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同志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在推進我國經濟建設,政治體制改革中一直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公立醫院的改革也需要架構在移動互聯網技術連接、透明、服務、互動的特性之上,才能破除舊有的逐利機制,回歸公益性質,讓公立醫院的改革和現代化建設得以落地生根!
移動醫療技術,可以破解 “看病難”的問題:
我國醫療衛生資源地區之間分配不合理,大醫院主要集中在北上廣和省會城市,而去大醫院找好的醫生看病是病人的普遍心理,于是就出現了大醫院門庭若市,小醫院門可羅雀的現象。而移動醫療技術可以打破空間的阻隔,讓遠在北上廣的知名專家,近在眼前, 免除外地患者的長距離奔波三五天,當面咨詢不到3分鐘,開個檢查等3月,住院等半年等等的一系列看病難題。
移動醫療技術破解 “看病貴”的問題:
北上廣醫院“一床難求”,求大于供,看病貴的問題就會日益突出,移動醫療技術,擁有連接的先天優勢,可以在三級醫院和基層醫院建立固定的會診、轉診模式,保證病人治療的連續性問題,并吸引更多社區居民到基層醫院首診。在三級大醫院住院、處于恢復期的亞急性病人將被轉到基層醫院延續治療、康復,患者的醫療費用自然就會降下來,讓看病貴的難題逐漸得到緩解。
移動醫療技術的信息化,是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抓手:
上海市衛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胡善聯指出,要實現公立醫院的科學化、精細化管理,需要借助信息化的支持才能夠做到。信息化帶來透明的生產環境和管理環境,將對控制醫療費用、提升醫療質量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借助信息化平臺建立檢驗中心、病理中心、影像中心等,實現區域內聯網醫院信息的共享與交換,實現遠程影像讀片、疑難會診和集中診斷,可以讓優質資源為更多的百姓服務,進而提高整體醫療質量。
另外,實施公立醫院醫保支付,院長績效考核、任免、獎懲等,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同樣離不開移動醫療的信息化建設。
移動醫療技術可以建立以公益性為導向的考核評價機制:
上海市金山區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陳小麗認為,公立醫院公益性問題是改革中的一個難點。“我們處在改革的陣痛期,對過去30多年追求規模、追求收入、追求經濟效益的舊發展模式提出了挑戰。”
而公益性的建立,必須有公正客觀的社會評價體系,移動醫療技術實時記錄患者意見,建立公立醫院的社會評價體系,并讓這一社會評價和患者表達真正透明、公正、可信。
移動醫療技術,可以建立公立醫院新的支付制度:支付制度是矯正公立醫院逐利機制的“牛鼻子”,公立醫院收入主要依靠服務收費和政府補助,把服務收費通過移動互聯技術數據化、透明化,也將會是作為政府財政投入多少的客觀依據。
正走在這條道路上,手握全球首家移動視頻會診技術的9K醫生運營總監馬萌說,移動醫療技術,客觀、公正、透明,可以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可以建立現代化的醫院管理制度,可以輔助公立醫院構建公益機制,體現政府意志,讓醫改的宏圖落地!
最后,還是借用鄧爺爺的那句話,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移動醫療技術正是醫改的第一生產力!借助移動醫療技術,正好牽住醫改的牛鼻子,醫改的每一個點每一條線都會在移動醫療的牽引下發生奇妙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