊也在通過微信打造全程就診平臺,想通過手機實現掛號、繳費、候診、檢查報告查詢等流程。三大運營商則致力于在在中心城市及農村邊遠地區推進移動醫療應用。
經濟之聲:各個資本進入移動醫療領域后,目前是否已經找到了一個比較明晰的模式?尋醫問藥網戰略部總經理姜天驕作出了分析。
姜天驕:我們可以分兩塊來看,純線上服務,目前互聯網醫療主要包括在線問診、預約掛號、醫療電商,從目前來看,還沒有完全實現一個比較順暢的盈利模式。我們也觀察到一些互聯網醫療企業逐步在向o2o轉型,就是連接線上與線下,包括一些新興的互聯網醫療模式,包括利用互聯網去做院內的陪診服務,包括一些可穿戴設備,做進社區的服務,當然也有一些互聯網醫療企業已經開始開展了線下診所的模式,在線下實現盈利,而線上起到了流量導入的作用。
經濟之聲:移動醫療涉及的硬件,有各類手環、可穿戴計步器、智能胎心儀、智能血壓儀等健康類設備。象桑樂金生產家用遠紅外健康理療產品,九安醫療(002432)早在2010年就推出了iHealth系列產品。移動醫療硬件對醫療器械和家電電子銷售方面的提升有多大?
姜天驕:我認為移動醫療的硬件意義是非常重大的,首先在傳統的模式下,我們都有血壓計、血糖儀等硬件產品,但是對其中的數據沒辦法互通,沒辦法產生衍生的服務。現在的一些可穿戴設備可以通過連接藍牙、手機或者采用SIM卡等模式,數據可以上傳到云端,廠商可以根據這樣的數據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定制服務。這在以前是不可實現的,但是可穿戴設備的出現能夠使得數據采集更加便捷,同時能夠把一些醫療服務嵌入進去,這是它帶來的一個比較大的變化。
經濟之聲:在我國的醫療體系的三方關系中,醫院地位最強勢,300253衛寧軟件(300253)在衛生生態中擁有強勢的醫院資源。在衛生醫療信息化中擁有3000家醫院客戶,并正在做向醫療衛生機構與患者提供以B+B2C為核心的服務。這樣的經營給公司帶來的市場,已經開始貢獻利潤了嗎?
姜天驕:我認為衛寧這樣的公司搶占醫院端實際上是一個很正確的戰略布局,從它的模式上來看也是B+B2C,也就是說控制住了醫院,然后所有的患者流量都從醫院去獲取,這樣一種模式確實是做的比較輕松,與直接從線上獲取患者相比,有一個很大的優勢。這樣的戰略布局并不急于去實現它的商業化盈利,而是先打通這樣的一個模式。衛寧軟件為醫院提供患者管理的比較順暢的服務流程,而在電子病例以及其他院內信息系統內部打通、完善流程以后,后續可以實現商業化變現的點實際上是非常多的,甚至是包括藥品流通這一塊,也包括院內服務、院前咨詢和院后的隨診。
經濟之聲:對于移動醫療來說,有可能根據客戶的需求實現一對一的隱私醫療,對于我國龐大就醫人群和有限的醫療資源來說,有很大市場。樂普醫療(300003)收購醫康科技,構建可穿戴設備和服務平臺,在心血管疾病垂直領域形成立體閉環。福瑞醫療投資開發肝纖維化在線診斷系統(FSTM)。線上的醫療服務市場打通了收費、服務和治療方面的問題了嗎?
姜天驕:目前線上能做的一部分事是診斷和數據采集,當然這一部分的可靠性還有待于提高,真正的治療和手術還是必須在線下進行的。樂普醫療的這個模式一手抓住了流量端,用可穿戴設備采集相關的數據,同時它又有一些變現的手段,比如藥品、支架等這些方式,它可以打通一個完整的模式。
經濟之聲:醫院對線上的診斷認可度有多高?
姜天驕:目前來看,只能說互聯網醫療企業在努力向醫院去普及互聯網的這樣一個趨勢。從我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醫院對于互聯網介入醫療的接受程度還不是特別高,醫院方更多的認為互聯網只是在一些流程改進方面,比如說掛號、支付等方面他們是認可的,但是再進入更深層次的醫療服務方面,醫院方目前接受程度還不是非常高。
經濟之聲:房地產商被市場公認結束了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而互聯網醫療領域正在成為房地產商們搶灘登陸的“諾曼底”。統計數據顯示,在已經或正在轉型的41家房地產企業中選擇醫療健康產業方面發展的企業達到13家。目前,房地產行業內進行互聯網醫療健康產業探索的房地產商有萬科、恒大、綠城、綠景控股(000502)等。為什么房地產企業爭相進入這個領域呢?
姜天驕:未來中國人口趨勢最大的特征就是老齡化,很多地產商目前也在布局養老地產和醫療地產這兩塊。這方面,地產商有兩個最大的優勢:第一個是資金的優勢,相對于其他產業來說,房地產商的優勢更大;還有一個是入口優勢,因為大家都知道互聯網的模式實際上就是在抓流量、抓用戶,但是我們提到的用戶都是線上的,比如說來自于搜索引擎或者APP,但是最大、最精準的或者最貼近的流量入口實際上就是在社區內,所以房地產商去抓住這一塊的流量入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布局。有資金優勢,同時又想做養老和醫療地產,同時它又可以抓住用戶入口的資源,所以房地產商進入互聯網醫療或者說進入醫療產業是符合戰略邏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