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電子產業及無線通信技術的進步也在逐漸改變傳統的醫療行為與方式,智慧醫療正在成為主流。而這也讓不少科技大廠開始重視這股風潮,推出許多新型態醫療設備,融入ICT技術的醫療大走移動風,在數字化、移動化、電子化等科技的加持下,也改寫了過去封閉的醫療環境。
在各大科技大廠相繼投入醫療產業,醫療更智慧化已是未來必定的趨勢,在智能型移動裝置的普及之下,遠距照護、移動醫療已成為當今的熱門話題。對于科技大廠而言,面對全球醫療器材市場每年高達數千億美元的商機,醫療產業又具備產品生命周期長、毛利高的優勢,因此許多業者紛紛搶進,但卻也面臨然產業特性、商業模式差異大,且醫療設備通常需要經過嚴格的法規驗證,所重視的特性也與消費性電子大不相同。UL洲區生命及醫療健康科學事業協理陳維斌指出,消較于信息類產品看中功能性與高效能,醫療設備更重視產品的質量與穩定度。
除此之外,新型態的醫療設備與方式除了帶來更便利的同時,也帶來新的安全問題。根據美國緊急醫療研究機構ECRI調查的10大醫療科技危害當中,2013年就有三項是eHealth與mHealth相關的醫療危害,比起2012年增加了兩項。陳維斌指出,移動醫療的危害還包括醫療電子設備采用不同的無線通信技術如ZigBee、Wi-Fi、藍牙、NFC等,這些通訊技術應用在各種不同的醫療設備上,若沒有完善的互通平臺,讓各個裝置能無縫溝通,裝置間無法協同合作,也將造成醫護人員判斷情況時的落差。
因此,盡可能將醫療設備的潛在危害降至最低并確保最高的安全性是業者在跨入智慧醫療產業必須重視思考的。不過,由于醫療產業整體研發時程與資金投入較一般產業高,成本難以精確估算。陳維斌表示,如何進行風險分析與正確預估成本是醫療電子領域極大的挑戰。為此,UL透過從醫療產品開發端到上市過程中,協助解決技術與驗證問題,藉此避免智慧醫療設備所帶來的危害,也加速業者搶占智能醫療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