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還記得這樣的場景?醫院走廊中,護士推著急癥或住院病人往來于各診室進行檢查;門急診輸液室內,一邊是護士配藥、注射忙碌的身影,一邊是病人焦急的等待。其實,隨著移動醫療技術的發展和解決方案的完善,諸如移動門診輸液系統、移動護理、手術麻醉、心電監測、臨床服務等解決方案已經在醫院和社區醫療機構中展開應用,并給一線醫務工作者和病患帶來更好的診療體驗。作為移動醫療發展的積極參與者和推動者,包括英特爾在內的廣大IT企業,對用戶在該領域的實際需求以及整個生態系統和移動醫療的健康、快速發展有著豐富且深入的洞察。
個性化醫療服務模式,以病患為中心
伴隨國家新醫改政策的不斷推進,以構建數字醫院為主的新一輪醫療信息化建設正在逐步實施;其中,移動醫療的部署是數字醫院構建的一個重要部分。作為移動醫療發展的直接體驗者和最終受益者,病患的現實需求始終是發展移動醫療過程中的關鍵環節;為病患提供最為安全、有效、方便的醫療衛生服務是醫療機構以及廣大軟硬件廠商正在努力實現突破的首要問題。
杭州醫惠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彭軍指出,“醫惠智能化醫院整體解決方案的理念就是以病人為中心,提供連貫可及的服務,通過以臨床數據中心為核心的信息集成平臺,服務于醫療環節中不同角色的參與者:從醫院管理的決策層到中層領導、再到具體的業務操作人員,甚至是患者都擁有自己的個性化門戶,通過這個門戶去進行工作,目的是實現所有業務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數據共享以及可視化個性醫療服務模式”。
主動式醫療服務,重構診療流程
移動解決方案的支持使得個性化的醫療服務模式成為可能,移動終端的應用和網絡技術的發展為診療流程重構和效率提升提供了技術支撐。然而,如何能讓移動醫療更好用、更實用,其中重要的一點是怎么樣把醫療服務從現在的被動式轉變為主動式。主動的方式優先考慮到了病人和醫療服務提供者的現實需求,將病患的就醫體驗擺在了更重要的位置。
麥迪克斯科技有限公司*心電事業部總經理劉冀興以心電圖數據的數字化管理為例解釋到:“在傳統的檢查方式下,即使是住院病人都要很辛苦的奔波于各科室進行檢查。現在,隨著移動醫療的發展,心電圖設備已經可以集成到各種各樣的移動查房車上,通過移動終端的配合進行心電圖檢查。心電圖的采集和分析診斷對設備的穩定性要求很高,借助搭載Windows8系統的英特爾架構平板電腦,我們能夠實現心電圖自動診斷、自動測量、自動分析,幫助醫生進行快速診斷,這不僅提高了診療效率,也精簡了檢查流程。未來,我們希望能夠將此模式應用于救護車和醫院綠色急診通道,通過早期快速診斷讓患者進入早的治療過程當中”。
服務病患所需,讓移動醫療進入家庭
移動醫療的發展提出了對互聯互通、醫療協作、決策支持和個性化等多方面支持的需求。這當中的每一項,都離不開一條主線的牽引,即病人的需求。在臨床業務操作模式下,什么業務適合用什么樣的設備是組合性的方案,只有這樣,用戶的滿意度和工作效率才會得到提升。
談到與英特爾協作推動醫療信息化發展,北京遠卓科技公司*副總經理施征源指出,“自2005年起同英特爾合作,我們通過和一線醫務工作者的長期溝通,更深刻地理解了作為用戶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我們自己想象他需要什么。根據用戶業務流的操作模式,我們選擇了基于英特爾架構的Windows8和安卓平板電腦提供給醫生和護士,圍繞醫療系統的臨床護理、門急診輸液移動管理和質控管理等模塊提供了支持。我們發現,只有最優的組合性方案才能得到用戶的滿意,相應的工作效率才會得到提升”。
隨著全民健康意識的提高,人們對普適化、實時化的社區醫療服務的需求日趨增長。與大型醫療機構的服務模式略有不同,社區醫療以方便轄區內居民為主,目的是將健康服務帶進千家萬戶,而不是僅限于生病后在醫院的診療。廣東省銳旗軟件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李志華介紹到,“新醫改會朝著更加務實的方向發展,體現在基層就是推動社區醫療的完善。目前,在英特爾架構移動終端的支持下,社區醫生可以通過工作平板將病人的體檢報告拍下來,上傳到健康365的服務平臺;或者通過相關資料庫對慢性病患者的病情進行日常跟進。在這個過程中,移動終端一方面方便了經常在外工作的社區醫生;另一方面,也為社區居民的健康咨詢和病情跟蹤提供了便捷”。
突破瓶頸,實現移動醫療價值
談到移動醫療深入發展所面臨的困難和機遇時,北京易飛華通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吳一兵坦言,“在信息消費的大環境下,醫療信息化的發展得到了國家政策的支持,但是挑戰依舊存在。移動醫療的深化發展需要突破的瓶頸涉及多學科的交叉,多技術的融合,這一方面要通過移動診療模式、康復模式和預防模式的信息化解決;另一方面,我們也提出了生命數據治療疾病的理念,由于急救和日常診療都會涉及到有關疾病病理、生命信號的分析,以及指標的提取,只有及時、便捷地掌握了這些數據,才能預測或者實時治療某些疾病,我認為,這是現在移動醫療技術最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之一。從部署成熟度上衡量,移動醫療的發展還處于初期的階段,但其所帶來的巨大便利和價值,相信會隨著它的逐漸完善而廣為社會和醫療單位所認知和接受”。